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鳳凰不至河無圖,微子去之箕子奴。

    “鳳凰不至河無圖,微子去之箕子奴。”詩句出處:《悲歌行》;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悲來乎,悲來乎。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
    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君有數鬥酒,
    我有三尺琴。琴鳴酒樂兩相得,一杯不啻千鈞金。
    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
    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墳上月,
    且須一盡杯中酒。悲來乎,悲來乎。鳳凰不至河無圖,
    微子去之箕子奴。漢帝不憶李將軍,楚王放卻屈大夫。
    悲來乎,悲來乎。秦傢李斯早追悔,虛名撥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劍是一夫用,
    書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幹萬乘,卜式未必窮一經。
    還須黑頭取方伯,莫謾白首為儒生。
    ·77·

    【註釋】:

    鳳:

    ①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瑞之鳥。雄稱鳳,雌稱凰。《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②比喻聖德之人。《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③借喻帝王。李商隱《夢令狐學士》:“鳳詔裁成當直歸。”

    凰:

    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稱鳳,雌稱凰。古作“皇”。杜甫《述古三首》之一:“鳳凰從天來,何意復高飛。”《呂氏春秋·應同》:“夫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

    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

    至:

    ①到;到達。《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日至渭陽。”(舅氏:舅父,母親的兄弟。)《左傳·文公二年》:“秦師又至。”(師:軍隊。)②及;達到。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③達到極點。《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此亦飛之至也。”④周備;周到。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叱咄:呼喝;大聲斥責。)⑤節氣名。夏至、冬至的統稱。《左傳·僖公五年》:“凡分分、至、啟、閉,必書雲物。”⑥副詞。最;極。《荀子·正論》:“罪至重而刑至輕,庸人不知惡矣。”⑦連詞。表示提出另一話題。相當於“至於”。《墨子·非攻》:“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⑧通“志”。意志;志向。鄒陽《上書吳王》:“故願大王無忽,察聽其至。”《漢書·鄒陽傳》“至”作“志”。

    河:

    ①黃河的專稱。《尚書·禹貢》:“浮於濟(jǐ)漯(tà),達於河。”(濟、漯:都是水名。)《世說新語· 言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②河流的通稱。陸遊《十一月一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鐵馬:披甲的戰馬。)《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信著金石,義蓋山河。”③指銀河;天河。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圖:

    ①版圖;地圖。嶽飛《五嶽祠盟記》:“取故地上版圖。”《周禮·地官·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地訟以圖證之。”(地比:比鄰;鄰居。正:辨別是非。)②畫。《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省識:罕識。環佩:婦女裝飾,借指王昭君。)③繪;畫。《漢書·蘇武傳》:“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沈括《夢溪筆談》卷一:“直以七彩圖之。”④思慮;謀劃。《左傳·僖公三十年》:“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闕:損害。)⑤謀取;圖謀。《三國志 · 蜀書·諸葛亮傳》:“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⑥料想;猜度。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拊掌:拍手。這裡表示驚異。)⑦法度。《楚辭·九章·懷沙》:“前圖未改。”

    微:

    ①隱蔽;藏匿。《左傳·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縊(yì),其徒微之。”(縊: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記·張儀列傳》:“使人微隨張儀。”③微小。《呂氏春秋·蕩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輕微。《莊子·養生主》:“動刀甚微。”⑤精妙;深奧。《晉書·葛洪傳》:“析理入微。”⑥衰敗;衰微。《戰國策·趙策三》:“周貧且微。”《後漢書·逸民傳論》:“漢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賤。《史記· 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⑧不是;沒有。《史記·張丞相列傳》:“(呂後)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⑨副詞。1. 稍微;略微。歐陽修《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2.表示否定。相當於“不”。《顏氏傢訓·序致》:“雖讀禮傳,微愛屬(zhǔ)文。”(屬文:作文。)⑩古國名。1.殷代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縣東北。2. 殷、周時西南夷諸國之一。在今四川省巴縣。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詩經·豳風· 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饁yè:送飯。南畝:指田地。)②兒子或女兒。《戰國策·趙策四》:“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此指兒子。《韓非子·說林上》:“衛人嫁其子。”此指女兒。③人的通稱,或指男;或指女。《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過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傢。”(之:此。歸:出嫁。)④尊稱,多指男子。《詩經·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匪:非。愆qiān:錯,誤。)⑤動物的卵或幼小的動物。《詩經·小雅·小宛》:“螟嶺有子,蜾蠃負之。”(螟蛉mínglíng:一種吃禾心的害蟲。蜾蠃guǒluǒ:細腰蜂。)《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紳《憫農》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與天幹相配以紀日、紀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韓愈《息國夫人墓志銘》:“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憲宗年號。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時辰之一,即子時,自夜十一時至次日晨一時。⑨利息。《史記·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

    去:

