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

    “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詩句出處:《憶昨行和張十一》;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
    並召賓客延鄒枚。腰金首翠光照耀,絲竹迥發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麗,玉斝屢舉傾金罍。張君名聲座所屬,
    起舞先醉長松摧。宿酲未解舊痁作,深室靜臥聞風雷。
    自期殞命在春序,屈指數日憐嬰孩。危辭苦語感我耳,
    淚落不掩何漼漼。念昔從君渡湘水,大帆夜劃窮高桅。
    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
    忽有飛詔從天來。伾文未揃崖州熾,雖得赦宥恒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眼中瞭瞭見鄉國,
    知有歸日眉方開。今君縱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難哉。
    無妄之憂勿藥喜,一善自足禳千災。頭輕目朗肌骨健,
    古劍新劚磨塵埃。殃消禍散百福並,從此直至耇與鮐。
    嵩山東頭伊洛岸,勝事不假須穿栽。君當先行我待滿,
    沮溺可繼窮年推。

    【註釋】:

    念:

    ①想;惦念。《詩經·秦風·小戎》:“言念君子,載寢載興。”②考慮;思考。《淮南子·說山》:“念念者不得臥。”③念頭;想法。曾鞏《寄王介甫》:“迨(dài)茲尺書至,疑念始冰析。”(迨:等到。茲:此。)④讀。《漢書·張禹傳》:“欲為《論》,念張文。”⑤愛憐;憐憫。白居易《弄龜羅》:“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

    昔:

    ①同“臘”。幹肉。《逸周書·器服》:“焚菜膾五昔。”(膾:細切的肉。)②從前;往日。《鹽鐵論·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陳舊;久遠。錢謙益《渡河聞何三季穆之訃》:“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莊子·天運》:“蚊虻噆(zǎn)膚,則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錯(cuò)”。交錯。《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紋理粗糙。)⑥末尾;終瞭。《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夢為國君。”

    從:

    (一)[從容]1.逍遙自在。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2.鎮靜安詳。黃溍《日損齋筆記·文獻黃公神道碑》:“俯仰從容,不大聲色。” (二)cóng ①相隨;跟隨。《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史記·李斯列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②追逐;追趕。《孫子兵法· 軍爭》:“佯北勿從。”③聽從;依從。《左傳· 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荀子·天論》:“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④聽任;任憑。杜甫《屏跡》:“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⑤做;參與。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及使之從政,則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隨的人。《後漢書·單超傳》:“其仆從皆乘牛車……”⑦副的。與“正”相對。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從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⑧次要的;附屬的。《老殘遊記》第四回:“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⑨舊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三國志· 蜀書·許靖傳》:“(靖)少(shào)與從弟劭俱知名。”⑩介詞。自;由。1.表示起點。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對象,相當於“向”。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三) sǒng [從容(yǒng)]同“慫恿”。鼓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日夜從容(衡山)王密謀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從”,東西方向稱“衡(橫)”。《詩經·齊風·南山》:“衡從其畝。”(畝:田壟。)②特指“合縱”。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稱“合從”,省稱“從”。李斯《諫逐客書》:“遂散六國之從。”③放縱。晁錯《賢良文學對策》:“其行罰也,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

    君:

    ①君主。《嶽陽樓記》:“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大:偉大。)②封號。《戰國策·燕策二》:“樂毅奔趙,趙封以望諾君。”《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佈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史記·信陵君列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③對人的尊稱。《戰國策·齊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地名。)特指妻妾稱夫,子孫稱父祖輩。王勃《滕王閣序》:“傢君作宰。”(宰:指縣令。)[君子]與“小人”相對。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論語·述而》:“聖人吾不得而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這就可以瞭。)

    渡:

    ①渡過江河。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②指越過,跨過;由此及彼。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③渡口。多用作地名。陸遊《書憤》:“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④劃船。李清照《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湘:

    ①水名。今名湘江,在湖南省。屈原《離騷》:“濟沅,湘以南征兮。”②通“鬺”。烹;煮。蘇軾《元修菜》:“烝之復湘之,香色蔚其饛。”

    大:

    (一)①與“小”相對。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戰國策·燕策二》:“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條狀物橫剖面大。《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③擴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臺。”《陳書·周弘正傳》:“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④程度深;聲勢大。晁錯《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⑤誇張;誇大。《史記·高祖本紀》:“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貴的;重要的。《論語·顏淵》:“出門如敬大賓。”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⑧敬詞。《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魯)肅撫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輩分較長。古樂府《孤兒行》:“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稱呼祖父、祖母。《史記·留侯世傢》:“韓破,良傢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傢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歸有光《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1)表示超過。《戰國策·秦策》:“亦無大大王。”(12)不詳細,不準確。《新書·數寧》:“故聖之起,大以五百為紀。”(五百:指五百年。)(13)副詞。很;極。《史記·張丞相列傳(附申屠嘉)》:“(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大夫]古代官職名。殷周時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級。秦漢時期,中央要職有禦史大夫、諫大夫、光祿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禦史大夫、諫議大夫等。清代稱高級文職階官為大夫,並非實職(武官則稱將軍)。[大王]對帝王的尊稱。《戰國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教:習。)[大方]專傢內行。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頡頏: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兒去,我大燒炷夜香咱。”[大夫]對醫生的尊稱。宋代醫官設有大夫、郎、醫效等。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後一般寫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獲得好結果。)

