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佈不掩體,皮膚劇枯桑。”詩句出處:《北上行》;是唐朝詩人李白的作品。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 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慘戚冰雪裡,悲號絕中腸。 尺佈不掩體,皮膚劇枯桑。汲水澗谷阻,采薪隴坂長。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饑飲零露漿。 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
【註釋】:
尺:
(一)①長度單位。十寸為一尺。古代以六寸或八寸為一尺。《荀子·非相》:“身長七尺。”李白《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②尺子,量長度的器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③喻微,少。陸機《長歌行》:“尺波豈徒旋。”(徒:空。)④尺脈(中醫診脈時第三指所按之處)的簡稱。《難經》:“脈三部:寸、關、尺。”[尺牘]書信。牘,木板。古代書寫用狹長的竹簡或木板,長約一尺,故書信稱尺簡或尺牘。如用絹帛,則稱尺素。《漢書·陳遵傳》:“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jǔ)以為榮。”(書:寫字。主:指收信人。去:收藏。)也泛指書寫的文字。《後漢書·北海靖王傳》:“帝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驛馬:傳遞公文的馬。) (二)chě 我國古代音樂工尺譜的記音符號之一。佈:
①絲葛棉麻等織物的通稱。《荀子·賦》:“雜佈與錦,不知異也。”②古代一種貨幣。《墨子·貴義》:“今士之用身也,不若商人之用一佈之慎也。”③公佈;宣佈。《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文公佈命,曰:各復舊職。”④分佈;散佈。《韓非子·大體》:“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佈風動。”⑤傳播。《漢書·敘傳》:“上器其能,賜以秘書之副,時書未佈。”⑥佈置;設置。《韓非子·有度》:“兵四佈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⑦陳述;述說。丘遲《與陳伯之書》:“聊佈往懷,君其詳之。”⑧佈施;施舍。《莊子·列禦寇》:“施於人而不忘,非天佈也。”[佈衣]平民。本指佈制之衣。古代平民穿佈衣,故後用“佈衣”代稱平民。杜甫《草堂》:“北斷劍閣隅,佈衣數十人。”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掩:
①遮蔽;覆蓋。《孟子·離婁下》:“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②關閉;合上。王駕《社日》:“豚柵雞棲半掩扉。”③匿藏。《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掩賊為藏(zāng)。”(毀:毀壞禮法。藏:同“”。 窩主。)④襲擊。《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征南將王昶(chǎng)渡江,掩攻吳,破之。”⑤超過。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嶽掩赤城。”(赤城:山名。)[掩護]1.掩蓋;包庇。歸有光《與曾省吾參政書》:“仆非敢緣舊識,求門下有所掩護也。”(緣:憑借。門下:對長官的敬稱。)2.保護;庇護。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著程嬰將他掩護。”體:
①身體的總稱。《戰國策·趙策四》:“而恐太後玉體之有郄(xì)也。”(郄:同“卻”。指生病。)②身體的一部分。《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③分解(肢體)。《孔子傢語·問禮》:“體其犬豕牛羊。”④體統;體制。《公羊傳·文公九年》:“繼文王之體,守文王之法度。”⑤體裁;書寫形式。《文心雕龍·辨騷》:“揚雄風味,亦言體同《詩》《雅》。”⑥本體;實體。《後漢書·獨行傳序》:“以其名體雖殊,而操行俱絕。”(名:名分。操:操守。絕:高超。)⑦依照;效法。《淮南子·本經》:“帝者體太一。”⑧親身觀察體驗。《宋史·張俊傳》:“帝曰:‘群臣謂朕待卿獨厚,其仰體眷懷,益思勉勵。’”(眷懷:眷顧之情。)⑨體諒;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禮記·中庸》:“敬大臣也,體群臣也。”⑩領悟;體現。《莊子·刻意》:“能體純素,謂之真人。”(11)親近;連接。《禮記·學記》:“就賢體近,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皮:
①剝(皮)。《戰國策·韓策二》:“因自皮面抉眼。”(抉:挖。)②動植物體的表層。《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相:看。)③皮革。指制過的去瞭毛的獸皮。《公羊傳·宣公十二年》:“皮不蠹(dù)。”(蠹:蛀蟲。)④表面;淺薄。《韓詩外傳》卷十:“子乃皮相之士也。”⑤用獸皮制成的射靶。《儀禮·鄉射禮》:“禮,射不主皮。”膚:
①皮膚。《莊子·逍遙遊》:“(神人)肌膚若冰雪。”②淺薄;膚淺。張衡《東京賦》:“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③大。《詩經·小雅·六月》:“薄伐玁狁(xiǎnyǔn),以奏膚功。”(薄:助詞。玁狁:古族名。)④美。《詩經·大雅·文王》:“殷士膚敏。”(殷士:殷商後人。敏:敏捷。)⑤古代長度單位。以並四指的寬度為膚。《西京雜記》卷二:“山有膚寸石。”⑥切細的肉。《禮記·內則》:“麋膚,魚醢。”[膚寸]喻極小的距離和范圍。劇:
①甚;厲害。《漢書·鮑宣傳》:“危亡之征,陛下所親見也,今奈何反復劇於前乎!”(征:征兆。)《世說新語· 自新》:“義興人謂為三橫(hèng),而(周)處尤劇。”(橫:橫暴。處:人名。)②繁多;繁難。《商君書·算地》:“事劇而功寡。”《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秦王數平劇寇,功冠天下。”③艱難;困苦。曹植《梁父行》:“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墅。”④疾速。揚雄《劇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劇與!”《宋書· 王微傳》:“口吃不能劇讀。”⑤嬉戲。李白《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⑥戲劇。杜牧《西江懷古》:“魏帝縫囊真戲劇。”枯:
①草木枯槁。《呂氏春秋·孟夏》:“行冬令,則草木早枯。”陶潛《雜詩十二首》之七:“寒風拂枯條。”②幹癟;憔悴。《楚辭·漁父》:“形容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