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今茲大火落,秋葉黃梧桐。

    “今茲大火落,秋葉黃梧桐。”詩句出處:《將遊衡嶽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秦欺趙氏璧,卻入邯鄲宮。本是楚傢玉,還來荊山中。
    丹彩瀉滄溟,精輝凌白虹。青蠅一相點,流落此相同。
    卓絕道門秀,談玄乃支公。延蘿結幽居,剪竹繞芳叢。
    涼花拂戶牖,天籟鳴虛空。憶我初來時,蒲萄開景風。
    今茲大火落,秋葉黃梧桐。水色夢沅湘,長沙去何窮。
    寄書訪衡嶠,但與南飛鴻。

    【註釋】:

    今:

    ①此時;現在。《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戰國策·趙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傳·襄公二年》:“(崔子)今不來矣。”②現代。與“古”相對。《禮記·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違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當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⑤將要;將會。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⑥不久。《史記·申屠嘉列傳》:“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記·項羽本紀》:“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茲:

    (一)①草木滋盛。《詩經·邶風·泉水》:“我思肥泉,茲之永嘆。”(肥泉:古水名。)②年。《國語·魯語上》:“今茲海其有災乎? 夫廣川之鳥獸,恒知避其災也。”(恒:經常。)《呂氏春秋·任地》:“今茲美禾,來茲美麥。”③今;現在。洪仁玕《資政新篇》:“茲謹將所見聞者條陳於後。”(條陳:分條陳述。)④代詞。表示指示。1. 此;這裡。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的馬。)《論語·子罕》:“文王既設,文不在茲乎?”2.這樣。《國語·楚語上》:“餘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⑤副詞。益;更加。《墨子·尚同上》:“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⑥語氣詞。相當於“吧”;“呀”。《尚書·立政》:“周公曰:‘嗚呼! 休茲!’”(休:美。) (二)cí[龜(qiū)茲]見“龜”。

    大:

    (一)①與“小”相對。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戰國策·燕策二》:“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條狀物橫剖面大。《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③擴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臺。”《陳書·周弘正傳》:“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④程度深;聲勢大。晁錯《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⑤誇張;誇大。《史記·高祖本紀》:“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貴的;重要的。《論語·顏淵》:“出門如敬大賓。”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⑧敬詞。《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魯)肅撫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輩分較長。古樂府《孤兒行》:“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稱呼祖父、祖母。《史記·留侯世傢》:“韓破,良傢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傢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歸有光《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1)表示超過。《戰國策·秦策》:“亦無大大王。”(12)不詳細,不準確。《新書·數寧》:“故聖之起,大以五百為紀。”(五百:指五百年。)(13)副詞。很;極。《史記·張丞相列傳(附申屠嘉)》:“(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大夫]古代官職名。殷周時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級。秦漢時期,中央要職有禦史大夫、諫大夫、光祿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禦史大夫、諫議大夫等。清代稱高級文職階官為大夫,並非實職(武官則稱將軍)。[大王]對帝王的尊稱。《戰國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教:習。)[大方]專傢內行。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頡頏: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兒去,我大燒炷夜香咱。”[大夫]對醫生的尊稱。宋代醫官設有大夫、郎、醫效等。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後一般寫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獲得好結果。)

    火:

    ①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周易· 乾》:“水流濕,火就燥。”(濕:低濕處。燥:幹燥物。)②焚燒;燒毀。韓愈《原道》:“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使其人成為編戶齊民,焚燒其經書,並將其居所改為民房。)特指火災。《元史·文宗本紀一》:“杭州火,命江浙行省賑被災之傢。”(賑:救濟。被:遭受。)《左傳·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③古代兵制單位,十人為一火。《新唐書·兵志》:“十人為火,火有長。”《木蘭詩》:“出門看火伴。”④五行之一。《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⑤星名。1. 大火,即心宿二。李白《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當君相思夜,火落金風高。”(金風:指秋風。)2. 行星之一,即火星。《史記·天官書》:“火犯守角,則有戰。”

    落:

    ①花葉脫落。《詩經·衛風·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沃若:潤澤貌。)②落下;降下。韓愈《詠雪贈張籍》:“隻見縱橫落,寧知遠近來。”(寧:豈。)《十五從軍征》:“淚落沾我衣。”③凋落;衰謝。路蕩《拔茅賦》:“榮落惟運。”(榮:榮耀。運:命運。)又衰敗。《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④流落;淪落。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我落陽山。”⑤停留;停止。李子卿《府試授衣賦》:“山靜風落。”⑥村落。杜甫《兵車行》:“千村萬落生荊杞。”⑦宮室剛建成時舉行的慶祝祭禮。《左傳·昭公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⑧開始。《詩經·周頌·訪落》:“訪予落止,率時昭考。”⑨新鐘等重要器物鑄成時以公豬血塗抹。《左傳·昭公四年》:“(叔孫為孟鐘)饗(xiǎng)大夫以落之。”(饗:款待。)

    秋:

    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葉:

    ①葉子。《楚辭· 九歌·少司命》:“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②世;時期。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李勢在蜀既久,承藉累葉。”(李勢:人名。)蕭統《文選序》:“自炎漢中葉。”(炎漢:指漢朝。)③書頁。一張為一葉。王彥泓《寓夜》詩:“鼠翻書葉響,蟲逗燭花飛。”這個意義又寫作“頁”。

    黃:

    ①黃色。《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楊臣源《城東早春》:“綠柳才黃半未勻。”②變黃。韋應物《答鄭騎曹青橘絕句》:“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③黃帝的簡稱。陶潛《時運》:“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dài),慨獨在餘。”(黃:黃帝。唐:唐堯。逮:及。)④雌黃,古人用作塗抹文字,點校書籍的顏料。陶翰《贈鄭員外》:“何必守章句,終年事鉛黃。”[黃口]幼兒。《淮南子·汜論》:“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黃耈(gǒu)]老人。《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隻君子,遐不黃耈。”

