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孟郊人憶舊行樂,鳥吟新得儔。

    “--孟郊人憶舊行樂,鳥吟新得儔。”詩句出處:《遠遊聯句》;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別腸車輪轉,一日一萬周。--孟郊
    離思春冰泮,爛漫不可收。--韓愈
    馳光忽以迫,飛轡誰能留。--孟郊
    取之詎灼灼,此去信悠悠。--李翱
    楚客宿江上,夜魂棲浪頭。曉日生遠岸,水芳綴孤舟。
    --孟郊
    村飲泊好木,野蔬拾新柔。獨含淒淒別,中結鬱鬱愁。
    --孟郊
    人憶舊行樂,鳥吟新得儔。--孟郊
    靈瑟時窅窅,霠猿夜啾啾。憤濤氣尚盛,恨竹淚空幽。
    --韓愈
    長懷絕無已,多感良自尤。即路涉獻歲,歸期眇涼秋。
    --韓愈
    兩歡日牢落,孤悲坐綢繆。--韓愈
    觀怪忽蕩漾,叩奇獨冥搜。海鯨吞明月,浪島沒大漚。
    --孟郊
    我有一寸鉤,欲釣千丈流。良知忽然遠,壯志鬱無抽。
    --孟郊
    魍魅暫出沒,蛟螭互蟠蟉。昌言拜舜禹,舉馬風凌鬥牛。
    --韓愈
    懷糈饋賢屈,乘桴追聖丘。飄然天外步,豈肯區中囚。
    --韓愈
    楚些待誰吊,賈辭緘恨投。翳明弗可曉,秘魂安所求。
    --孟郊
    氣毒放逐域,蓼雜芳菲疇。當春忽淒涼,不枯亦颼飀。
    --孟郊
    貉謠眾猥款,巴語相咿嚘。默誓去外俗,嘉願還中州。
    --孟郊
    江生行既樂,躬輦自相戮。飲醇趣明代,味腥謝荒陬。
    --孟郊
    馳深鼓利楫,趨險驚蜚輶。系石沈靳尚,開弓射鴅吺。
    --韓愈
    路暗執屏翳,波驚戮陽侯。廣泛信縹緲,高行恣浮遊。
    --韓愈
    外患蕭蕭去,中悒稍稍瘳。振衣造雲闕,跪坐陳清猷。
    --韓愈
    德風變讒巧,仁氣銷戈矛。名聲照西海,淑問無時休。
    --韓愈
    歸哉孟夫子,歸去無夷猶。--韓愈

    【註釋】:

    孟:

    ①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詩經·鄘風·桑中》:“美孟薑矣。”(美麗的薑傢長女。)②四季中開頭的月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③通“猛(měng)”。勇猛。《管子·任法》:“莫敢高言孟行。”

    郊:

    ①城周圍的地區。《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郊。”《國語·周語下》:“晉侯郊迎。”②城外;野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袁宏道《滿井遊記》:“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祭祀名。天子每年冬至祭天於南郊。《禮記·祭義》:“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史記·文帝本紀》:“朕(zhèn)親郊祀上帝諸神。”[郊社]冬至祭天於南郊稱郊,夏至祭地於北郊稱社。《尚書·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修:整治。享:祭祀。)

    憶:

    ①思念;回想。《木蘭詩》:“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潘閬《憶餘杭五首》之一:“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②記得;記住不忘。《梁書·昭明太子傳》:“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元稹《連昌宮詞》:“弄權宰相不記名,依稀憶得楊與李。”(楊與李:指楊國忠、李林甫。)

    舊:

    ①陳舊的;過時的。《論語·公冶長》:“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君。”王安石《元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宋城舊鄘及桑林之門而守之。”(鄘:同“墉”。城垣。桑林:城門名。)劉兼《重陽感懷》之二:“張儀舊壁蒼苔厚,諸葛荒祠古木寒。”②故交;舊相識。《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③從前的;原來的。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行:

    (一)①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贈衛八處士》:“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又為成行的東西的量詞。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來。”③行輩;輩份。《漢書·李廣蘇建傳附蘇武》:“漢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軍事編制。二十五人為行。揚雄《羽獵賦》:“各按行伍。”(伍:五人為伍。) (二)xíng ①行走;兩腳交替前進。《列子·說符》:“譬之出不由門,行不從徑也。”(徑:路。)泛指運行;前進。《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②引申為離開;離去。《左傳· 僖公五年》:“宮之奇以其族行。”古樂府《木蘭詩》:“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又指與出門在外有關的事物。杜甫《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將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④疏通;疏導。《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又指流動的或臨時的。⑤做;實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夫:語氣詞。)《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⑥行為。《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頌》:“行比伯夷。”《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陸遜陳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歐陽修《瀧岡阡表》:“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特進:官名。)⑨古詩詩體之一。屬樂府詩類。⑩漢字字體之一行書的省稱。字體較楷書簡易,較草書規范,漢代以來即流行。陸遊《作字》:“書成半行草。”(11)副詞。將要。陶潛《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樂:

    (一)①音樂。《周易·豫》:“先王以作樂崇德。”《呂氏春秋·古樂》:“故樂之所由來者尚矣,非獨為一世之所造也。”又為奏樂。《禮記·曲禮下》:“歲兇,年谷不登……士飲酒不樂。”②樂工;演奏音樂的人。《論語·微子》:“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歸:通“饋”。贈送。)③樂器。《韓非子·解老》:“故竽先則鐘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 (二)lè愉快;快樂。《左傳· 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范仲淹《嶽陽樓記》:“此樂何極?” (三)yào 喜好;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知:智。)《晉書·阮籍傳》:“籍平生曾遊東平,樂其風土。”

    吟:

    ①聲調抑揚地詠誦。《莊子·德充符》:“依樹而吟。”②嘆息。《戰國策·楚策一》:“晝吟宵哭。”③啼叫;鳴響。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咆龍吟殷(yǐn)巖泉。”(殷:如雷震響。)④古代詩歌體裁之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⑤詩歌。陸遊《病起》:“收拾吟箋停酒碗,年來觸事動憂端。”⑥通“噤(jìn)”。閉口。《史記·淮陰侯列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yīn)聾之指麾也。”(瘖:啞。指麾:指揮。)⑦口吃;說話不清。《後漢書·梁冀傳》:“口吟舌言。”

    新:

    ①剛有的或剛經驗到的。《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沒有用過的。黃滔《陳侍禦新居》:“幕客開新第,詞人遍有詩。”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韓愈《送窮文》:“攜朋挈儔,去故就新。”(攜:帶著。儔:伴侶。)④更新;使變新。《尚書·胤征》:“舊染污俗,咸與維新。”⑤指剛結婚時的(人或物)。⑥副詞。相當於“剛”、“剛才”。《荀子·不茍》:“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得:

    ①獲取;得到。《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賢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齋志異·促織》:“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莊稼;收獲;思想上獲得;心得。漢·晁錯《論貴粟疏》:“亡(wú)農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⑤能;能夠《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⑥表示某種動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傳·羅公遠》:“試令羅公取,取不得則羅公輸,取得則僧輸。”⑦需要;應該;必須。《史記·項羽本紀》:“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適;正確。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於彼計則得。”《漢書·敘傳上》:“歷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瞭。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學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儔:

    ①同伴;伴侶。李白《贈崔郎中宗之》詩:“草木為我儔。”②同類。《三國志·魏書·崔林傳》:“忠直不回,史魚之儔。”


    上一篇:近闻新拜命,鸾凤犹栖棘。

    下一篇: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 --孟郊人忆旧行乐,鸟吟新得俦。

    “--孟郊人忆旧行乐,鸟吟新得俦。”诗句出处:《远游联句》;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孟郊
    离思春冰泮,烂漫不可收。--韩愈
    驰光忽以迫,飞辔谁能留。--孟郊
    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李翱
    楚客宿江上,夜魂栖浪头。晓日生远岸,水芳缀孤舟。
    --孟郊
    村饮泊好木,野蔬拾新柔。独含凄凄别,中结郁郁愁。
    --孟郊
    人忆旧行乐,鸟吟新得俦。--孟郊
    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愤涛气尚盛,恨竹泪空幽。
    --韩愈
    长怀绝无已,多感良自尤。即路涉献岁,归期眇凉秋。
    --韩愈
    两欢日牢落,孤悲坐绸缪。--韩愈
    观怪忽荡漾,叩奇独冥搜。海鲸吞明月,浪岛没大沤。
    --孟郊
    我有一寸钩,欲钓千丈流。良知忽然远,壮志郁无抽。
    --孟郊
    魍魅暂出没,蛟螭互蟠蟉。昌言拜舜禹,举马风凌斗牛。
    --韩愈
    怀糈馈贤屈,乘桴追圣丘。飘然天外步,岂肯区中囚。
    --韩愈
    楚些待谁吊,贾辞缄恨投。翳明弗可晓,秘魂安所求。
    --孟郊
    气毒放逐域,蓼杂芳菲畴。当春忽凄凉,不枯亦飕飗。
    --孟郊
    貉谣众猥款,巴语相咿嚘。默誓去外俗,嘉愿还中州。
    --孟郊
    江生行既乐,躬辇自相戮。饮醇趣明代,味腥谢荒陬。
    --孟郊
    驰深鼓利楫,趋险惊蜚輶。系石沈靳尚,开弓射鴅吺。
    --韩愈
    路暗执屏翳,波惊戮阳侯。广泛信缥缈,高行恣浮游。
    --韩愈
    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振衣造云阙,跪坐陈清猷。
    --韩愈
    德风变谗巧,仁气销戈矛。名声照西海,淑问无时休。
    --韩愈
    归哉孟夫子,归去无夷犹。--韩愈

