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軒白雲閣,師辭洞庭寓。”詩句出處:《送僧歸北巖寺》;是唐朝詩人黃滔的作品。
北巖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新松五十年,藤蘿成古樹。 題詩昔佳士,清風二林喻。 上智失扣關,多被浮名誤。 蓮扃壓月澗,空美黃金佈。 江翻島嶼沈,木落樓臺露。 伊餘東還際,每起煙霞慕。 旋為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西軒白雲閣,師辭洞庭寓。 越城今送歸,心到焚香處。
|
【註釋】:
西:
①鳥類止息。《敦煌曲子詞集·西江月》:“棹歌驚起亂西禽,女伴各歸南浦。”②方位名,日落處,與“東”相對。《左傳·僖公四年》:“東至於海,西至於河。”③副詞。向西;往西。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軒:
①供大夫以上的人乘坐的車。《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而乘軒者三百人也。”②泛指車。江淹《別賦》:“朱軒繡軸。”③樓板。《後漢書· 班彪傳附班固》:“重軒三階。”④欄桿。江淹《別賦》:“月上軒而飛光。”⑤堂前屋簷下的平臺。孫樵《書褒城驛壁》:“至有飼馬於軒。”⑥長廊。柳宗元《永州龍興寺西軒記》:“戶之外為軒。”⑦房室。歸有光《項脊軒志》:“項脊軒,舊南閣子也。”⑧窗戶。張協《七命》:“承倒景而開軒。”⑨車前高後低;車向上仰。《詩經·小雅·六月》:“戎車既安,如輊(zhì)如軒。”(戎車:戰車。輊:車前低後高。)⑩高。鐘會《孔雀賦》:“舒翼軒峙。”(11)飛。王粲《贈蔡子篤》:“歸雁載軒。”白:
①白色。《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辨:辨別。)②純潔。《韓非子·說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潔;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④彰明;顯赫。《荀子·天論》:“禮義不加於國傢,則功名不白。”⑤表明;陳述。《呂氏春秋·士節》:“吾將以死白之。”⑥稟告;報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太尉自州以狀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詞》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閣:
①貯藏食物的櫥櫃。《禮記·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②一種類似樓房的建築物,通常為兩層,四方形,六角形或八方形。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丹:指彩繪。無地:指水中。)③女子臥室。古樂府《木蘭詩》:“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④閣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也指樓與樓之間架空的復道。《洛陽伽藍記·法雲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扇:門扇。)⑤小門。古詩《上山采蘼蕪》:“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⑥中央官署。《後漢書·仲長統傳》:“雖署三公,事歸臺閣。”⑦擱置;放下。《齊民要術·養羊》:“於風涼處閣置。”《新唐書·劉知幾傳》:“閣筆相視。”師:
①人眾;群眾。《左傳·哀公五年》:“師乎師乎,何黨之乎?”②軍隊編制;按照周代軍制,二千五百人為師。《周禮· 地官·小司徒》:“五人為五,五伍為兩,四兩為卒,五卒為旅,五旅為師,五師為軍。”③泛指軍隊。《左傳·成公二年》:“齊師敗績。”④老師。《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⑤榜樣;樣子。《漢書·李尋傳》:“既往不咎,來事之師也。”(來:未來。)⑥專司一事的長官或掌握某種專長、技術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士師不能治士。”⑦古代特指樂官。《孟子·離婁上》:“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⑧對和尚的尊稱。《北史·齊文宣帝紀》:“晉陽有沙門,乍愚乍智,時人不測,呼為阿禿師。”(沙門:和尚。測:測度。)⑨學習;效法;以……為師。《孟子·離婁上》:“莫如師文王。”辭:
①口供。《周禮·秋官· 鄉士》:“聽其獄訟,察其辭。”(察:審察。)柳宗元《斷刑論下》:“使犯死者自春而窮其辭。”②言詞;文詞。《莊子·盜蹠》:“多辭繆說。”陸機《文賦》:“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③告訴。《禮記·檀弓上》:“使人辭於狐突。”④推辭;不接受。《論語·雍也》:“與之粟九百,辭。”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固辭不受。”⑤告別;離開。陶潛《桃花源記》:“停數日,辭去。”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⑥辭退;解除。《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便脫去那領朝衫,辭官不作。”⑦我國古代的一種文學體裁。洞:
(一)①(水流)急。班固《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漕:運糧水道。)②疾的樣子。陸機《演連珠》:“震風洞發,則夏屋有時而傾。”③洞穴;窟窿。張衡《西京賦》:“赴洞穴,探封狐。”④打洞。蒲松齡《聊齋志異·狼》:“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⑤貫穿;穿透。《南史·蔡道恭傳》:“道恭用四石烏漆大弓射,所中皆洞甲飲羽。”⑥深入;透徹。劉知幾《史通·敘事》:“洞識此心,始可言史矣。”⑦象聲詞。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 (二)tóng [洪洞]縣名。在山西省南部汾河東面。庭:
①正屋;廳堂。《論語·季氏》:“鯉趨而過庭。”《列子 · 楊朱》:“賓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廚之下,不絕煙火。”(住:停留。庖:廚房。)②廳堂階前的院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huān)兮?”(狩:打獵。胡:為何。瞻:看到。縣:同“懸”,掛著。貆:同“獾”,獸名。)③帝王議事之處;朝廷。《尚書·盤庚上》:“王命眾悉至於庭。”(眾:百官。悉:全都。)《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拜送書於庭。”寓:
①寄居;居住。《孟子·離婁下》:“無寓人於我室。”文天祥《指南錄後序》:“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②住所。《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高其位,大其寓。”《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懸於寓外。”③寄托。《管子·小匡》:“事有所隱,而政有所寓。”[寓目]過目;看過。《三國志·蜀志·郤正傳》:“當世美書善論……略皆寓目。”[寓言]1.有所寄托的話。《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