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詩句出處:《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昔遊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
    飛入君傢彩屏裡。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裡,
    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
    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

    【註釋】:

    使:

    ①命令;派遣。《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師。”《史記·李將軍列傳》:“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jiàng)八百騎。”(將:帶兵。)②役使;使用。《論語·學而》:“使民以時。”《孟子·盡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讓;致使。《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縱。《宋書·劉瑀傳》:“瑀使氣尚人。”⑥表假設的連詞。假使;如果。《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毛)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蚤:通“早”。穎:指錐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2.使者。《宋史·田景咸傳》:“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

    對:

    ①對答;回答;應對。《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齊桓:齊桓公。晉文:晉文公。)②對著;向著;朝向;面對。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韋應物《休暇日訪王侍禦不遇》:“門對寒流雪滿山。”③對立;敵對;相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值:遇到;碰見。)又對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④對付。《韓非子·初見秦》:“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⑤婚姻配偶。《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⑥對照。《夢溪筆談》卷八:“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以兩司奏狀對勘,以防虛偽。”(勘:校對。)⑦對偶。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律詩徹首尾對者,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⑧較量。曹丕《典論·自敘》:“餘與論劍,因求與餘對。”⑨稱揚;顯揚。《詩經·大雅·皇矣》:“以對於天下。”

    此:

    ①代詞。這;這個。《孟子·公孫醜下》:“彼一時,此一時也。”《禮記·禮運》:“此之謂大同。”②這樣;這般。庾信《哀江南賦》:“天何為而此醉。”③副詞。乃;則。《後漢書·黃瓊傳》:“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

    心:

    ①心臟。《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臟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③掛懷;關心。唐順之《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於。)④中央;中心。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處。《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而敵傢數道並進,已入心腹。”2. 親信的人。

    緬:

    ①遙遠。陶潛《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夙(sù)晨裝吾駕,啟塗情已緬。”(夙晨:早晨。駕:車。啟塗:上路。)②沉思。《國語·楚語上》:“緬然引領南望。”

    緬邈:

    遙遠。陸機《擬行行重行行》:“音徽日夜離,~~若飛沉。”

    邈:

    ①遙遠;久遠。《楚辭·九章·懷沙》:“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②遠隔;遠離。蔡琰《胡笳十八拍》:“雁高飛兮邈難尋。”③超出;超越。葛洪《抱樸子·外篇·知止》:“悲夫!邈俗之士,不群之人,所以比肩不遇,不可勝計。”(比:並肩。)④通“藐”。輕視。劉向《〈戰國策〉書錄》:“上小堯、舜,下邈三王。”

    疑:

    ①疑惑;猜疑;懷疑。《孫子·謀攻》:“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韓非子·說難》:“其傢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智:用如意動。認為聰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見:被。)又為名詞。疑問。《列子·湯問》:“其妻獻疑曰……”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②猶豫。《韓非子·解老》:“必成功,則其行之也不疑。”《呂氏春秋·不廣》:“成教垂名,於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懼。《管子·小問》:“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劉蛻《與京西幕府書》:“富貴固不足疑其來,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呂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跡,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職名。《禮記·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師、保、丞:官名。)⑥通“擬”。比擬。《呂氏春秋·慎勢》:“立天子不使諸侯疑焉。”賈誼《論積貯疏》:“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矣。”

    入:

    ①進入;由外面到裡面。《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②泛指進入某種境界。李白《王右軍》:“筆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為官。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傳·宣公元年》:“驟諫而不入。”(驟:屢次。)《新五代史·楚世傢》:“歲入萬計。”⑤上交;交納。《墨子·貴義》:“今農夫入其稅於大人。”⑥參加;加入。《戰國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為子殺之亡之。”⑦合於;相合;符合。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畫眉深淺入時無?”(時:時髦。)⑧入聲。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

    嵩:

    ①山名。即嵩山,五嶽的中嶽。在今河南省登封縣北。沈約《遊沈道士館》詩:“無事適華嵩。”②泛指高山。《梁書·武帝紀上》:“公(武帝)跨躡(niè)嵩溟。”(躡:登上。溟:大海。)③山高峻。陸機《赴洛道中作二首》之二:“頓轡(pèi)倚嵩巖,側聽悲風響。”(轡:韁繩。)

    丘:

    ①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土堆。《尚書· 禹貢》:“是降丘宅土。”(於是從山丘下到平地定居。)②墳墓。常“丘墓”、“丘隴”連用。《漢書·劉向傳》:“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陰,丘隴皆小。”③廢墟。《楚辭·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為丘兮。”④量詞。用土埂分隔成塊的水田,一塊叫一丘。⑤大。《孫子 ·作戰》:“丘牛大車,十去其六。”⑥空。《後漢書·龐參傳》:“故縣丘城,可居者多。”

    夢:

    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桃燈看劍,~回吹角連營。”②[動]做夢,夢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與海神戰。”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劇亂知。”

