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身執金吾貴,時遭寶運昌。

    “身執金吾貴,時遭寶運昌。”詩句出處:《因遊支硎寺寄邢端公》;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

    大廈資多士,掄材得豫章。清門推問望,早歲騁康莊。
    作用方開物,聲名久擅場。丹延分塞郡,宿昔領戎行。
    始馭屏星乘,旋陰蔽茀棠。朝端瞻鶚立,關右仰鷹揚。
    威令兼寧朔,英聲重護羌。三軍成父子,雜虜避封疆。
    身執金吾貴,時遭寶運昌。雍容持漢槊,肅穆衛周堂。
    排難知臣節,攻疑定國章。一言明大義,千載揖休光。
    踐職勛庸列,修躬志行彰。優遊應慕陸,止足定師張。
    中扆懷殊政,南州佇小康。仁為桂江雨,威是柏臺霜。
    謇諤言無隱,公忠禍不防。譴深辭紫禁,恩在副朱方。
    切玉鋒休淬,垂天翅罷翔。論文征賈馬,述隱許求羊。
    肘後看金碧,腰間笑水蒼。詩題白羽扇,酒挈綠油囊。
    曠達機何有,深沈器莫量。時應登古寺,佳趣在春岡。
    止水平香砌,鮮雲滿石床。山情何寂樂,塵世自飛揚。
    已遇爐峰社,還思緝蕙房。外心親地主,內學事空王。
    花會宜春淺,禪遊喜夜涼。高明依月境,蕭散躡庭芳。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餘生於此足,不欲返韶陽。

    【註釋】:

    身:

    ①人或動物的軀幹。屈原《九歌· 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不懲:不戒悔。)②身體。《荀子·非相》:“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身長七尺。”③樹的主幹。《爾雅·釋木》:“樅,松葉柏身。”④自身;自己。《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為等。《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⑥親自。《韓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⑦我。《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翼德也。”

    執:

    ①捉拿;拘捕。《左傳·僖公五年》:“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公羊傳·桓公十一年》:“塗出於宋,宋人執之。”②握;拿。《詩經·邶風·擊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③持有某種主張。《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惟瑜、肅執拒之議。”(瑜,周瑜。肅,魯肅。拒:抵抗。)④控制;掌握。《韓非子·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⑤主管。《淮南子·說山》:“執牢獄者無病。”⑥執行;施行。《漢書·哀帝紀》:“有司執法,未得其中。”(有司:官吏。得其中:指妥當。)⑦固執;堅持。《漢書·外戚傳》:“書奏,上以問光,光執不許。”(光:霍光。)[執政]掌管國傢政事。《新唐書·朱敬則傳》:“及執政,每以用人為先,細務不省(xǐng)也。”(省:察,察看。)又掌管國傢政事的人。《舊唐書·黃巢傳》:“及巢見招,大詬(gòu)執政。”(詬:斥罵。)

    金:

    ①金屬的通稱。《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周禮·秋官·職金》:“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為:制作。)②金黃色。《嶽陽樓記》:“浮光躍金。”《阿房宮賦》:“金塊珠礫,棄擲迤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③錢財;錢。《史記·陳丞相世傢》:“臣聞(陳)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禮記·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淮南子·說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劍。)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絲、木、匏、竹。”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以一鎰(二十四兩)為一金,或以一斤為一金。《史記·燕召公世傢》:“子之因遺(wèi)蘇代百金。”(子之:人名。遺:贈與。)《五人墓碑記》:“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頸項;頭臚。)《獄中雜記》:“富者賂數百金。”⑦比喻堅固。《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地,金城千裡。”⑧五行之一。《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

    吾:

    ①代詞。《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②通“禦(禦)”。抵禦。《墨子·公孟》:“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③[吾子]對人的尊稱。《左傳·成公二年》:“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貴:

    ①價錢高。與“賤”相對。杜甫《歲晏行》:“去年米貴缺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荀子·天論》:“糴貴民饑。”②地位高貴,顯貴。韓愈《師說》:“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③可貴;重要。《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④崇尚;重視。《尚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⑤欲;想要。《戰國策·東周策》:“魏王以國與先生,貴合於秦以伐齊。”⑥敬辭,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事。《國語·周語中》:“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虔:恭敬。)

    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遭:

    ①相逢;遇到。《莊子·應帝王》:“適遭無名人而問焉。”王充《論衡·寒溫》:“遭風逢氣,身生寒溫。”(寒溫:指疾病。)②際遇。杜甫《催宗文樹雞柵》:“我寬螻蟻遭,彼免狐貉厄。”(寬:寬解。)③遭到;受到。《封神演義》第三十回:“致賈氏忿怨死,黃娘娘遭冤。”④量詞。1. 周;圈。孟郊《寒地百姓吟》:“虛繞千萬遭。”2. 次;回。陶嶽《五代史補》:“且共汝輩赤腳入棘針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

    寶:

    ①珍貴的東西。《史記·李斯列傳》:“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指隨侯珠。和:指卞和璧。)蘇軾《和子由》:“千金買戰馬,百寶裝刀鐶。”②珍貴的。賈誼《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後、太子的印璽。《新唐書·車服志》:“至武後,改諸璽皆為寶。”④珍愛。《尚書·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邇:近。)

    運:

    ①運動;轉動。《周易·系辭上》:“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楚辭·九章·哀郢》:“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②搬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③運用。《孫子兵法·九地》:“運兵計謀,為不可測。”④命運;氣數。何景明《大梁行》:“更聞飛檄(xí)救邯鄲,一朝運去同衰賤。”(檄:征召的文書。)⑤南北的距離。《國語 · 越語上》:“勾踐之地……廣運百裡。”

