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念初相遭逢,幸免因媒介。”詩句出處:《雨中寄孟刑部幾道聯句》;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秋潦淹轍跡,高居限參拜。--韓愈 耿耿蓄良思,遙遙仰嘉話。--孟郊 一晨長隔歲,百步遠殊界。--韓愈 商聽饒清聳,悶懷空抑噫。--孟郊 美君知道腴,逸步謝天械。--韓愈 吟馨鑠紛雜,抱照瑩疑怪。--孟郊 撞宏聲不掉,輸邈瀾逾殺。--韓愈 簷瀉碎江喧,街流淺溪邁。--孟郊 念初相遭逢,幸免因媒介。祛煩類決癰,愜興劇爬疥。 --韓愈 研文較幽玄,呼博騁雄快。今君軺方馳,伊我羽已鎩。 --韓愈 溫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誡。--韓愈 迨茲更凝情,暫阻若嬰瘵。欲知相從盡,靈珀拾纖芥。 --孟郊 欲知相益多,神藥銷宿憊。德符仙山岸,永立難奇支壞。 --孟郊 氣涵秋天河,有朗無驚湃。--孟郊 祥鳳遺蒿鷃,雲韶掩夷靺。爭名求鵠徒,騰口甚蟬喝。 --韓愈 未來聲已赫,始鼓敵前敗。鬥場再鳴先,遐路一飛屆。 --韓愈 東野繼奇躅,修綸懸眾犗。穿空細丘垤,照日陋菅蒯。 --韓愈 小生何足道,積慎如觸蠆。愔愔抱所諾,翼翼自申戒。 --孟郊 聖書空勘讀,盜食敢求嘬。惟當騎款段,豈望覿珪玠。 --孟郊 弱操愧筠杉,微芳比蕭□。何以驗高明,柔中有剛夬。 --孟郊
|
【註釋】:
孟:
①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詩經·鄘風·桑中》:“美孟薑矣。”(美麗的薑傢長女。)②四季中開頭的月份。《禮記·月令》:“孟春之月。”陶淵明《讀山海經》:“孟夏草木長。”③通“猛(měng)”。勇猛。《管子·任法》:“莫敢高言孟行。”郊:
①城周圍的地區。《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郊。”《國語·周語下》:“晉侯郊迎。”②城外;野外。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袁宏道《滿井遊記》:“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③祭祀名。天子每年冬至祭天於南郊。《禮記·祭義》:“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史記·文帝本紀》:“朕(zhèn)親郊祀上帝諸神。”[郊社]冬至祭天於南郊稱郊,夏至祭地於北郊稱社。《尚書·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修:整治。享:祭祀。)念:
①想;惦念。《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載寢載興。”②考慮;思考。《淮南子·說山》:“念念者不得臥。”③念頭;想法。曾鞏《寄王介甫》:“迨(dài)茲尺書至,疑念始冰析。”(迨:等到。茲:此。)④讀。《漢書·張禹傳》:“欲為《論》,念張文。”⑤愛憐;憐憫。白居易《弄龜羅》:“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初:
①開始。《史記·賈誼傳》:“年少初學。”柳宗元《封建論》:“天地果無初乎?”②當初;原先。《後漢書·華佗傳》:“初,軍吏李成苦欬(ké),盡夜不寐……”③從前;往日。《三國志·蜀書·黃權傳》:“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史記·秦本紀》:“二年初伏,以狗禦蠱。”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⑤才;剛剛。《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初無]從來沒有,並沒有。《後漢書·蓋勛傳》:“群臣初無是言也。”相:
(一)①互相;相互。《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②遞相;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呂氏春秋·疑似》:“為高葆禱於璐,置鼓其上,遠近相聞。”③質地;實質。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傑。韞:藏。)[相對]相向。元稹《與李十二夜飲》:“寒夜燈前賴酒壺,與君相對興(xìng)猶孤。”(二)xiàng ①察看;仔細看。《詩經·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②占視。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④輔佐;扶助。《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 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史記·魏世傢》:“傢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賢相。”2.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又使為相。《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儀贊禮者。《淮南子·主術》:“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行人:古時的外交官。)⑦選擇。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狀元花生滿路。”遭:
①相逢;遇到。《莊子·應帝王》:“適遭無名人而問焉。”王充《論衡·寒溫》:“遭風逢氣,身生寒溫。”(寒溫:指疾病。)②際遇。杜甫《催宗文樹雞柵》:“我寬螻蟻遭,彼免狐貉厄。”(寬:寬解。)③遭到;受到。《封神演義》第三十回:“致賈氏忿怨死,黃娘娘遭冤。”④量詞。1. 周;圈。孟郊《寒地百姓吟》:“虛繞千萬遭。”2. 次;回。陶嶽《五代史補》:“且共汝輩赤腳入棘針地走三五遭,汝等能乎?”遭逢:
際遇,遭遇。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逢:
(一)①遇見;碰到。李白《古風·二十四》:“路逢鬥雞者。”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②迎接。王維《與盧象集朱傢》:“主人能愛客,終日有逢迎。”③迎合;奉承。《孟子· 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惡。”④大。《禮記·儒行》:“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掖:胳肢窩。“逢掖”即大袖子。)(二)péng [逢逢]象聲詞。鼓聲。李賀《上之回》:“蚩尤死,鼓逢逢。”幸:
