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推恩每覺東溟淺,吹律能令北陸暄。

    “推恩每覺東溟淺,吹律能令北陸暄。”詩句出處:《鄜李相公》;是唐朝詩人黃滔的作品。

    秦城擇日發征轅,齋戒來投節制尊。
    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龍跡下愧登門。
    夜聽謳詠銷塵夢,曉拜旌幢戰旅魂。
    華舍未開寧有礙,彩毫雖乏敢無言。
    生兼文武為人傑,出應乾坤靜帝閽。
    計吐六奇誰敢敵,學窮三略不須論。
    功高馬卸黃金甲,臺迥賓歡白玉樽。
    九穗嘉禾垂綺陌,四時甘雨帶雕軒。
    推恩每覺東溟淺,吹律能令北陸暄。
    青草連沙無血濺,黃榆鎖塞有鶯翻。
    笙歌合沓春風郭,雞犬連延碧岫村。
    遊子不緣貪獻賦,永依棠樹托蓬根。

    【註釋】:

    推:

    ①用力移動物體。《左傳·成公二年》:“茍有險,餘必下推車。”《管子·禁藏》:“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②推移;移。《淮南子·脩務》:“倏忽變化,與物推移。”歐陽修《劉公墓志銘》:“推誠自信,不為防慮。”③借助工具向前移動進行工作。《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天子親載耒耜……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④排除;除去。《詩經·大雅·雲漢》:“旱既大甚,則不可推。”⑤推行。《韓非子·五蠹》:“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求索:指搜捕。)⑥推廣。《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⑦推求;探究。《舊唐書·韓休傳》:“大敏坐推反失情。”⑧推崇;贊許。《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之東朝,盛推灌夫之善。”(東朝:太後朝。)⑨推薦。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使眾人推其所謂賢能。”⑩辭;讓。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徐勣(jī)感德推功,實純臣也。”(11)推諉;推托。辛棄疾《臨江仙·簪花屢墮戲作》:“一枝簪不住,推道帽簷長。”(12)推算。《淮南子·本經》:“星月之行,可以歷推得也。”

    恩:

    ①恩惠;德惠。諸葛亮《出師表》:“臣不勝受恩感激。”②有情義。蘇武《詩四首》之三:“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韓非子·六反》:“不養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

    每:

    ①逐個;每個。《孟子·離婁下》:“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②副詞。1.每次。諸葛亮《前出師表》:“每與臣論此事。”《詩經·秦風·權輿》:“今也每食無餘。”2. 經常。曹操《求言令》:“吾充重任,每懼失中。”③連詞。相當於“雖”、“雖然”。《詩經·小雅·常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每每]草茂盛的樣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

    覺:

    (一)①醒悟;明白。《左傳·哀公二十一年》:“數年不覺。”陶潛《歸去來兮辭》:“覺今是而昨非”《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叔術覺焉。”②發覺。柳宗元《三戒·黔之驢》:“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後漢書·張衡傳》:“伺者因此覺知。”③感覺。《滕王閣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李商隱《無題》:“夜吟應覺月光寒。”陶潛《雜詩》其三:“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如。”④高大;正直。《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 (二)jiào 睡醒。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須臾覺我。”

    溟:

    ①細雨迷蒙。常疊用。張泌《春江雨》:“雨溟溟,風零零,老松瘦竹臨煙汀。”(汀:水邊平灘。)②海。元稹《俠客行》:“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世說新語·言語》:“山崩溟海竭。”③幽深。《柏子潭》:“絕壑溟沉古隧長。”[溟濛]1.小雨的樣子。張昱《船過臨平湖》:“隻因一霎溟閈雨,不得分明看好山。”2.迷茫不清;昏暗。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十六章:“餘在月色溟閈之下,凝神靜觀其臉,橫雲斜月,殊勝端麗。”

    淺:

    (一)①水淺。與“深”相對。王安石《蒲葉》:“蒲葉清淺水,杏花和暖風。”②從上到下或從外到內距離小(跟“深”相對)。王周《過武寧縣》:“岸回驚水急,山淺見天多。”③膚淺;淺薄。《左傳·昭公十二年》:“深思而淺謀。”④淺顯;明白易懂。《論衡·超奇》:“若夫陸賈、董仲舒,論說世事……然而淺露易見,觀讀之者,猶曰傳記。”⑤歷時短暫。司馬遷《報任安書》:“又迫賤事,相見日淺。”⑥感情薄;不深厚。杜甫《病馬》:“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⑦顏色淡。劉禹錫《楊枝詞二首》之一:“迎得春光先到來,淺黃輕綠映樓臺。”⑧狹;少;微小。《呂氏春秋·先己》:“吾地不淺,吾民不寡。” (二)jiàn [淺淺]1.水流得疾的樣子。王維《輞(wǎng)川集·欒傢瀨》:“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2. 流水聲。

    吹:

    ①合攏嘴唇用力出氣。《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興》詩:“高樓夜吹笛。”③(氣體)流動觸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風飄飄而吹衣。”④吹噓;誇口。《顏氏傢訓·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夠二三百卷……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酒犢:酒肉。遞:交相。)⑤管樂。陶潛《述酒》詩:“王子愛清吹。”

