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詩句出處:《感遇》;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金骨既不毀,玉顏長自春。 可憐浮丘公,猗靡與情親。舉首白日間,分明謝時人。 二仙去已遠,夢想空殷勤。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
昔餘聞姮娥,竊藥駐雲發。不自嬌玉顏,方希煉金骨。 飛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宮誇蛾眉,隨手會凋歇。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巫山賦彩雲,郢路歌白雪。 舉國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絕。
|
【註釋】:
當:
(一)①面對;面向。王充《論衡·變動》:“盛夏之時,當風而立。”②正在某處。《墨子·兼愛下》:“然當今之時。”③相當於;抵得上。《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張儀)乃曰:‘以一(張)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到。)④抵擋;抵抗。《戰國策·齊策一》:“必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⑤遮擋;擋住。《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⑥擔當;承受。《宋史·蕭註傳》:“敢當天下大事。”⑦擔任;充當。《晉書·熊遠傳》:“今當官者以理事為俗吏,奉法為苛刻。”⑧主管;掌管。《左傳·襄公二年》:“於是子罕當國。”⑨判決定罪。《史記·蒙恬列傳》:“當高罪死。”⑩適應;符合。《漢書·蓋寬饒傳》:“以言事不當意,而為文吏所詆挫。”(挫:屈辱。)(11)應該;應當。《後漢書·馬援傳》:“窮當益堅,老當益壯。”(12)介詞。引進時間或處所。相當於“就在”。《史記·項羽本紀》:“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是:此。) (二)dàng ①恰當;得當。《禮記· 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②當做。《戰國策·齊策四》:“安步以當車。”③器物的底部或頂端。《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今有千金之玉卮(zhī),通而無當,可以盛水乎?”(卮:酒杯。)榮:
①草木及谷物開的花。《古詩十九首》之八:“攀條折其榮。”②草木開花。《呂氏春秋·仲夏》:“半夏生,木堇榮。”③草木茂盛、繁盛。陶潛《歸去來兮辭》:“木欣欣以向榮。”(欣欣:草木茂盛。)④光榮;榮耀。與“辱”相對。《莊子·逍遙遊》:“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⑤榮華;富貴。劉炎《邇言》:“君子志於澤天下,小人志於榮其身。”⑥屋簷兩端翹起的部分。《儀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於東榮。”[榮衛]中醫指人體的營養、血氣等。《素問·湯液醪醴論》:“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君:
①君主。《嶽陽樓記》:“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大:偉大。)②封號。《戰國策·燕策二》:“樂毅奔趙,趙封以望諾君。”《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佈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信陵君列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③對人的尊稱。《戰國策·齊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地名。)特指妻妾稱夫,子孫稱父祖輩。王勃《滕王閣序》:“傢君作宰。”(宰:指縣令。)[君子]與“小人”相對。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這就可以瞭。)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采:
(一)①采摘。《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②開采。《漢書·食貨志下》:“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③收集。《論衡·自紀》:“非玉工珠師,莫能采得。”④選取。《史記·秦始皇本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⑤精神;神色。李白《白馬篇》:“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⑥同“彩”。彩色。李斯《諫逐客書》:“西蜀丹青不為采。”⑦彩色的綢緞。晁錯《論貴粟疏》:“(商賈)衣必文采,食必粱肉。”⑧指美麗的詞藻。《文心雕龍·情采》:“是以聯辭結采,將欲明經。”⑨博具的花色;彩頭。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擲采之骰有二,其法生於握槊,變於雙陸。”(握槊、雙陸:古代博戲。)因指賭註。⑩幸運;運氣。許棐《選官圖》詩:“縱有黃金無好采,也難平白到公卿。”(11)叫好聲。《水滸傳》第十回:“安排的好菜蔬,調和的好汁水,來吃的人都喝采。”(12)理會。後作“睬”。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傾山覆海晏然靜,地動安眠豈采伊。”(13)木名。即櫟,通稱柞樹。《史記·李斯列傳》:“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堂:屋基。) (二)cài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禮記·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飄:
①旋風;大風。常“飄風”連用。《莊子·天下》:“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也指風吹。《楚辭·九歌·山鬼》:“東風飄兮神靈雨。”(雨:下雨。)②飛揚;飄揚。宋之問《靈隱寺》:“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③流浪;生活不安定。《北史·胡叟傳》:“叟孤飄坎(lǎn),未有仕路。”(坎:不得志。)[飄零]1.墜落;飄落。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之二:“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2.流落失意。劉滄《旅館書懷》:“兄弟飄零寄海邊。”(寄:寄居。)[飄颻(yáo)]也作“飄搖”。隨風搖動或飛揚。曹植《雜詩六首》之二:“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蓬:草名。)落:
①花葉脫落。《詩經·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沃若:潤澤貌。)②落下;降下。韓愈《詠雪贈張籍》:“隻見縱橫落,寧知遠近來。”(寧:豈。)《十五從軍征》:“淚落沾我衣。”③凋落;衰謝。路蕩《拔茅賦》:“榮落惟運。”(榮:榮耀。運:命運。)又衰敗。《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④流落;淪落。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我落陽山。”⑤停留;停止。李子卿《府試授衣賦》:“山靜風落。”⑥村落。杜甫《兵車行》:“千村萬落生荊杞。”⑦宮室剛建成時舉行的慶祝祭禮。《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⑧開始。《詩經·周頌·訪落》:“訪予落止,率時昭考。”⑨新鐘等重要器物鑄成時以公豬血塗抹。《左傳·昭公四年》:“(叔孫為孟鐘)饗(xiǎng)大夫以落之。”(饗:款待。)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依:
①靠著;挨近。《孫子兵法·行軍》:“依水草而背眾樹。”羅鄴《鸚鵡詠》:“玉檻(jiàn)瑤軒任所依。”(檻:欄桿。軒:窗。)②依靠;依托。《左傳·隱公六年》:“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焉:助詞。是。)曹操《短歌行》:“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匝:周。)③依照。屈原《離騷》:“願依彭咸之遺則。”(彭咸:人名。則:準則。)④依戀。古詩《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⑤茂盛的樣子。《詩經·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依依]1.輕柔的樣子。《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2. 留戀;思戀的樣子。《楚辭·九思·傷時》:“志戀戀兮依依。”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勞勞:憂傷。)[依稀]仿佛;不清晰。劉禹錫《荊州道懷古》:“南國山川舊帝畿(jī),宋臺梁館尚依稀。”(帝畿:京都。)趙嘏《江樓舊感》詩:“風景依稀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