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執金吾貴,時遭寶運昌。”詩句出處:《因遊支硎寺寄邢端公》;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
大廈資多士,掄材得豫章。清門推問望,早歲騁康莊。 作用方開物,聲名久擅場。丹延分塞郡,宿昔領戎行。 始馭屏星乘,旋陰蔽茀棠。朝端瞻鶚立,關右仰鷹揚。 威令兼寧朔,英聲重護羌。三軍成父子,雜虜避封疆。 身執金吾貴,時遭寶運昌。雍容持漢槊,肅穆衛周堂。 排難知臣節,攻疑定國章。一言明大義,千載揖休光。 踐職勛庸列,修躬志行彰。優遊應慕陸,止足定師張。 中扆懷殊政,南州佇小康。仁為桂江雨,威是柏臺霜。 謇諤言無隱,公忠禍不防。譴深辭紫禁,恩在副朱方。 切玉鋒休淬,垂天翅罷翔。論文征賈馬,述隱許求羊。 肘後看金碧,腰間笑水蒼。詩題白羽扇,酒挈綠油囊。 曠達機何有,深沈器莫量。時應登古寺,佳趣在春岡。 止水平香砌,鮮雲滿石床。山情何寂樂,塵世自飛揚。 已遇爐峰社,還思緝蕙房。外心親地主,內學事空王。 花會宜春淺,禪遊喜夜涼。高明依月境,蕭散躡庭芳。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餘生於此足,不欲返韶陽。
|
【註釋】:
身:
①人或動物的軀幹。屈原《九歌· 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不懲:不戒悔。)②身體。《荀子·非相》:“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身長七尺。”③樹的主幹。《爾雅·釋木》:“樅,松葉柏身。”④自身;自己。《韓非子·五蠹》:“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自己的品德、才力、行為等。《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⑥親自。《韓非子·五蠹》:“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為民先。”⑦我。《三國志·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翼德也。”執:
①捉拿;拘捕。《左傳·僖公五年》:“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公羊傳·桓公十一年》:“塗出於宋,宋人執之。”②握;拿。《詩經·邶風·擊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③持有某種主張。《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惟瑜、肅執拒之議。”(瑜,周瑜。肅,魯肅。拒:抵抗。)④控制;掌握。《韓非子·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⑤主管。《淮南子·說山》:“執牢獄者無病。”⑥執行;施行。《漢書·哀帝紀》:“有司執法,未得其中。”(有司:官吏。得其中:指妥當。)⑦固執;堅持。《漢書·外戚傳》:“書奏,上以問光,光執不許。”(光:霍光。)[執政]掌管國傢政事。《新唐書·朱敬則傳》:“及執政,每以用人為先,細務不省(xǐng)也。”(省:察,察看。)又掌管國傢政事的人。《舊唐書·黃巢傳》:“及巢見招,大詬(gòu)執政。”(詬:斥罵。)金:
①金屬的通稱。《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周禮·秋官·職金》:“入其金錫於為兵器之府。”(為:制作。)②金黃色。《嶽陽樓記》:“浮光躍金。”《阿房宮賦》:“金塊珠礫,棄擲迤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③錢財;錢。《史記·陳丞相世傢》:“臣聞(陳)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④金屬制的樂器或兵器。《禮記·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淮南子·說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劍。)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絲、木、匏、竹。”⑥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以一鎰(二十四兩)為一金,或以一斤為一金。《史記·燕召公世傢》:“子之因遺(wèi)蘇代百金。”(子之:人名。遺:贈與。)《五人墓碑記》:“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頸項;頭臚。)《獄中雜記》:“富者賂數百金。”⑦比喻堅固。《過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地,金城千裡。”⑧五行之一。《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所建。吾:
①代詞。《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②通“禦(禦)”。抵禦。《墨子·公孟》:“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③[吾子]對人的尊稱。《左傳·成公二年》:“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貴:
①價錢高。與“賤”相對。杜甫《歲晏行》:“去年米貴缺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荀子·天論》:“糴貴民饑。”②地位高貴,顯貴。韓愈《師說》:“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③可貴;重要。《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④崇尚;重視。《尚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⑤欲;想要。《戰國策·東周策》:“魏王以國與先生,貴合於秦以伐齊。”⑥敬辭,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事。《國語·周語中》:“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一等,益虔。”(虔:恭敬。)時:
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 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 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遭:
①相逢;遇到。《莊子·應帝王》:“適遭無名人而問焉。”王充《論衡·寒溫》:“遭風逢氣,身生寒溫。”(寒溫:指疾病。)②際遇。杜甫《催宗文樹雞柵》:“我寬螻蟻遭,彼免狐貉厄。”(寬:寬解。)③遭到;受到。《封神演義》第三十回:“致賈氏忿怨死,黃娘娘遭冤。”④量詞。1. 周;圈。孟郊《寒地百姓吟》:“虛繞千萬遭。”2. 次;回。陶嶽《五代史補》:“且共汝輩赤腳入棘針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寶:
①珍貴的東西。《史記·李斯列傳》:“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隨:指隨侯珠。和:指卞和璧。)蘇軾《和子由》:“千金買戰馬,百寶裝刀鐶。”②珍貴的。賈誼《過秦論》:“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後、太子的印璽。《新唐書·車服志》:“至武後,改諸璽皆為寶。”④珍愛。《尚書·旅獒》:“不寶遠物,則遠人格;所寶惟賢,則邇人安。”(邇:近。)運:
①運動;轉動。《周易·系辭上》:“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楚辭·九章·哀郢》:“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②搬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③運用。《孫子兵法·九地》:“運兵計謀,為不可測。”④命運;氣數。何景明《大梁行》:“更聞飛檄(xí)救邯鄲,一朝運去同衰賤。”(檄:征召的文書。)⑤南北的距離。《國語 · 越語上》:“勾踐之地……廣運百裡。”昌:
①美善。嵇康《太師箴》:“治亂之源,豈無昌教!”②盛壯。《詩經·齊風·猗嗟》:“猗(yī)嗟昌兮,頎而長兮。”③興盛。《荀子·成相》:“君謹守之,下皆平正,國乃昌。”④通“菖”。菖蒲。皮日休《郢州孟亭記》:“蓋仲尼思文王,則嗜昌歜(chù)。”(歜:菖蒲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