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逐呼韓,頻年不解鞍。”詩句出處:《從軍行五首》;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
候騎出紛紛,元戎霍冠軍。漢鞞秋聒地,羌火晝燒雲。 萬裡戈城合,三邊羽檄分。烏孫驅未盡,肯顧遼陽勛。 韓旆拂丹霄,漢軍新破遼。紅塵驅鹵簿,白羽擁嫖姚。 戰苦軍猶樂,功高將不驕。至今丁零塞,朔吹空蕭蕭。 百萬逐呼韓,頻年不解鞍。兵屯絕漠暗,馬飲濁河幹。 破虜功未錄,勞師力已殫。須防肘腋下,飛禍出無端。 飛將下天來,奇謀閫外裁。水心龍劍動,地肺雁山開。 望氣燕師銳,當鋒虜陣摧。從今射雕騎,不敢過雲堆。 黃紙君王詔,青泥校尉書。誓師張虎落,選將擐犀渠。 霧暗津蒲失,天寒塞柳疏。橫行十萬騎,欲掃虜塵餘。
|
【註釋】:
百:
①數詞。十的十倍。《漢書·律歷志上》:“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紀:記數。協:合。長:增多。)②指虛數,眾多的。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萬:
[萬俟(qí)]復姓。逐:
①追趕;追逐。《左傳·莊公十年》:“遂逐齊師。”②趕走。《史記·李斯列傳》:“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間:充當間諜。一切:一律。)《鹽鐵論·利議》:“是孔丘斥逐於魯君,曾不用於世也。”(是:因此。曾:用在“不”字前加強否定語氣。)③競爭。《韓非子·五蠹》:“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氣力。”④追求。《南史·蕭歡傳》:“城中諸少年,逐歡歸去來。”⑤隨;跟隨。《漢書· 匈奴傳》:“逐水草移徙。”皇甫涍《雪山歌奉寄彭太保》:“當時匹馬更朝天,又逐輕車過酒泉。”呼:
①吐氣;往外出氣。跟“吸”相對。《莊子·刻意》:“吹呴(xū)呼吸,吐故納新。”②高聲叫喊。《禮記·曲禮上》:“城上不呼。”《荀子·天問》:“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③呼喚。《史記·項羽本紀》:“(項伯)欲呼張良與俱去。”④稱道;稱呼。《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白居易《寄明州於駙馬使君三絕句》:“何郎小妓歌喉好,嚴老呼為一串珠。”⑤通“籲”。吹氣聲。《禮記·檀弓上》:“曾子聞之,瞿然曰:‘呼!’”韓:
古國名。1.周代諸侯國。其地在今山西河津東北。後為晉所滅。《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2.戰國時諸侯國。其地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東南部。後為秦所滅。《韓非子·定法》:“韓者,晉之別國也。”頻:
①頻繁;多次。杜甫《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②危急。《詩經·大雅·桑柔》:“國步斯頻。”(國步:國傢的命運。)③一起;一齊。《國語·楚語下》:“群神頻行。”④皺眉。後作“顰”。《袁中郎隨筆·狂言》:“憂則顰,喜則笑。”⑤副詞。屢次;多次。李商隱《代仆射濮陽公遺表》:“光陰荏苒,遷授頻仍。”⑥通“瀕(bīn)(濱)”。水邊。《詩經·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雲自頻。”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傳·桓公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蘇軾《喜雨亭記》:“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十二個月為一年。《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③年紀;年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④帝王的年號。改年叫改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改年為延康。”不:
(一)①不。《後漢書·班超傳》:“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懸)特兮。”(特:三歲的獸。)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無;沒有。《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詞。無實義。《逸周書·皇門》:“我不則寅哉寅哉!”[不祿]士死的諱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二)fū花萼。後作“柎”。《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樹。 鄂:同“萼”。 :有光采。)解:
(一)①分解牛或其他動物的肢體。《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②分開;破裂。《史記·秦始皇本紀論》:“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③解圍;撤圍。《史記·魏公子列傳》:“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④消融。《呂氏春秋·孟春紀》:“東風解凍。”(東風:春風。)袁宏道《滿井遊記》:“於時冰皮始解。”引申為消散。《戰國策·趙策四》:“太後之色少解。”(少:稍稍。)⑤調解;和解。《戰國策·趙策三》:“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⑥解除。《戰國策·燕策三》:“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⑦解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⑧理解;懂得。《論衡·問孔》:“茍有不曉解之問,造難孔子,何傷於義?”杜甫《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⑨分割。《國語·魯語上》:“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⑩能夠;會。李白《月下獨酌》:“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羅隱《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二)jiè 押送財物或犯人。《晉書·樂廣傳》:“廣即便解遣。” (三)xiè ① 明白;懂得。②通“懈”。懈怠;松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史記·李將軍列傳》:“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③解池。湖名,在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