    (一)①離開。《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②距離。《谷梁傳·莊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裡。”③失去;失掉。孟雲卿《悲哉行》:“孤兒去慈親,遠客喪主人。”周亮工《書影》卷一:“郡縣守巡各至,問所失,吏部曰:‘吾傢無一物,獨去破氈具一床耳。’”④除去;舍棄;丟棄。《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韓愈《與孟尚書書》:“何有去聖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⑤婉稱去世;死亡。古詩《孤兒行》:“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⑥往;到。辛棄疾《摸魚兒》:“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⑦過去的;從前的。《新語·至德》:“斯乃去事之戒,來事之師也。”⑧助詞。用於形容詞後,相當於“啊”、“瞭”。白居易《鹽商婦》:“綠鬟富去金釵多,皓腕肥來銀釧窄。”(綠鬟:比喻女子烏黑的發髻。)⑨去聲。漢語四聲之一。⑩往;到……去。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卿可去成婚。”李白《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傢。”(遷客: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員。)(11)通“驅”。驅逐。《左傳·僖公十五年》:“三去之馀,獲其雄狐。” (二)jǔ 收藏。《左傳·昭公十九年》:“紡焉以度而去之。”(紡線搓繩量瞭城墻的高度然後收藏起來。)《史記·周本紀》:“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漦lí:涎沫。櫝dú:放在木匣中。)這個意義後來寫作“弆”。

    之:

    ①到……去。《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晉、衛:皆諸侯國名。)《漢書·高帝紀》:“沛公引兵之薛。”(沛公:劉邦。薛:地名。)②直到。《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mǐ)它。”(矢:發誓。靡它:沒有他心。)③代詞。1. 指代人和事物。相當於“他(她)”、“它”、“他(它)們”。《左傳·隱公元年》:“(薑氏)愛共叔段,欲立之。”(共叔段:人名。)《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時:按時。習:演習。)2.指示代詞。“這”、“這個”。《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④助詞。1.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詩經·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2. 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左傳·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涉:進入。)3.用於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相當於“是”。《墨子·公輸》:“宋何罪之有?”4.用於句中或句末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左傳·莊公十年》:“公將鼓之。”(鼓:擊鼓。)《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bó)然興之矣。”(浡然:興起的樣子。)

    箕:

    ①簸箕。《戰國策·齊策六》:“大冠(guān)若箕。”(冠:帽子。)《呂氏春秋·順民》:“執箕帚而臣事之。”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有始》:“東北曰變天,其星箕、鬥、牽牛。”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詩經·豳風· 七月》:“同我婦子,饁彼南畝。”(饁yè:送飯。南畝:指田地。)②兒子或女兒。《戰國策·趙策四》:“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此指兒子。《韓非子·說林上》:“衛人嫁其子。”此指女兒。③人的通稱,或指男;或指女。《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過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傢。”(之:此。歸:出嫁。)④尊稱,多指男子。《詩經·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匪:非。愆qiān:錯,誤。)⑤動物的卵或幼小的動物。《詩經·小雅·小宛》:“螟嶺有子,蜾蠃負之。”(螟蛉mínglíng:一種吃禾心的害蟲。蜾蠃guǒluǒ:細腰蜂。)《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實或種子。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紳《憫農》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與天幹相配以紀日、紀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於齊。”韓愈《息國夫人墓志銘》:“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憲宗年號。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時辰之一,即子時,自夜十一時至次日晨一時。⑨利息。《史記·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

    奴:

    ①奴隸。《論語·微子》:“箕子為之奴。”後男稱奴,女稱婢。《三國志·魏志·毛玠傳》:“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qíng)面。”(黥面:刺面塗墨。)②對人的賤稱。《後漢書·嚴光傳》:“帝笑曰:‘狂奴故態也。’”③仆人,仆從。辛延年《羽林郎》:“昔有霍傢奴,姓馮名子都。”④古代婦女自稱的謙詞。《敦煌曲子詞·望江南》:“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⑤古代宦官對皇帝及皇室的自稱。《新唐書·宦者下·李輔國》:“(輔國)至謂帝曰:‘大傢弟坐宮中,外事聽老奴處決。’”(大傢:皇帝。弟:隻管。)⑥名詞後綴。加於某些動植物及雜物等名稱之後。顧況《諒公洞庭孤橘歌》:“不羨江陵千木奴。”(木奴:指柑橘。)⑦通“駑”。劣馬。《墨子·魯問》:“今有固車良馬於此,又有奴馬四隅之輪於此,使之擇焉,子將何乘?”


    上一篇: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

    下一篇: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
  •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凤凰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诗句出处:《悲歌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

    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
    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
    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凰不至河无图,
    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
    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77·

    【注释】:

    凤:

    ①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瑞之鸟。雄称凤,雌称凰。《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②比喻圣德之人。《论语·微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③借喻帝王。李商隐《梦令狐学士》:“凤诏裁成当直归。”

    凰:

    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称凤,雌称凰。古作“皇”。杜甫《述古三首》之一:“凤凰从天来,何意复高飞。”《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至:

    ①到;到达。《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日至渭阳。”(舅氏:舅父,母亲的兄弟。)《左传·文公二年》:“秦师又至。”(师:军队。)②及;达到。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达到极点。《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庄子·逍遥游》:“此亦飞之至也。”④周备;周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叱咄:呼喝;大声斥责。)⑤节气名。夏至、冬至的统称。《左传·僖公五年》:“凡分分、至、启、闭,必书云物。”⑥副词。最;极。《荀子·正论》:“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⑦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相当于“至于”。《墨子·非攻》:“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⑧通“志”。意志;志向。邹阳《上书吴王》:“故愿大王无忽,察听其至。”《汉书·邹阳传》“至”作“志”。