    律:

    ①法令;法規。《管子·七臣七主》:“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分:名分。)《史記·平準書》:“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弛:放松。)又指法律的具體條文。《漢書·高帝紀》:“命蕭何次律令。”特指刑律。《晉書·刑法志》:“盜律有賊傷之例,賊律有盜章之文。”②規則;法則。《商君書·戰法》:“兵大律在謹。”韓偓《送人棄官入道》:“酒律應難忘。”③約束;管理。李商隱《驕兒詩》:“威怒不可律。”④古代用來校正樂音高低的竹管。《後漢書·律歷志上》:“截管為律,吹以考聲。”⑤音律。即竹管校定的音階。十二個竹管分為單數、雙數,單數校定的音階叫六律,雙數叫六呂,合稱十二律。《楚辭·九歌·東君》:“應律兮合節。”(節:節拍。)《漢書·律歷志上》:“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⑥舊體詩體裁之一律詩的省稱。⑦指季節和氣候。陸遊《春望》:“大地四春律。”

    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無能不官,無功不賞。”②有能力;有才能。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③能夠;勝任。《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④擅長;善於。蔡元培《圖畫》:“善畫者多工書而能詩。”(書:書法。)⑤和睦,親善。《左傳·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⑥如此;這般。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忍:忍心。)⑦及,達到。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詞。約同“乃”、“於是”。《管子·權修》:“二者不失,則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遊能寒。”(食水:指魚鱉囧鶩等。)

    令:

    (一)①發令;下命令。《論語·顏淵》:“其身正,不令而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即三令五申之。”(申:告誡。)②命令;法令。《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王使屈平為令。”③美好。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便言:有口才。)④古代官名。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官員。《史記·陳涉世傢》:“宮門令欲縛之。”特指縣令。《漢書·蒯通傳》:“通說(shuì)范陽令徐公曰:‘……足下為令十餘年矣。’”⑤時節;季節。⑥詞牌、曲牌名。一般較為短小,稱為小令、令曲。⑦連詞。假使;如果。《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身坐:自身定罪。) (二)líng [令狐]1.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縣西。2.復姓。 (三)lǐng 量詞。紙張計量單位。原張紙五百張為一令。

    北:

    ①方位名。北方。《詩經·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殷殷:憂傷的樣子。)②軍隊戰敗退卻;敗逃。《孫子兵法·軍爭》:“佯北勿從。”(敵人假裝逃跑,不能追趕。)

    陸:

    ①[名]陸地。周敦頤《愛蓮說》:“水~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②[名]道路。張衡《西京賦》:“復~重閣,轉石成雷。”③[名]高而平的大土山。《楚辭·九嘆·憂苦》:“巡~夷之曲衍兮,幽空虛以寂寞。”④[動]跳躍。《莊子·馬蹄》:“齕草飲水,翹足而~,此馬之真性也。”

    暄:

    溫暖。《南齊書·東夷傳》:“四時暄暖,無霜雪。”[寒暄]見面時談論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新五代史·孫晟(shèng)傳》:“晟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


    上一篇: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

    下一篇: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 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

    “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诗句出处:《鄜李相公》;是唐朝诗人黄滔的作品。

    秦城择日发征辕,斋戒来投节制尊。
    分虎名高初命相,攀龙迹下愧登门。
    夜听讴咏销尘梦,晓拜旌幢战旅魂。
    华舍未开宁有碍,彩毫虽乏敢无言。
    生兼文武为人杰,出应乾坤静帝阍。
    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功高马卸黄金甲,台迥宾欢白玉樽。
    九穗嘉禾垂绮陌,四时甘雨带雕轩。
    推恩每觉东溟浅,吹律能令北陆暄。
    青草连沙无血溅,黄榆锁塞有莺翻。
    笙歌合沓春风郭,鸡犬连延碧岫村。
    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托蓬根。

    【注释】:

    推:

    ①用力移动物体。《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管子·禁藏》:“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②推移;移。《淮南子·脩务》:“倏忽变化,与物推移。”欧阳修《刘公墓志铭》:“推诚自信,不为防虑。”③借助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④排除;除去。《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⑤推行。《韩非子·五蠹》:“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求索:指搜捕。)⑥推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⑦推求;探究。《旧唐书·韩休传》:“大敏坐推反失情。”⑧推崇;赞许。《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东朝:太后朝。)⑨推荐。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⑩辞;让。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徐勣(jī)感德推功,实纯臣也。”(11)推诿;推托。辛弃疾《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12)推算。《淮南子·本经》:“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

    恩:

    ①恩惠;德惠。诸葛亮《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②有情义。苏武《诗四首》之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韩非子·六反》:“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每:

    ①逐个;每个。《孟子·离娄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②副词。1.每次。诸葛亮《前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诗经·秦风·权舆》:“今也每食无余。”2. 经常。曹操《求言令》:“吾充重任,每惧失中。”③连词。相当于“虽”、“虽然”。《诗经·小雅·常棣》:“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每每]草茂盛的样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

    觉:

    (一)①醒悟;明白。《左传·哀公二十一年》:“数年不觉。”陶潜《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叔术觉焉。”②发觉。柳宗元《三戒·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后汉书·张衡传》:“伺者因此觉知。”③感觉。《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李商隐《无题》:“夜吟应觉月光寒。”陶潜《杂诗》其三:“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④高大;正直。《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夫子,觉者也。” (二)jiào 睡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须臾觉我。”

    溟:

    ①细雨迷蒙。常叠用。张泌《春江雨》:“雨溟溟,风零零,老松瘦竹临烟汀。”(汀:水边平滩。)②海。元稹《侠客行》:“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世说新语·言语》:“山崩溟海竭。”③幽深。《柏子潭》:“绝壑溟沉古隧长。”[溟濛]1.小雨的样子。张昱《船过临平湖》:“只因一霎溟闬雨,不得分明看好山。”2.迷茫不清;昏暗。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闬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

    浅:

    (一)①水浅。与“深”相对。王安石《蒲叶》:“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②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对)。王周《过武宁县》:“岸回惊水急,山浅见天多。”③肤浅;浅薄。《左传·昭公十二年》:“深思而浅谋。”④浅显;明白易懂。《论衡·超奇》:“若夫陆贾、董仲舒,论说世事……然而浅露易见,观读之者,犹曰传记。”⑤历时短暂。司马迁《报任安书》:“又迫贱事,相见日浅。”⑥感情薄;不深厚。杜甫《病马》:“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⑦颜色淡。刘禹锡《杨枝词二首》之一:“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⑧狭;少;微小。《吕氏春秋·先己》:“吾地不浅,吾民不寡。” (二)jiàn [浅浅]1.水流得疾的样子。王维《辋(wǎng)川集·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2. 流水声。

    吹:

    ①合拢嘴唇用力出气。《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②吹奏。杜甫《遣兴》诗:“高楼夜吹笛。”③(气体)流动触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风飘飘而吹衣。”④吹嘘;夸口。《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够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酒犊:酒肉。递:交相。)⑤管乐。陶潜《述酒》诗:“王子爱清吹。”

    律:

    ①法令;法规。《管子·七臣七主》:“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分:名分。)《史记·平准书》:“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弛:放松。)又指法律的具体条文。《汉书·高帝纪》:“命萧何次律令。”特指刑律。《晋书·刑法志》:“盗律有贼伤之例,贼律有盗章之文。”②规则;法则。《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韩偓《送人弃官入道》:“酒律应难忘。”③约束;管理。李商隐《骄儿诗》:“威怒不可律。”④古代用来校正乐音高低的竹管。《后汉书·律历志上》:“截管为律,吹以考声。”⑤音律。即竹管校定的音阶。十二个竹管分为单数、双数,单数校定的音阶叫六律,双数叫六吕,合称十二律。《楚辞·九歌·东君》:“应律兮合节。”(节:节拍。)《汉书·律历志上》:“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⑥旧体诗体裁之一律诗的省称。⑦指季节和气候。陆游《春望》:“大地四春律。”

    能:

    ①能力;才能。《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②有能力;有才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③能够;胜任。《论语·先进》:“非曰能之,愿学焉。”④擅长;善于。蔡元培《图画》:“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书:书法。)⑤和睦,亲善。《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令尹之不能,尔所知也。”⑥如此;这般。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忍心。)⑦及,达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⑧副词。约同“乃”、“于是”。《管子·权修》:“二者不失,则民能可得而官也。”⑨通“耐”。忍耐,禁得起。《淮南子·地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水:指鱼鳖囧鹜等。)

    令:

    (一)①发令;下命令。《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即三令五申之。”(申:告诫。)②命令;法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王使屈平为令。”③美好。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便言:有口才。)④古代官名。指中央或地方的主管官员。《史记·陈涉世家》:“宫门令欲缚之。”特指县令。《汉书·蒯通传》:“通说(shuì)范阳令徐公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⑤时节;季节。⑥词牌、曲牌名。一般较为短小,称为小令、令曲。⑦连词。假使;如果。《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身坐:自身定罪。) (二)líng [令狐]1.古地名。在今山西临猗县西。2.复姓。 (三)lǐng 量词。纸张计量单位。原张纸五百张为一令。

    北:

    ①方位名。北方。《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殷殷:忧伤的样子。)②军队战败退却;败逃。《孙子兵法·军争》:“佯北勿从。”(敌人假装逃跑,不能追赶。)

    陆:

    ①[名]陆地。周敦颐《爱莲说》:“水~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名]道路。张衡《西京赋》:“复~重阁,转石成雷。”③[名]高而平的大土山。《楚辞·九叹·忧苦》:“巡~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④[动]跳跃。《庄子·马蹄》:“龁草饮水,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暄:

    温暖。《南齐书·东夷传》:“四时暄暖,无霜雪。”[寒暄]见面时谈论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新五代史·孙晟(shèng)传》:“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


    上一篇: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

    下一篇: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 上一篇:天涯生月片,屿顶涌泉源。

    下一篇:吹成暖景犹葭律,引上纤萝在岳松。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