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松聲暢幽情,山意導遐跡。

    “松聲暢幽情,山意導遐跡。”詩句出處:《妙喜寺高房期靈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是唐朝詩人皎然的作品。

    晨起峰頂心,懷人望空碧。掃雪開寺門,灑水凈僧席。
    言笑形外阻,風儀想中覿。馳心驚葉動,傾耳聞泉滴。
    豈慮咆虎逢,乍疑崩湍隔。前期或不顧,知爾隳常格。
    如今誰山下,秋霖步淅瀝。吾亦聊自得,行禪荷輕策。
    松聲暢幽情,山意導遐跡。舉目無世人,題詩足奇石。
    貧山何所有,特此邀來客。

    【註釋】:

    松:

    樹名。《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聲:

    ①樂音;音樂。《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鄭聲:指鄭地的俗樂。雅樂:指廟堂音樂,正樂。)②聲音;聲響。《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③發出聲音。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④口音。魏禧《大鐵椎傳》:“與人罕言語,語類楚聲。”⑤聲張;張揚。張溥《五人墓碑記》:“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zī)財以送其行。”(斂:聚集。貲:通“資”,財物。)⑥名譽;名聲;聲望。《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文王有聲。”⑦聲勢。《戰國策·齊策一》:“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威:震。)⑧指漢字的聲母。《南史·謝莊傳》:“又王玄謨問莊何者為雙聲,何者為疊韻。”⑨指聲調,漢字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權)公生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權公:權德輿。)⑩量詞。表示聲音發出的次數。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拔弦三兩聲。”

    暢:

    ①暢通;通達。《韓非子·說林上》:“登臺四望,三面皆暢。”②舒適;快意。《晉書·劉輿傳》:“皆人人歡暢,莫不悅附。”(附:歸附。)③旺盛。《孟子·滕文公上》:“草木暢茂。”④盡情;盡量。王羲之《蘭亭集序》:“亦足以暢敘幽情。”⑤副詞。甚;很。董解元《西廂記》卷三:“暢忒昏沉,忒暮古,忒猖狂。”

    幽:

    (一)①昏暗;深暗。《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遷:遷移。喬:高。)②隱晦;深奧。《荀子·正論》:“上周密,則下疑玄矣;上幽險,則下漸詐矣。”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靜。《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④隱藏的;不公開的。曾覿《海野詞·信傳玉女》:“幽期密約,暗想淺顰輕笑,良時莫負,玉山傾倒。”(玉山:喻品德容儀。)⑤囚拘;監禁。司馬遷《報任安書》:“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靜。王羲之《蘭亭集序》:“是足以暢敘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⑦舊指陰間。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些:語氣詞。)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遼寧南部一帶。[幽默]幽靜無聲。《楚辭·九章·懷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靜幽默。”(眴:同“瞬”。目轉動。孔:甚。) (二)yǒu黑色。《詩經·小雅·隰桑》:“其葉有幽。”

    幽情:

    ①深遠的感情。班固《西都賦》:“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②鬱結的感情。白居易《琵琶行》:“別有~~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情:

    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緒。《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②特指愛情。孔尚任《桃花扇·逃難》:“情根愛胎,何時消敗?”③常理;常情。《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④情形;真實情況;實情。《左傳·莊公十年》:“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⑤真實;真誠。《墨子·非攻上》:“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

    意:

    ①心意;意圖。《公羊傳·隱公三年》:“此非先君之意也。”賈思勰《齊民要術序》:“蔡倫立意造紙。”又意思。劉勰《文心雕龍·鎔裁》:“善刪者字去而意留。”②懷疑。《列子 ·說符》:“人有亡鐵(fū夫)者,意其鄰之子。”(亡:丟失。鐵:斧子。)③意料。《史記·項羽本紀》:“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意者]想來大概是……。《莊子·天運》:“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想來天大概是運轉而不會自己停止吧。)④通“抑”。表示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還是”。《墨子·耕柱》:“子之義將匿耶? 意將以告人乎?”(匿:隱藏。)⑤yī(依)。通“噫”。嘆詞。《莊子·在宥》:“意! 甚矣戰,其無愧而不知恥也甚矣!”