    彩:

    ①彩色絲綢。《老子》第五十三章:“服文彩,帶利劍。”(文:花紋。)②彩色的。沈佺期《陪幸太平公主南莊》:“往往花間逢彩石,時時竹裡見紅泉。”

    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


    上一篇:(一作定绕珠江滨)遥将一点泪。

    下一篇: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诗句出处:《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注释】:

    使:

    ①命令;派遣。《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师。”《史记·李将军列传》:“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jiàng)八百骑。”(将:带兵。)②役使;使用。《论语·学而》:“使民以时。”《孟子·尽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让;致使。《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纵。《宋书·刘瑀传》:“瑀使气尚人。”⑥表假设的连词。假使;如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毛)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蚤:通“早”。颖:指锥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2.使者。《宋史·田景咸传》:“每使命至,惟设肉一器,宾主共食。”

    对:

    ①对答;回答;应对。《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齐桓公。晋文:晋文公。)②对着;向着;朝向;面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门对寒流雪满山。”③对立;敌对;相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值:遇到;碰见。)又对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④对付。《韩非子·初见秦》:“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⑤婚姻配偶。《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⑥对照。《梦溪笔谈》卷八:“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勘:校对。)⑦对偶。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彻首尾对者,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⑧较量。曹丕《典论·自叙》:“余与论剑,因求与余对。”⑨称扬;显扬。《诗经·大雅·皇矣》:“以对于天下。”

    此:

    ①代词。这;这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礼记·礼运》:“此之谓大同。”②这样;这般。庾信《哀江南赋》:“天何为而此醉。”③副词。乃;则。《后汉书·黄琼传》:“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缅:

    ①遥远。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夙(sù)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夙晨:早晨。驾:车。启涂:上路。)②沉思。《国语·楚语上》:“缅然引领南望。”

    缅邈:

    遥远。陆机《拟行行重行行》:“音徽日夜离,~~若飞沉。”

    邈:

    ①遥远;久远。《楚辞·九章·怀沙》:“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②远隔;远离。蔡琰《胡笳十八拍》:“雁高飞兮邈难寻。”③超出;超越。葛洪《抱朴子·外篇·知止》:“悲夫!邈俗之士,不群之人,所以比肩不遇,不可胜计。”(比:并肩。)④通“藐”。轻视。刘向《〈战国策〉书录》:“上小尧、舜,下邈三王。”

    疑:

    ①疑惑;猜疑;怀疑。《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韩非子·说难》:“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用如意动。认为聪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又为名词。疑问。《列子·汤问》:“其妻献疑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②犹豫。《韩非子·解老》:“必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吕氏春秋·不广》:“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③畏惧。《管子·小问》:“駮食虎豹,故虎疑焉。”刘蜕《与京西幕府书》:“富贵固不足疑其来,爵土固不足畏其大。”④相似。《吕氏春秋·疑似》:“疑似之迹,不可不察。”⑤古代官职名。《礼记·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师、保、丞:官名。)⑥通“拟”。比拟。《吕氏春秋·慎势》:“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贾谊《论积贮疏》:“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入:

    ①进入;由外面到里面。《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②泛指进入某种境界。李白《王右军》:“笔精妙入神。”③特指入朝为官。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出征入辅,幸不辱命。”④接受;收入。《左传·宣公元年》:“骤谏而不入。”(骤:屡次。)《新五代史·楚世家》:“岁入万计。”⑤上交;交纳。《墨子·贵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⑥参加;加入。《战国策·魏策一》:“入子之事者,吾为子杀之亡之。”⑦合于;相合;符合。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时髦。)⑧入声。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嵩:

    ①山名。即嵩山,五岳的中岳。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沈约《游沈道士馆》诗:“无事适华嵩。”②泛指高山。《梁书·武帝纪上》:“公(武帝)跨蹑(niè)嵩溟。”(蹑:登上。溟:大海。)③山高峻。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之二:“顿辔(pèi)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辔:缰绳。)

    丘:

    ①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土堆。《尚书· 禹贡》:“是降丘宅土。”(于是从山丘下到平地定居。)②坟墓。常“丘墓”、“丘陇”连用。《汉书·刘向传》:“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③废墟。《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④量词。用土埂分隔成块的水田,一块叫一丘。⑤大。《孙子 ·作战》:“丘牛大车,十去其六。”⑥空。《后汉书·庞参传》:“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梦:

    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桃灯看剑,~回吹角连营。”②[动]做梦,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与海神战。”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剧乱知。”

    彩:

    ①彩色丝绸。《老子》第五十三章:“服文彩,带利剑。”(文:花纹。)②彩色的。沈佺期《陪幸太平公主南庄》:“往往花间逢彩石,时时竹里见红泉。”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上一篇:(一作定绕珠江滨)遥将一点泪。

    下一篇: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 上一篇:(一作定绕珠江滨)遥将一点泪。

    下一篇: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