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詩句出處:《登廣武古戰場懷古》;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赤精斬白帝,叱吒入關中。 兩龍不並躍,五緯與天同。楚滅無英圖,漢興有成功。 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伊昔臨廣武,連兵決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戰爭有古跡,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饑鷹鳴秋空。翔雲列曉陣,殺氣赫長虹。 撥亂屬豪聖,俗儒安可通。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撫掌黃河曲,嗤嗤阮嗣宗。 |
【註釋】:
分:
(一)①分開;劃分。與“合”相對。《管子·立政》:“分國以為五鄉,鄉為之師;分鄉以為五州,州為之長。”(國:都城。)②從主體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順宗紀五》:“立中書分省於濟寧。”(中書省:中央總管國傢政事的機關。濟寧:在山東省。)③分成;分出。《韓非子·顯學》:“故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離開;分散。《莊子·漁父》:“嗚呼!遠哉,其分於道也。”⑤分配;給與。《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廉,得賞賜輒(zhé)分其麾(huī)下,飲食與士共之。”(輒:總是。麾下:部下。)⑥分擔;分享。揚雄《解嘲》:“分人之祿。”《三國志·吳書·陸瑁傳》:“陳國陳融……等皆單貧有志,就瑁遊處,瑁割少分甘,與同豐約。”(割:分給。約:節儉。)⑦區分;辨別。《莊子·齊物論》:“周與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詞。《晉書·陶侃傳》:“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二)fèn ①名分;職分。《禮記·禮運》:“故禮達而名定。”②資質;資歷。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性靈關天分,書卷關學歷。”③福分;緣分。劉禹錫《寄樂天》:“幸免如斯分非淺,祝君長詠夢熊詩。”④情分;關系或感情。《北齊書·封孝琬傳》:“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氣。李肩吾《清平樂》:“燕子可憐人去,海棠不分春寒。”一:
①數詞。《孟子·梁惠王上》:“吾何愛一牛?”(愛:吝惜。)《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又表序數第一。《呂氏春秋·古樂》:“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八闋:指舞樂的八章。載民、玄鳥:樂曲八章之名。)②專一。《荀子·勸學》:“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滿。《史記·淮陰侯列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④統一;使……一致。《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傳·莊公十二年》:“天下之惡一也。”(惡:指惡人。)⑥整體。賈誼《新書·過秦上》:“合從締交,相與為一。”⑦古代哲學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氣”。⑧副詞。1. 一概;都。《史記·孟嘗君列傳》:“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2. 一旦。《莊子·徐無鬼》:“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過:過失。)3. 乃;竟。《戰國策·齊策一》:“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於此乎?”⑨語氣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⑩我國民族音樂記音符號之一。[一何]副詞。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杯:
①一種盛酒、水、羹等物的器具。《莊子·逍遙遊》:“覆杯水於坳(ào)堂之上,則芥為之舟。”(坳:窪下處。芥:小草。)杜甫《九日五首》之一:“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豈登江上臺。”②量詞。用於杯子。李白《將進酒》:“會須一飲三百杯。”③借指舟船。李白《贈僧崖公》:“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灜。”羹:
帶濃汁的肉湯或蔬菜。《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太:
①極大。《淮南子·詮言》:“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②極遠。《荀子 · 正論》:“太古薄葬,棺厚三寸,衣衾三領,葬田不妨田。”(不妨田:指無墳丘。)③超過一定數量的。《史記·項羽本紀》:“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pí)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罷:同“疲”。)④對年長、位尊或輩分高的人的尊稱。《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來時太夫人已不幸。”《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五日一朝太公。”⑤過於;過分。《晉書·夏侯湛傳》:“吾子所以褒飾之太矣。斟酌之喻,非小醜之所堪也。”⑥同“泰”。安泰。《老子》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指事物的本原。)《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皇:
①大;偉大。《詩經·小雅·正月》:“有皇上帝。”②君主;帝王。《詩經·周頌·桓》:“於昭於天,皇以間之。”(間:監察。)《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③對已故父、祖的尊稱。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④雌鳳。後作“凰”。《楚辭·遠遊》:“鳳皇翼其承旂兮。”⑤美好。《法言·孝至》:“堯舜之道皇兮。”⑥通“遑”。閑暇;空閑。《左傳·昭公七年》:“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皇皇]1.鮮明的樣子。《詩經·小雅·皇皇者華》:“皇皇者華。”(華:同“花”。)2. 同“惶惶”。心神不定的樣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3. 同“遑遑”。匆忙的樣子。劉向《九嘆· 怨思》:“征夫皇皇。”乃:
①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漢書·翟義傳》:“今欲發之,乃肯從我乎?”(發:發兵。)陸遊《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傢祭無忘告乃翁。”(翁:父親。)②是;就是。《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③副詞。1.於是,這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2.卻;竟。司馬光《訓儉示康》:“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3.隻;僅僅。《呂氏春秋·義賞》:“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④助詞。《尚書·大禹謨》:“乃聖乃神,乃武乃文。”⑤甚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蒙沖鬥艦乃以千數。”[乃爾]如此。《三國志·蜀書· 呂凱傳》:“臣不意永昌風俗敦直乃爾。”汝:
①古水名。源出河南省魯山縣大盂山,流經寶豐、襄城、郾城、上蔡、汝南,註入淮河。②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韓非子·內儲說上》:“予汝天下而殺汝身。”翁:
①鳥頸的毛。《山海經·西山經》:“(鳥)黑文而赤翁。”(文:花紋。)②指父親。《後漢書·華佗傳》:“必是逢我翁也。”③指祖父。杜甫《示從孫濟》:“阿翁懶惰久。”④丈夫或妻子的父親。⑤泛指老年男子。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⑥敬稱。《宋史·蘇雲卿傳》:“無良賤老稚皆愛敬之,稱曰蘇翁。”(良賤:貴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