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金丹寧誤俗,昧者難精討。

    “金丹寧誤俗,昧者難精討。”詩句出處:《擬古一三首》;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融融白玉輝,映我青蛾眉。
    寶鏡似空水,落花如風吹。
    出門望帝子,蕩漾不可期。
    安得黃鶴羽,一報佳人知。

    月色不可掃,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螢飛百草。
    日月終銷毀,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見此樹老。
    金丹寧誤俗,昧者難精討。
    爾非千歲翁,多恨去世早。
    飲酒入玉壺,藏身以為寶。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
    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
    行人皆躑躅,棲鳥起回翔。
    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
    願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

    運速天地閉,胡風結飛霜。
    百草死冬月,六龍頹西荒。
    太白出東方,彗星揚精光。
    鴛鴦非越鳥,何為眷南翔。
    惟昔鷹將犬,今為侯與王。
    得水成蛟龍,爭池奪鳳凰。
    北鬥不酌酒,南箕空簸揚。

    世路今太行,回車竟何托。
    萬族皆凋枯,遂無少可樂。
    曠野多白骨,幽魂共銷鑠。
    榮貴當及時,春華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長璀錯。
    身沒期不朽,榮名在麟閣。

    長繩難系日,自古共悲辛。
    黃金高北鬥,不惜買陽春。
    石火無留光,還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夢,後來我誰身。
    提壺莫辭貧,取酒會四鄰。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仙人騎彩鳳,昨下閬風岑。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
    杯以傾美酒,琴以閑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論珠與金。
    琴彈松裡風,杯勸天上月。
    風月長相知,世人何倏忽。

    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
    漢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群。
    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雲。
    別久容華晚,瑯玕不能飯。
    日落知天昏,夢長覺道遠。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裡,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

    清都綠玉樹,灼爍瑤臺春。
    攀花弄秀色,遠贈天仙人。
    香風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取掇世上艷,所貴心之珍。
    相思傳一笑,聊欲示情親。

    今日風日好,明日恐不如。
    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
    吹簫舞彩鳳,酌醴鱠神魚。
    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馀。
    達士遺天地,東門有二疏。
    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無事坐悲苦,塊然涸轍魚。

    青天何歷歷,明星如白石。
    黃姑與織女,相去不盈尺。
    銀河無鵲橋,非時將安適。
    閨人理紈素,遊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遠客。
    客似秋葉飛,飄颻不言歸。
    別後羅帶長,愁寬去時衣。
    乘月托宵夢,因之寄金徽。

    以上李白作品《擬古》共13首

    【註釋】:

    金:

    ①金屬的通稱。《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周禮·秋官·職金》:“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為:制作。)②金黃色。《嶽陽樓記》:“浮光躍金。”《阿房宮賦》:“金塊珠礫,棄擲迤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③錢財;錢。《史記·陳丞相世傢》:“臣聞(陳)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禮記·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淮南子·說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劍。)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絲、木、匏、竹。”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以一鎰(二十四兩)為一金,或以一斤為一金。《史記·燕召公世傢》:“子之因遺(wèi)蘇代百金。”(子之:人名。遺:贈與。)《五人墓碑記》:“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頸項;頭臚。)《獄中雜記》:“富者賂數百金。”⑦比喻堅固。《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地,金城千裡。”⑧五行之一。《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

    丹:

    ①丹砂的省稱。俗稱朱砂。一種紅色礦物,從中可提煉汞(gǒng),即水銀。《史記·貨殖列傳》:“巴蜀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②赤色。杜甫《垂老別》詩:“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③比喻赤誠。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喻史冊。)④古代道傢以丹砂煉藥,所煉秘藥稱“丹”。江淹《別賦》:“守丹灶而不顧。”

    寧:

    (一)①安定;安寧。《尚書·大禹謨》:“萬邦咸寧。”②探望,省視父母。《詩經·周南·葛覃》:“歸寧父母。”③為父母守喪。《漢書·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歸寧]出嫁的女子回娘傢看望父母。(二)nìng ①副詞。相當於“豈”、“難道”。《史記·陳涉世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②連詞。表示選擇。寧可;寧願。《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

    誤:

    ①錯誤。《墨子·貴義》:“同歸之物,信有誤者。”②耽誤。無名氏《采桑子》:“誤卻尋花陌上人。”(陌:小路。)③迷惑。《荀子·正論》:“是特奸人之誤於亂說,以欺愚者。”

    俗:

    ①風俗。《禮記·王制》:“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制:形狀。)②一般的人;眾人。《史記·李斯列傳》:“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③庸俗。王安石《兼並》:“俗儒不知變。”④世俗。曹植《七啟》:“君子不遁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遺:棄。背:違。滅:埋沒。)⑤佛教特指在傢為俗,與出傢相對。《清平山堂話本·花燈轎蓮女成佛記》:“張待詔夫妻二人亦然棄俗出傢。”(待詔:稱手藝人。)⑥通“欲”。欲念;希望。《荀子·解蔽》:“由俗謂之,道盡嗛矣。”

