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世迫且離別,心在期隱淪。

    “世迫且離別,心在期隱淪。”詩句出處:《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贈別》;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學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軒蓋宛若夢,雲松長相親。
    偶將二公合,復與三山鄰。喜結海上契,自為天外賓。
    鸞翮我先鎩,龍性君莫馴。樸散不尚古,時訛皆失真。
    勿踏荒溪坡,朅來浩然津。薜帶何辭楚,桃源堪避秦。
    世迫且離別,心在期隱淪。酬贈非炯誡,永言銘佩紳。

    【註釋】:

    世:

    ①古代稱三十年為一世。《論語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仁:仁政成功。)②世代;父子相繼為一世。《戰國策·趙策四》:“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③繼承。《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大夫之義不得世。”④一代又一代;世代相承的。《漢書·樓護傳》:“父世醫也,護少隨父為醫長安。”⑤傢世;世系。《呂氏春秋·知化》:“殘其國,絕其世。”⑥人的一生;一輩子。王羲之《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相與:交往。俯仰:生活。)⑦時代;朝代。陶潛《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⑧人世;世界。《荀子·議兵》:“此世之所以亂也。”⑨當時的。《鹽鐵論·論儒》:“孟軻守舊術,不知世務。”

    迫:

    ①靠近;接近。《墨子·備穴》:“下迫地。”②逼迫;強迫。《孟子·滕文公下》:“迫,斯可見矣。”③催促。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能事:擅長的事。)④危急;緊迫。《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④狹窄。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土地雖迫,山水特美好。”

    且:

    (一)①副詞。1. 姑且;暫且。《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 我將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將要;將近。《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連詞。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並且”。《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既……且……]相當於“又……又……”。《孫子兵法·謀攻》:“三軍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當於“一邊……一邊……”。《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且怒且喜。”4.表示遞進,相當於“況且”、“尚且”。《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孟子·梁惠王上》:“獸相食,且人惡(wù)之。”(惡:憎惡。)(二)jū 語氣詞。《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匪我思且。”

    離:

    (一)①離開;離別。《呂氏春秋·誣徒》:“離則不能合,合則弗能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之一:“少小離傢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uī)。”(衰:疏落。)②背離;違背。《隋書·楊素傳》:“民怨神怒,眾叛親離。”《商君書·畫策》:“失法離令。”③離間;叛離。《史記· 李斯列傳》:“(秦王)陰遣謀士齎(jī)持金玉以遊說諸侯……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後。”(齎:攜帶。)《孫子·計》:“親而離之。”④經歷。《史記·蘇秦列傳》:“我離兩周而觸鄭,五日而國舉。”⑤八卦之一。代表火。⑥通“罹”。遭受;遭遇。《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鴻:野鴨。)⑦分析。《禮記·學紀》:“一年視離經辨志。” (二)lǐ[離跂]用力的樣子。《莊子·在宥》:“而儒、墨乃始離跂攘臂乎桎梏之間。” (三)lì 通“麗”。依附。《漢書·揚雄傳下》:“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者,或起傢至二千石。”

    別:

    (一)①分開。班固《漢書·蘇武傳》:“別其官屬常惠等等,各置他所。”②離別。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③分辨;區別。《商君書·禁使》:“則上別飛鳥,下察秋毫。”范縝《神滅論》:“如絲體變為縷體,縷體即是絲體。有何別焉?”(縷:線。)④類別。劉知幾《史通·雜述》:“史氏流別,殊途並騖(wù)。”(史氏:史傢。騖:奔馳;流行。)⑤另;另外的。朱弁《送春》詩:“把酒送春無別語,羨君才到便成歸。”⑥扭轉。杜牧《陪昭應盧郎中》詩:“泥情斜拂印,別臉小低頭。”⑦寫錯或讀錯(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這裡作瞭個薦亡的疏,我拿瞭給人看,說是倒別瞭三個字。” (二)biè 不順;執拗。《水滸全傳》第一回:“先奏你們眾道士阻當宣詔,違別聖旨。”

    心:

    ①心臟。《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臟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③掛懷;關心。唐順之《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於。)④中央;中心。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處。《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而敵傢數道並進,已入心腹。”2. 親信的人。

    在:

    ①存在;在世。《論語·裡仁》:“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范縝《神滅論》:“豈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張華《情詩》:“處歡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長”。(愒:貪。)③處;處所。陶潛《飲酒》之二:“衰榮無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於;取決於。《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⑤問候;慰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寡人:衛獻公自稱。淹恤:久遭憂患。吾子:指衛大夫大叔文子。)⑥觀察;審察。《尚書 ·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玉衡: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詞。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柳宗元《田傢》詩:“迎新在此歲。”《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禽操宜在今日。”(將軍:指孫權。操:曹操。)⑧和“所”連用,表示強調,其下多連“不”等。⑨終結。《尚書·呂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僅僅。《漢書·賈誼傳》:“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

    期:

    (一)①約會。《詩經·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約定。《谷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②預定的時日;期限。《史記 · 陳涉世傢》:“失期,法皆斬。”③限量;限度。《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隻君子,萬壽無期。”(隻:語氣詞。)④期望;要求。《韓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傳·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晝夜。《左傳·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國乃有節。”(節:節餘。)

    隱:

    (一)①短墻。《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逾隱而待之。”②隱蔽;隱藏。《周易·乾卦》:“隱而未見,行而未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③隱諱;隱瞞。《史記·高祖本紀》:“列侯諸將無敢隱朕。”④隱居;不出來作官。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⑤隱約不清。杜甫《客從》:“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⑥精微深奧。《周易·系辭上》:“探賾(zé)索隱,鉤深致遠。”(賾:深奧。)⑦憂傷;疾苦。《國語·周語上》:“是先王非務武也,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務:致力。勤:盡力。)⑧憐憫;同情。劉向《九嘆·惜賢》:“心隱惻而不置。”⑨琴上的裝飾。《新論·琴道》:“琴隱長四十五分,隱以前長八分。”⑩威重貌。《後漢書·吳漢傳》:“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 (二)yìn 憑依;倚靠。《孟子·公孫醜下》:“(孟子)不應,隱幾而臥。”(幾:矮桌子。)

    淪:

    ①水面上的小波紋;微波。《詩經·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淪猗。”(猗:語氣詞,同“啊”。)②沉沒;墜落。馬融《廣成頌》:“淪滅潭淵。”③消失。白居易《贈樊著作》:“每惜若人輩,身死名亦淪。”④陷沒;陷落。陸遊《感興》:“遺民淪左衽,何由雪煩冤?”(左衽:衽,衣襟。衣服前襟向左掩,古代中原地區人民以為受異族統治的代稱。)⑤進入;滲入。《漢書·鄒陽傳》:“德淪於骨髓,恩加於無窮。”


    上一篇: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

    下一篇: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 世迫且离别,心在期隐沦。

    “世迫且离别,心在期隐沦。”诗句出处:《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赠别》;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学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
    偶将二公合,复与三山邻。喜结海上契,自为天外宾。
    鸾翮我先铩,龙性君莫驯。朴散不尚古,时讹皆失真。
    勿踏荒溪坡,朅来浩然津。薜带何辞楚,桃源堪避秦。
    世迫且离别,心在期隐沦。酬赠非炯诫,永言铭佩绅。

    【注释】:

    世:

    ①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论语 · 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仁:仁政成功。)②世代;父子相继为一世。《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③继承。《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大夫之义不得世。”④一代又一代;世代相承的。《汉书·楼护传》:“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⑤家世;世系。《吕氏春秋·知化》:“残其国,绝其世。”⑥人的一生;一辈子。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交往。俯仰:生活。)⑦时代;朝代。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⑧人世;世界。《荀子·议兵》:“此世之所以乱也。”⑨当时的。《盐铁论·论儒》:“孟轲守旧术,不知世务。”

    迫:

    ①靠近;接近。《墨子·备穴》:“下迫地。”②逼迫;强迫。《孟子·滕文公下》:“迫,斯可见矣。”③催促。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能事:擅长的事。)④危急;紧迫。《庄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④狭窄。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

    且:

    (一)①副词。1. 姑且;暂且。《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 我将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将要;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连词。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既……且……]相当于“又……又……”。《孙子兵法·谋攻》:“三军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当于“一边……一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且怒且喜。”4.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尚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孟子·梁惠王上》:“兽相食,且人恶(wù)之。”(恶:憎恶。)(二)jū 语气词。《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

    离:

    (一)①离开;离别。《吕氏春秋·诬徒》:“离则不能合,合则弗能离。”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衰:疏落。)②背离;违背。《隋书·杨素传》:“民怨神怒,众叛亲离。”《商君书·画策》:“失法离令。”③离间;叛离。《史记· 李斯列传》:“(秦王)阴遣谋士赍(jī)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良将随其后。”(赍:携带。)《孙子·计》:“亲而离之。”④经历。《史记·苏秦列传》:“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⑤八卦之一。代表火。⑥通“罹”。遭受;遭遇。《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鸿:野鸭。)⑦分析。《礼记·学纪》:“一年视离经辨志。” (二)lǐ[离跂]用力的样子。《庄子·在宥》:“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 (三)lì 通“丽”。依附。《汉书·扬雄传下》:“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者,或起家至二千石。”

    别:

    (一)①分开。班固《汉书·苏武传》:“别其官属常惠等等,各置他所。”②离别。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③分辨;区别。《商君书·禁使》:“则上别飞鸟,下察秋毫。”范缜《神灭论》:“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缕:线。)④类别。刘知几《史通·杂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wù)。”(史氏:史家。骛:奔驰;流行。)⑤另;另外的。朱弁《送春》诗:“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⑥扭转。杜牧《陪昭应卢郎中》诗:“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⑦写错或读错(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这里作了个荐亡的疏,我拿了给人看,说是倒别了三个字。” (二)biè 不顺;执拗。《水浒全传》第一回:“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

    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

    隐:

    (一)①短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②隐蔽;隐藏。《周易·乾卦》:“隐而未见,行而未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③隐讳;隐瞒。《史记·高祖本纪》:“列侯诸将无敢隐朕。”④隐居;不出来作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⑤隐约不清。杜甫《客从》:“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⑥精微深奥。《周易·系辞上》:“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赜:深奥。)⑦忧伤;疾苦。《国语·周语上》:“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务:致力。勤:尽力。)⑧怜悯;同情。刘向《九叹·惜贤》:“心隐恻而不置。”⑨琴上的装饰。《新论·琴道》:“琴隐长四十五分,隐以前长八分。”⑩威重貌。《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二)yìn 凭依;倚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不应,隐几而卧。”(几:矮桌子。)

    沦:

    ①水面上的小波纹;微波。《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沦猗。”(猗:语气词,同“啊”。)②沉没;坠落。马融《广成颂》:“沦灭潭渊。”③消失。白居易《赠樊著作》:“每惜若人辈,身死名亦沦。”④陷没;陷落。陆游《感兴》:“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左衽:衽,衣襟。衣服前襟向左掩,古代中原地区人民以为受异族统治的代称。)⑤进入;渗入。《汉书·邹阳传》:“德沦于骨髓,恩加于无穷。”


    上一篇: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

    下一篇: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 上一篇:早行子午关,却登山路远。

    下一篇:醉罢同所乐,此情难具论。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