    導:

    ①引導。《史記·孫臏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②向導。《史記·大宛列傳》:“烏孫發導譯送(張)騫還。”(烏孫:古族名。)③開導;教導;啟發。《墨子·非儒下》:“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眾。”④疏通。《國語·周語上》:“為川者決之使導。”

    遐:

    ①遠,兼指空間和時間。《尚書·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馬中錫《中山狼傳》:“奔走遐方,自迷正途。”②疏遠。張居正《答中丞洪芳洲》:“將(qiāng)伯助予,幸毋遐棄。”(將:請。予:我。)③長久;久遠。慧皎《高僧傳》:“復何羨於遐齡?”④疑問代詞,相當於“何”。《詩經·大雅·棫樸》:“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跡:

    ①腳印;足跡。《莊子·人間世》:“絕跡易,無行地難。”枚乘《上書諫吳王》:“人性有畏其景而惡其跡者。”②痕跡。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屏障:指屏風。)又指前代遺留下來的事物。張羽《清口》:“遺跡不可問,但見荒榛叢。”(但:僅。)③事跡;功業。《荀子·正名》:“跡長功成,治之極也。”④追蹤;搜尋。《新唐書·李密傳》:“轉匿大俠王季才傢,為吏跡捕,復亡去。”⑤考察;觀察。《墨子·尚賢中》:“然後聖人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上一篇:--郑说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下一篇: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
  •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诗句出处:《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是唐朝诗人皎然的作品。

    晨起峰顶心,怀人望空碧。扫雪开寺门,洒水净僧席。
    言笑形外阻,风仪想中觌。驰心惊叶动,倾耳闻泉滴。
    岂虑咆虎逢,乍疑崩湍隔。前期或不顾,知尔隳常格。
    如今谁山下,秋霖步淅沥。吾亦聊自得,行禅荷轻策。
    松声畅幽情,山意导遐迹。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
    贫山何所有,特此邀来客。

    【注释】:

    松:

    树名。《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声:

    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

    畅:

    ①畅通;通达。《韩非子·说林上》:“登台四望,三面皆畅。”②舒适;快意。《晋书·刘舆传》:“皆人人欢畅,莫不悦附。”(附:归附。)③旺盛。《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④尽情;尽量。王羲之《兰亭集序》:“亦足以畅叙幽情。”⑤副词。甚;很。董解元《西厢记》卷三:“畅忒昏沉,忒暮古,忒猖狂。”

    幽:

    (一)①昏暗;深暗。《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迁移。乔:高。)②隐晦;深奥。《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④隐藏的;不公开的。曾觌《海野词·信传玉女》:“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良时莫负,玉山倾倒。”(玉山:喻品德容仪。)⑤囚拘;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足以畅叙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⑦旧指阴间。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些:语气词。)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幽默]幽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眴:同“瞬”。目转动。孔:甚。) (二)yǒu黑色。《诗经·小雅·隰桑》:“其叶有幽。”

    幽情:

    ①深远的感情。班固《西都赋》:“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②郁结的感情。白居易《琵琶行》:“别有~~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情:

    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绪。《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②特指爱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情根爱胎,何时消败?”③常理;常情。《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④情形;真实情况;实情。《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真实;真诚。《墨子·非攻上》:“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意:

    ①心意;意图。《公羊传·隐公三年》:“此非先君之意也。”贾思勰《齐民要术序》:“蔡伦立意造纸。”又意思。刘勰《文心雕龙·镕裁》:“善删者字去而意留。”②怀疑。《列子 ·说符》:“人有亡铁(fū夫)者,意其邻之子。”(亡:丢失。铁:斧子。)③意料。《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者]想来大概是……。《庄子·天运》:“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想来天大概是运转而不会自己停止吧。)④通“抑”。表示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墨子·耕柱》:“子之义将匿耶? 意将以告人乎?”(匿:隐藏。)⑤yī(依)。通“噫”。叹词。《庄子·在宥》:“意! 甚矣战,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

    导:

    ①引导。《史记·孙膑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②向导。《史记·大宛列传》:“乌孙发导译送(张)骞还。”(乌孙:古族名。)③开导;教导;启发。《墨子·非儒下》:“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④疏通。《国语·周语上》:“为川者决之使导。”

    遐:

    ①远,兼指空间和时间。《尚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马中锡《中山狼传》:“奔走遐方,自迷正途。”②疏远。张居正《答中丞洪芳洲》:“将(qiāng)伯助予,幸毋遐弃。”(将:请。予:我。)③长久;久远。慧皎《高僧传》:“复何羡于遐龄?”④疑问代词,相当于“何”。《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迹:

    ①脚印;足迹。《庄子·人间世》:“绝迹易,无行地难。”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②痕迹。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屏障:指屏风。)又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事物。张羽《清口》:“遗迹不可问,但见荒榛丛。”(但:仅。)③事迹;功业。《荀子·正名》:“迹长功成,治之极也。”④追踪;搜寻。《新唐书·李密传》:“转匿大侠王季才家,为吏迹捕,复亡去。”⑤考察;观察。《墨子·尚贤中》:“然后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


    上一篇:--郑说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下一篇: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

  • 上一篇:--郑说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下一篇: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