    昧:

    ①暗;昏暗。《周易·屯》:“天造草昧。”(造:創造。草:草創。)②糊塗;愚昧;迷亂。《左傳·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③隱藏。曾鞏《地動》:“天意昧密寧能詳。”④隱晦;不明顯。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⑤不相識;不瞭解。顏延之《秋胡》:“雖為五載別,相與昧平生。”⑥違背;背叛。⑦貪圖。《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三年》:“南軍得時,勿昧利以取後悔。”(南軍:南朝的軍隊。)《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者:

    ①代詞。指人、物、事、時間、地點等。《道林寓居》:“青嶂者邊來已熟,紅塵那畔去應疏。”②助詞。1.與動詞、形容詞或短語構成“者”字結構,表示人、事、物等。《老子》:“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史記·項羽本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 與數詞構成“者”字結構,指稱前邊的事物。《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3. 與時間名詞構成“者”字結構,相當於“……的時候”。《莊子·齊物論》:“昔者十日並出。”4.用在名詞主語後,表示提頓或判斷。《史記·陳涉世傢》:“陳勝者,陽城人也。”5. 用在復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因果關系或假設關系。《戰國策·齊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③語氣詞。用於句末,與疑問代詞“誰”、“何”等配合,表示疑問語氣。《史記·項羽本紀》:“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難:

    (一)nán 困難;艱難。與“易”相對。《老子》第二章:“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二)nàn ①災難;禍患。《孫子·謀攻》:“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韓非子·五蠹》:“堅甲厲兵以備難。”(厲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難,反抗或叛亂。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七廟:天子的宗廟。隳 :毀壞。)蘇軾《晁錯論》:“惟仁人君子豪傑之士,能出身為天下犯大難,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戰國策·秦策一》:“以與周武為難。”(周武:周武王。)《史記·張儀列傳》:“楚嘗與秦構難,戰於漢中。”③責備;責難。《孟子·離婁下》:“於禽獸又何難焉?”又詰問;反駁。《論衡·問孔》:“造難孔子,何傷於義?”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辟邪說,難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諂媚的小人。)又辯駁的觀點,論點。《漢書·高帝紀》:“(漢王)以問張良,良發八難。” (三)nuó ①茂盛的樣子。《詩經·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阿:通“婀”,柔美的樣子。)②驅逐疫鬼。後來寫作“儺”。《周禮·夏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

    精:

    ①純凈的好米。《莊子·人間世》:“鼓策播精,可以食十人。”(策cè:小簸箕)。《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kuài)不厭細。”(厭:嫌。膾:細切的肉、魚。)②純凈。《後漢書·鮮卑傳》:“精金良鐵,皆為賊有。”③精華;精粹。《呂氏春秋·察傳》:“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葛洪《抱撲子·外篇·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rú)八石之精英。”(茹:吃。)又精銳。《後漢書·銚期傳》:“河北之地,界接邊塞,人習兵戰,號為精勇。”④專誠;專一。《淮南子·修務》:“官禦不厲,心意不精。”《管子·心術下》:“形不正者德不來,中不精者心不治。”⑤細致;細密。《後漢書·宦者傳》:“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工:工巧。)⑥精通;嫻熟。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明史·蔣德璟傳》:“凡武弁(biàn)比試,必騎射精嫻,方準襲替。”(武弁:低級武職。)⑦精明;機靈。《漢書·儒林傳》:“其人精悍,處事分明。”⑧妖精;神怪。王嘉《拾遺記·前漢上》:“勿輕萬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⑨明亮。《史記·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漢書·李尋傳》:“日月光精,時雨氣應。”⑩精氣;天地間的一種靈氣。《莊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養民人。”(11)精神;精力。《戰國策·燕策三》:“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論衡·論死》:“火滅光消而燭在,人死精亡而形存。”(12)兩性賴以繁殖後代的物質。《周易·系辭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13)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甚”、“極”。《呂氏春秋·至忠》:“夫惡聞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精神]1.精氣元神。《潛夫論·卜列》:“夫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2. 實質;要旨。王安石《讀史》:“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寫:描繪。)

    討:

    ①聲討;征伐。《左傳·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討賊。” (亡:逃亡。反: 同“返”。)②征討。《左傳·隱公十年》:“以王命討不庭。”(不庭:不來朝見。)③治理;整頓。《左傳·宣公十二年》:“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④探索;研究。《商君書·更法》:“討正法之本。”《論語·憲問》:“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


    上一篇: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下一篇: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诗句出处:《拟古一三首》;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
    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
    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
    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
    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
    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
    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
    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
    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
    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
    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梦,後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
    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
    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
    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
    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
    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
    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以上李白作品《拟古》共13首