    【注释】:

    孟:

    ①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诗经·鄘风·桑中》:“美孟姜矣。”(美丽的姜家长女。)②四季中开头的月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③通“猛(měng)”。勇猛。《管子·任法》:“莫敢高言孟行。”

    郊:

    ①城周围的地区。《诗经·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郊。”《国语·周语下》:“晋侯郊迎。”②城外;野外。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袁宏道《满井游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祭祀名。天子每年冬至祭天于南郊。《礼记·祭义》:“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史记·文帝本纪》:“朕(zhèn)亲郊祀上帝诸神。”[郊社]冬至祭天于南郊称郊,夏至祭地于北郊称社。《尚书·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修:整治。享:祭祀。)

    忆:

    ①思念;回想。《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潘阆《忆余杭五首》之一:“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②记得;记住不忘。《梁书·昭明太子传》:“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元稹《连昌宫词》:“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旧:

    ①陈旧的;过时的。《论语·公冶长》:“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君。”王安石《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鄘:同“墉”。城垣。桑林:城门名。)刘兼《重阳感怀》之二:“张仪旧壁苍苔厚,诸葛荒祠古木寒。”②故交;旧相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③从前的;原来的。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行:

    (一)①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②排列而成的行列。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李群玉《九日》:“一行斜雁向人来。”③行辈;辈份。《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古代军事编制。二十五人为行。扬雄《羽猎赋》:“各按行伍。”(伍:五人为伍。) (二)xíng ①行走;两脚交替前进。《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径:路。)泛指运行;前进。《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引申为离开;离去。《左传· 僖公五年》:“宫之奇以其族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行色秋将晚。”③行程;路程。《老子》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④疏通;疏导。《孟子·滕文公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⑤做;实施。《孟子·梁惠王下》:“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夫:语气词。)《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⑥行为。《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⑦品行。屈原《九章·橘颂》:“行比伯夷。”《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陆逊陈其素行。”⑧唐、宋官制,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特进:官名。)⑨古诗诗体之一。属乐府诗类。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字体较楷书简易,较草书规范,汉代以来即流行。陆游《作字》:“书成半行草。”(11)副词。将要。陶潜《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休:指死。)

    乐:

    (一)①音乐。《周易·豫》:“先王以作乐崇德。”《吕氏春秋·古乐》:“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又为奏乐。《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士饮酒不乐。”②乐工;演奏音乐的人。《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归:通“馈”。赠送。)③乐器。《韩非子·解老》:“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 (二)lè愉快;快乐。《左传· 隐公元年》:“其乐也融融。”范仲淹《岳阳楼记》:“此乐何极?” (三)yào 喜好;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智。)《晋书·阮籍传》:“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吟:

    ①声调抑扬地咏诵。《庄子·德充符》:“依树而吟。”②叹息。《战国策·楚策一》:“昼吟宵哭。”③啼叫;鸣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殷:如雷震响。)④古代诗歌体裁之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⑤诗歌。陆游《病起》:“收拾吟笺停酒碗,年来触事动忧端。”⑥通“噤(jìn)”。闭口。《史记·淮阴侯列传》:“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yīn)聋之指麾也。”(瘖:哑。指麾:指挥。)⑦口吃;说话不清。《后汉书·梁冀传》:“口吟舌言。”

    新:

    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

    得:

    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俦:

    ①同伴;伴侣。李白《赠崔郎中宗之》诗:“草木为我俦。”②同类。《三国志·魏书·崔林传》:“忠直不回,史鱼之俦。”


    上一篇:近闻新拜命,鸾凤犹栖棘。

    下一篇: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 上一篇:近闻新拜命,鸾凤犹栖棘。

    下一篇:是日侯生与韩子,良久叹息相看悲。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