    梧:

    (一)①樹名。即梧桐。《莊子·齊物論》:“惠子之據梧也。”(據:依靠。)[梧桐]樹名。《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於彼朝陽。”②屋梁上的斜柱,支柱。司馬相如《長門賦》:“羅豐茸之遊樹兮,離樓梧而相撐。”何晏《景福殿賦》:“桁梧復疊,勢合神離。”(桁héng:屋梁上的橫木。)③支撐。《後漢書·方術傳下·徐登》:“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④抵觸。《漢書·司馬遷傳贊》:“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二)wù [梧岸]雄偉的樣子。江淹《學梁王兔園賦》:“崩石梧岸。”

    桐:

    ①木名。落葉喬木。古書中多指梧桐。《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桐始華。”《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②古代用桐木制琴瑟,因而代稱琴瑟。李賀《公莫舞歌》:“華筵鼓吹無桐竹。”③古地名。《尚書·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諸桐。”


    上一篇:忆昔嫁君时。

    下一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诗句出处:《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
    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相同。
    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
    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
    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
    寄书访衡峤,但与南飞鸿。

    【注释】:

    今:

    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兹:

    (一)①草木滋盛。《诗经·邶风·泉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肥泉:古水名。)②年。《国语·鲁语上》:“今兹海其有灾乎? 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恒:经常。)《吕氏春秋·任地》:“今兹美禾,来兹美麦。”③今;现在。洪仁玕《资政新篇》:“兹谨将所见闻者条陈于后。”(条陈:分条陈述。)④代词。表示指示。1. 此;这里。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论语·子罕》:“文王既设,文不在兹乎?”2.这样。《国语·楚语上》:“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⑤副词。益;更加。《墨子·尚同上》:“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⑥语气词。相当于“吧”;“呀”。《尚书·立政》:“周公曰:‘呜呼! 休兹!’”(休:美。) (二)cí[龟(qiū)兹]见“龟”。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火:

    ①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周易· 乾》:“水流湿,火就燥。”(湿:低湿处。燥:干燥物。)②焚烧;烧毁。韩愈《原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使其人成为编户齐民,焚烧其经书,并将其居所改为民房。)特指火灾。《元史·文宗本纪一》:“杭州火,命江浙行省赈被灾之家。”(赈:救济。被:遭受。)《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③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一火。《新唐书·兵志》:“十人为火,火有长。”《木兰诗》:“出门看火伴。”④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⑤星名。1. 大火,即心宿二。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金风:指秋风。)2. 行星之一,即火星。《史记·天官书》:“火犯守角,则有战。”

    落:

    ①花叶脱落。《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沃若:润泽貌。)②落下;降下。韩愈《咏雪赠张籍》:“只见纵横落,宁知远近来。”(宁:岂。)《十五从军征》:“泪落沾我衣。”③凋落;衰谢。路荡《拔茅赋》:“荣落惟运。”(荣:荣耀。运:命运。)又衰败。《管子·宙合》:“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④流落;沦落。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我落阳山。”⑤停留;停止。李子卿《府试授衣赋》:“山静风落。”⑥村落。杜甫《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⑦宫室刚建成时举行的庆祝祭礼。《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⑧开始。《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⑨新钟等重要器物铸成时以公猪血涂抹。《左传·昭公四年》:“(叔孙为孟钟)飨(xiǎng)大夫以落之。”(飨:款待。)

    秋:

    ①谷物成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②秋天的庄稼。赵汝鐩《耕织叹》:“香穗垂头秋登场。”③秋季,农历七至九月。李绅《悯农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一年的时间段。《史记·梁惠王世家》:“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⑤时刻;时候。《宋史·宗泽传》:“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⑦形容飞的样子。《汉书·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凤凰秋秋。”

    叶:

    ①叶子。《楚辞· 九歌·少司命》:“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②世;时期。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李势:人名。)萧统《文选序》:“自炎汉中叶。”(炎汉:指汉朝。)③书页。一张为一叶。王彦泓《寓夜》诗:“鼠翻书叶响,虫逗烛花飞。”这个意义又写作“页”。

    黄:

    ①黄色。《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cháng)。”(裳:下衣;下裙。)杨臣源《城东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②变黄。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③黄帝的简称。陶潜《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dài),慨独在余。”(黄:黄帝。唐:唐尧。逮:及。)④雌黄,古人用作涂抹文字,点校书籍的颜料。陶翰《赠郑员外》:“何必守章句,终年事铅黄。”[黄口]幼儿。《淮南子·汜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黄耈(gǒu)]老人。《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耈。”

    梧:

    (一)①树名。即梧桐。《庄子·齐物论》:“惠子之据梧也。”(据:依靠。)[梧桐]树名。《诗经·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②屋梁上的斜柱,支柱。司马相如《长门赋》:“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何晏《景福殿赋》:“桁梧复叠,势合神离。”(桁héng:屋梁上的横木。)③支撑。《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炳乃故升茅屋,梧鼎而爨。”④抵触。《汉书·司马迁传赞》:“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二)wù [梧岸]雄伟的样子。江淹《学梁王兔园赋》:“崩石梧岸。”

    桐:

    ①木名。落叶乔木。古书中多指梧桐。《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②古代用桐木制琴瑟,因而代称琴瑟。李贺《公莫舞歌》:“华筵鼓吹无桐竹。”③古地名。《尚书·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


    上一篇:忆昔嫁君时。

    下一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 上一篇:忆昔嫁君时。

    下一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