    【注释】: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

    丹:

    ①丹砂的省称。俗称朱砂。一种红色矿物,从中可提炼汞(gǒng),即水银。《史记·货殖列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②赤色。杜甫《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③比喻赤诚。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喻史册。)④古代道家以丹砂炼药,所炼秘药称“丹”。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

    宁:

    (一)①安定;安宁。《尚书·大禹谟》:“万邦咸宁。”②探望,省视父母。《诗经·周南·葛覃》:“归宁父母。”③为父母守丧。《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二)nìng ①副词。相当于“岂”、“难道”。《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连词。表示选择。宁可;宁愿。《庄子·秋水》:“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误:

    ①错误。《墨子·贵义》:“同归之物,信有误者。”②耽误。无名氏《采桑子》:“误却寻花陌上人。”(陌:小路。)③迷惑。《荀子·正论》:“是特奸人之误于乱说,以欺愚者。”

    俗:

    ①风俗。《礼记·王制》:“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制:形状。)②一般的人;众人。《史记·李斯列传》:“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③庸俗。王安石《兼并》:“俗儒不知变。”④世俗。曹植《七启》:“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遗:弃。背:违。灭:埋没。)⑤佛教特指在家为俗,与出家相对。《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张待诏夫妻二人亦然弃俗出家。”(待诏:称手艺人。)⑥通“欲”。欲念;希望。《荀子·解蔽》:“由俗谓之,道尽嗛矣。”

    昧:

    ①暗;昏暗。《周易·屯》:“天造草昧。”(造:创造。草:草创。)②糊涂;愚昧;迷乱。《左传·宣公十二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③隐藏。曾巩《地动》:“天意昧密宁能详。”④隐晦;不明显。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⑤不相识;不了解。颜延之《秋胡》:“虽为五载别,相与昧平生。”⑥违背;背叛。⑦贪图。《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三年》:“南军得时,勿昧利以取后悔。”(南军:南朝的军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于一来。”

    者:

    ①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道林寓居》:“青嶂者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②助词。1.与动词、形容词或短语构成“者”字结构,表示人、事、物等。《老子》:“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史记·项羽本纪》:“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 与数词构成“者”字结构,指称前边的事物。《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3. 与时间名词构成“者”字结构,相当于“……的时候”。《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4.用在名词主语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5. 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末,表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战国策·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语气词。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谁”、“何”等配合,表示疑问语气。《史记·项羽本纪》:“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难:

    (一)nán 困难;艰难。与“易”相对。《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nàn ①灾难;祸患。《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厉兵:磨快兵器。)特指兵难,反抗或叛乱。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天子的宗庙。隳 :毁坏。)苏轼《晁错论》:“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②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史记·张仪列传》:“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③责备;责难。《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难焉?”又诘问;反驳。《论衡·问孔》:“造难孔子,何伤于义?”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小人。)又辩驳的观点,论点。《汉书·高帝纪》:“(汉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三)nuó ①茂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阿:通“婀”,柔美的样子。)②驱逐疫鬼。后来写作“傩”。《周礼·夏官·方相氏》:“帅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

    精:

    ①纯净的好米。《庄子·人间世》:“鼓策播精,可以食十人。”(策cè:小簸箕)。《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厌:嫌。脍:细切的肉、鱼。)②纯净。《后汉书·鲜卑传》:“精金良铁,皆为贼有。”③精华;精粹。《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葛洪《抱扑子·外篇·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rú)八石之精英。”(茹:吃。)又精锐。《后汉书·铫期传》:“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④专诚;专一。《淮南子·修务》:“官御不厉,心意不精。”《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⑤细致;细密。《后汉书·宦者传》:“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工:工巧。)⑥精通;娴熟。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明史·蒋德璟传》:“凡武弁(biàn)比试,必骑射精娴,方准袭替。”(武弁:低级武职。)⑦精明;机灵。《汉书·儒林传》:“其人精悍,处事分明。”⑧妖精;神怪。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⑨明亮。《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汉书·李寻传》:“日月光精,时雨气应。”⑩精气;天地间的一种灵气。《庄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11)精神;精力。《战国策·燕策三》:“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论衡·论死》:“火灭光消而烛在,人死精亡而形存。”(12)两性赖以繁殖后代的物质。《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13)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极”。《吕氏春秋·至忠》:“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精神]1.精气元神。《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2. 实质;要旨。王安石《读史》:“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写:描绘。)

    讨:

    ①声讨;征伐。《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亡:逃亡。反: 同“返”。)②征讨。《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不庭:不来朝见。)③治理;整顿。《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④探索;研究。《商君书·更法》:“讨正法之本。”《论语·宪问》:“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


    上一篇: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下一篇: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 上一篇: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

    下一篇: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