①僥幸。《荀子·議兵》:“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②幸運。《論語·雍也》:“不幸短命死矣。”③幸虧;多虧。鮑照《秋夜詩》:“幸承天光轉,曲影入幽堂。”④欣喜;慶幸。張際亮《送雲麓(lù)觀察督糧粵東》:“梅花頻折貴官多,荔枝得飽遊人幸。”⑤寵愛;寵幸。《史記·蒙恬列傳》:“高雅得幸於故亥。”⑥希望;期望。《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幸天下有變,而欲有大功。”⑦舊指封建帝王親自到某地。《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帝幸梁山宮。”⑧敬辭。表示對方這樣做使自己感到幸運。晁錯《言守邊備塞疏》:“陛下幸憂邊境。”免:
(一)①脫掉;去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②免除。《北齊書·文宣帝紀》:“甲辰,詔今年遭蝗之處免租。”③赦免。《左傳·成公十七年》:“君討有罪,而免臣於死,君之惠也。”④避免。《孟子·梁惠王上》:“兇年不免於死亡。”⑤罷免。《呂氏春秋·處方》:“殺之免之。”⑥通“娩”。分娩;生育。《國語·越語上》:“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⑦通“勉”。勤勉。《呂氏春秋·辯土》:“免耕殺匿,使農事得。” (二)wèn 同“絻(wèn)”。古代一種喪服。脫帽。用佈纏頭。《禮記·檀弓上》:“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陳侯免。”因:
①憑借;依靠。《孟子·離婁上》:“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國語·鄭語》:“(謝西)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②繼續;沿襲。《論語·先進》:“千乘(shèng)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jǐn),由也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乘:一車四馬。攝:夾處。饑饉:荒年。比:等到。方:義方。)《漢書·循吏傳》:“光因循守職,無所改作。”(光:霍光。循:遵循。)③原因;緣由。鄒陽《獄中上梁王書》:“無因而至前也。”④因緣。寒山《詩三百五首》之二百三十八:“唯作地獄滓,不修正直因,忽然無常到,定知亂紛紛。”(無常:傳說為陰曹索命的鬼。)⑤介詞。1. 表示事情發生的原因。相當於“因為”、“由於”。《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2. 表示行為的條件。相當於“通過”。《鹽鐵論·論儒》:“孔子適衛,因嬖(bì)臣彌子瑕以見衛夫人,子路不悅。”(嬖:被寵愛。)3.表示行為的根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4. 表示順應情勢。《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因風吹火,用力不多。”⑥連詞。連接短語或句子,表示順承。“於是”。《史記·高祖本紀》:“秦軍解,因大破之。”(解:松懈。)媒:
(一)①媒人。《詩經·衛風·氓》:“子無良媒。”《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還傢十餘日,縣令遣媒來。”又指作媒。《莊子·寓言》:“親父不為其子媒。”②起中介作用者。枚乘《七發》:“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③酒曲。比喻醞釀、擴散。司馬遷《報任安書》:“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㜸其短。”(㜸:通“糵”。酒曲。)④導致。韓愈《知名箴》:“欺以賈憎,揜以媒怨。”(二)mèi [媒媒]昏暗、蒙昧的樣子。《莊子·知北遊》:“媒媒晦晦,無心而不可與謀。”媒介:
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用人,必因~~。”介:
①指界線。《詩經·周頌·思文》:“無此疆爾介。”(沒有這個疆域那個界線之分。爾:那。)②阻隔;隔絕。《漢書·翼奉傳》:“前鄉崧高,後介大河。”馬融《長笛賦》:“是以間介無蹊(xī),人跡罕到。”(間:隔。蹊:小路。)③夾在中間。《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齊負東海,楚介江、淮。”(負:背靠著。)④介紹;引見。曹植《陳審舉表》:“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假、因:憑借。近習:近臣。)《後漢書· 符融傳》:“融一見嗟服,因以介於李膺。”《戰國策·趙策三》:“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先生。”(勝:平原君名。)《孔叢子·雜訓》:“士無介不見,女無媒不嫁。”⑤相助。《詩經·小雅·甫田》:“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稷:谷子。)又指輔助人員、副手。《禮記·檀弓下》:“滕成公之喪,使子叔敬叔吊,進書,子服惠伯為介。”(書:書信。)⑥古代特指在賓主之間傳達話語的人,也是賓方的隨從人員。《儀禮· 鄉飲酒禮》:“介取俎還受弟子。”《左傳·昭公元年》:“楚公子圍聘於鄭,且娶於公孫段氏,伍舉為介。”泛指傳遞消息的人,信使。《文心雕龍·書記》:“春秋聘繁,書介彌盛。”《荀子·大略》:“諸侯相見,卿為介。”⑦獨;單獨。顏延之《陶征士誄》:“自爾介居。”(爾:你。)⑧正直;有氣節。白居易《適意二首》之二:“況予方且介。”(方:正直。)⑨鎧甲。《左傳·成公二年》:“不介馬而弛之。”《禮記·曲禮上》:“介者不拜。”⑩指甲殼類動物。陸雲《贈鄭曼季詩四首》之一:“潛介淵躍,飛鳥雲翔。”《禮記·月令》:“介蟲敗谷。”《淮南子·地形》:“凡介者生於庶龜。”(11)個。“一介”連用。《滕王閣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12)通“芥”。小草。比喻微小。《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又比喻嫌隙。《後漢書·孔融傳》:“往聞二君有執法之平,以為小介,當收舊好。”[介意]懸念;放在心上(多指不如意的事)。《後漢書·度尚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亡: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