    昌:

    ①美善。嵇康《太師箴》:“治亂之源,豈無昌教!”②盛壯。《詩經·齊風·猗嗟》:“猗(yī)嗟昌兮,頎而長兮。”③興盛。《荀子·成相》:“君謹守之,下皆平正,國乃昌。”④通“菖”。菖蒲。皮日休《郢州孟亭記》:“蓋仲尼思文王,則嗜昌歜(chù)。”(歜:菖蒲根。)


    上一篇: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下一篇: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身执金吾贵,时遭宝运昌。

    “身执金吾贵,时遭宝运昌。”诗句出处:《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

    大厦资多士,抡材得豫章。清门推问望,早岁骋康庄。
    作用方开物,声名久擅场。丹延分塞郡,宿昔领戎行。
    始驭屏星乘,旋阴蔽茀棠。朝端瞻鹗立,关右仰鹰扬。
    威令兼宁朔,英声重护羌。三军成父子,杂虏避封疆。
    身执金吾贵,时遭宝运昌。雍容持汉槊,肃穆卫周堂。
    排难知臣节,攻疑定国章。一言明大义,千载揖休光。
    践职勋庸列,修躬志行彰。优游应慕陆,止足定师张。
    中扆怀殊政,南州伫小康。仁为桂江雨,威是柏台霜。
    謇谔言无隐,公忠祸不防。谴深辞紫禁,恩在副朱方。
    切玉锋休淬,垂天翅罢翔。论文征贾马,述隐许求羊。
    肘后看金碧,腰间笑水苍。诗题白羽扇,酒挈绿油囊。
    旷达机何有,深沈器莫量。时应登古寺,佳趣在春冈。
    止水平香砌,鲜云满石床。山情何寂乐,尘世自飞扬。
    已遇炉峰社,还思缉蕙房。外心亲地主,内学事空王。
    花会宜春浅,禅游喜夜凉。高明依月境,萧散蹑庭芳。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余生于此足,不欲返韶阳。

    【注释】:

    身:

    ①人或动物的躯干。屈原《九歌· 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戒悔。)②身体。《荀子·非相》:“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身长七尺。”③树的主干。《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④自身;自己。《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为等。《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⑥亲自。《韩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⑦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身是张翼德也。”

    执:

    ①捉拿;拘捕。《左传·僖公五年》:“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公羊传·桓公十一年》:“涂出于宋,宋人执之。”②握;拿。《诗经·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③持有某种主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惟瑜、肃执拒之议。”(瑜,周瑜。肃,鲁肃。拒:抵抗。)④控制;掌握。《韩非子·扬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⑤主管。《淮南子·说山》:“执牢狱者无病。”⑥执行;施行。《汉书·哀帝纪》:“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有司:官吏。得其中:指妥当。)⑦固执;坚持。《汉书·外戚传》:“书奏,上以问光,光执不许。”(光:霍光。)[执政]掌管国家政事。《新唐书·朱敬则传》:“及执政,每以用人为先,细务不省(xǐng)也。”(省:察,察看。)又掌管国家政事的人。《旧唐书·黄巢传》:“及巢见招,大诟(gòu)执政。”(诟:斥骂。)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

    吾:

    ①代词。《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②通“禦(御)”。抵御。《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③[吾子]对人的尊称。《左传·成公二年》:“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贵:

    ①价钱高。与“贱”相对。杜甫《岁晏行》:“去年米贵缺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荀子·天论》:“籴贵民饥。”②地位高贵,显贵。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可贵;重要。《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崇尚;重视。《尚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⑤欲;想要。《战国策·东周策》:“魏王以国与先生,贵合于秦以伐齐。”⑥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国语·周语中》:“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虔:恭敬。)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遭:

    ①相逢;遇到。《庄子·应帝王》:“适遭无名人而问焉。”王充《论衡·寒温》:“遭风逢气,身生寒温。”(寒温:指疾病。)②际遇。杜甫《催宗文树鸡栅》:“我宽蝼蚁遭,彼免狐貉厄。”(宽:宽解。)③遭到;受到。《封神演义》第三十回:“致贾氏忿怨死,黄娘娘遭冤。”④量词。1. 周;圈。孟郊《寒地百姓吟》:“虚绕千万遭。”2. 次;回。陶岳《五代史补》:“且共汝辈赤脚入棘针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

    宝:

    ①珍贵的东西。《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指随侯珠。和:指卞和璧。)苏轼《和子由》:“千金买战马,百宝装刀镮。”②珍贵的。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后、太子的印玺。《新唐书·车服志》:“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④珍爱。《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迩:近。)

    运:

    ①运动;转动。《周易·系辞上》:“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楚辞·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②搬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③运用。《孙子兵法·九地》:“运兵计谋,为不可测。”④命运;气数。何景明《大梁行》:“更闻飞檄(xí)救邯郸,一朝运去同衰贱。”(檄:征召的文书。)⑤南北的距离。《国语 · 越语上》:“勾践之地……广运百里。”

    昌:

    ①美善。嵇康《太师箴》:“治乱之源,岂无昌教!”②盛壮。《诗经·齐风·猗嗟》:“猗(yī)嗟昌兮,颀而长兮。”③兴盛。《荀子·成相》:“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④通“菖”。菖蒲。皮日休《郢州孟亭记》:“盖仲尼思文王,则嗜昌歜(chù)。”(歜:菖蒲根。)


    上一篇: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下一篇: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 上一篇: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下一篇: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