    河:

    ①黄河的专称。《尚书·禹贡》:“浮于济(jǐ)漯(tà),达于河。”(济、漯:都是水名。)《世说新语· 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②河流的通称。陆游《十一月一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铁马:披甲的战马。)《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信著金石,义盖山河。”③指银河;天河。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图:

    ①版图;地图。岳飞《五岳祠盟记》:“取故地上版图。”《周礼·地官·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证之。”(地比:比邻;邻居。正:辨别是非。)②画。《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省识:罕识。环佩:妇女装饰,借指王昭君。)③绘;画。《汉书·苏武传》:“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沈括《梦溪笔谈》卷一:“直以七彩图之。”④思虑;谋划。《左传·僖公三十年》:“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损害。)⑤谋取;图谋。《三国志 · 蜀书·诸葛亮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⑥料想;猜度。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⑦法度。《楚辞·九章·怀沙》:“前图未改。”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

    去:

    (一)①离开。《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②距离。《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③失去;失掉。孟云卿《悲哉行》:“孤儿去慈亲,远客丧主人。”周亮工《书影》卷一:“郡县守巡各至,问所失,吏部曰:‘吾家无一物,独去破毡具一床耳。’”④除去;舍弃;丢弃。《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韩愈《与孟尚书书》:“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⑤婉称去世;死亡。古诗《孤儿行》:“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⑥往;到。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⑦过去的;从前的。《新语·至德》:“斯乃去事之戒,来事之师也。”⑧助词。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啊”、“了”。白居易《盐商妇》:“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绿鬟:比喻女子乌黑的发髻。)⑨去声。汉语四声之一。⑩往;到……去。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卿可去成婚。”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11)通“驱”。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三去之馀,获其雄狐。” (二)jǔ 收藏。《左传·昭公十九年》:“纺焉以度而去之。”(纺线搓绳量了城墙的高度然后收藏起来。)《史记·周本纪》:“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漦lí:涎沫。椟dú:放在木匣中。)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弆”。

    之:

    ①到……去。《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晋、卫:皆诸侯国名。)《汉书·高帝纪》:“沛公引兵之薛。”(沛公:刘邦。薛:地名。)②直到。《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mǐ)它。”(矢:发誓。靡它:没有他心。)③代词。1. 指代人和事物。相当于“他(她)”、“它”、“他(它)们”。《左传·隐公元年》:“(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共叔段:人名。)《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时:按时。习:演习。)2.指示代词。“这”、“这个”。《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④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诗经·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2.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涉:进入。)3.用于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相当于“是”。《墨子·公输》:“宋何罪之有?”4.用于句中或句末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左传·庄公十年》:“公将鼓之。”(鼓:击鼓。)《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浡然:兴起的样子。)

    箕:

    ①簸箕。《战国策·齐策六》:“大冠(guān)若箕。”(冠:帽子。)《吕氏春秋·顺民》:“执箕帚而臣事之。”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有始》:“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

    子:

    ①孩子,兼指男女。《诗经·豳风· 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馌yè:送饭。南亩:指田地。)②儿子或女儿。《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此指儿子。《韩非子·说林上》:“卫人嫁其子。”此指女儿。③人的通称,或指男;或指女。《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印否?”(涉:过河。印āng:我。)《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此。归:出嫁。)④尊称,多指男子。《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非。愆qiān:错,误。)⑤动物的卵或幼小的动物。《诗经·小雅·小宛》:“螟岭有子,蜾蠃负之。”(螟蛉mínglíng:一种吃禾心的害虫。蜾蠃guǒluǒ:细腰蜂。)《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⑥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⑦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⑧地支的第一位,常与天干相配以纪日、纪年。《春秋 · 桓公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元和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元和:唐宪宗年号。日南至:指夏至。)又指十二时辰之一,即子时,自夜十一时至次日晨一时。⑨利息。《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

    奴:

    ①奴隶。《论语·微子》:“箕子为之奴。”后男称奴,女称婢。《三国志·魏志·毛玠传》:“汉律,罪人妻子,没为奴婢,黥(qíng)面。”(黥面:刺面涂墨。)②对人的贱称。《后汉书·严光传》:“帝笑曰:‘狂奴故态也。’”③仆人,仆从。辛延年《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④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⑤古代宦官对皇帝及皇室的自称。《新唐书·宦者下·李辅国》:“(辅国)至谓帝曰:‘大家弟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大家:皇帝。弟:只管。)⑥名词后缀。加于某些动植物及杂物等名称之后。顾况《谅公洞庭孤橘歌》:“不羡江陵千木奴。”(木奴:指柑橘。)⑦通“驽”。劣马。《墨子·鲁问》:“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之择焉,子将何乘?”


    上一篇: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

    下一篇: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

  • 上一篇: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

    下一篇: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