    帆:

    ①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佈篷。李白《行路難》詩:“直掛雲帆濟滄海。”②借指帆船。溫庭筠《夢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③張帆行駛。韓愈《除官赴闕》:“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江水。”

    劃:

    ①用槳撥水使船前進。張鎡《崇德道中》:“破艇爭劃忽罷喧,野童村女闖籬邊。”凡撥水前進也稱劃。②劃子;小船。魏源《城守篇·守禦下》:“急募善樴(zhí),載鍬乘劃。”(樴:木樁。)

    窮:

    ①窮盡;完結;盡頭。《楚辭 ·九歌·雲中君》:“橫四海兮焉窮。”(橫:充滿。)《呂氏春秋·審分》:“意觀乎無窮,譽流乎無止。”②極度;極端。《墨子·天志上》:“故天子者,天下之窮貴也,天下之窮富也。”③極力推究;深究。《禮記 · 樂記》:“窮本知變,樂之情也。”④阻塞不通。《漢書·趙廣漢傳》:“長安少年數人會窮裡空舍謀共劫人。”⑤走投無路。《荀子·哀公》:“鳥窮則啄,獸窮則攫。”⑥困厄;不得志。與“達”相對。李康《運命論》:“是以聖人處窮達如一也。”⑦貧困;生活困難。《戰國策 · 齊策四》:“振困窮,補不足。”

    高:

    ①高。與“低”相對。《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鶴《春宮怨》:“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重:重疊。)②指高度。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③高級;上等;優良。《對楚王問》:“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④歲數大。《左傳·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漢書·晁錯傳》:“對策者百餘人,唯錯為高第。”(對策:對答寫在簡策上的考題。)⑥尊崇。《莊子· 盜蹠》:“世之所高,莫若黃帝。”⑦高尚。《韓非子·五蠹》:“輕辭天子,非高也,勢薄也。”


    上一篇: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下一篇:--张彻狂鲸时孤轩,幽狖杂百种。
  • 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诗句出处:《忆昨行和张十一》;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忆昨夹钟之吕初吹灰,上公礼罢元侯回。车载牲牢瓮舁酒,
    并召宾客延邹枚。腰金首翠光照耀,丝竹迥发清以哀。
    青天白日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张君名声座所属,
    起舞先醉长松摧。宿酲未解旧痁作,深室静卧闻风雷。
    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危辞苦语感我耳,
    泪落不掩何漼漼。念昔从君渡湘水,大帆夜划穷高桅。
    阳山鸟路出临武,驿马拒地驱频隤。践蛇茹蛊不择死,
    忽有飞诏从天来。伾文未揃崖州炽,虽得赦宥恒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眼中了了见乡国,
    知有归日眉方开。今君纵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难哉。
    无妄之忧勿药喜,一善自足禳千灾。头轻目朗肌骨健,
    古剑新劚磨尘埃。殃消祸散百福并,从此直至耇与鲐。
    嵩山东头伊洛岸,胜事不假须穿栽。君当先行我待满,
    沮溺可继穷年推。

    【注释】:

    念:

    ①想;惦念。《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载寝载兴。”②考虑;思考。《淮南子·说山》:“念念者不得卧。”③念头;想法。曾巩《寄王介甫》:“迨(dài)兹尺书至,疑念始冰析。”(迨:等到。兹:此。)④读。《汉书·张禹传》:“欲为《论》,念张文。”⑤爱怜;怜悯。白居易《弄龟罗》:“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

    昔:

    ①同“腊”。干肉。《逸周书·器服》:“焚菜脍五昔。”(脍:细切的肉。)②从前;往日。《盐铁论·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陈旧;久远。钱谦益《渡河闻何三季穆之讣》:“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庄子·天运》:“蚊虻噆(zǎn)肤,则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错(cuò)”。交错。《周礼·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纹理粗糙。)⑥末尾;终了。《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梦为国君。”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君:

    ①君主。《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大:伟大。)②封号。《战国策·燕策二》:“乐毅奔赵,赵封以望诺君。”《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史记·信陵君列传》:“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③对人的尊称。《战国策·齐策一》:“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地名。)特指妻妾称夫,子孙称父祖辈。王勃《滕王阁序》:“家君作宰。”(宰:指县令。)[君子]与“小人”相对。1.指在高位的人。《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百姓。)2.指有道德的人。《论语·述而》:“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斯可矣:这就可以了。)

    渡:

    ①渡过江河。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②指越过,跨过;由此及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③渡口。多用作地名。陆游《书愤》:“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④划船。李清照《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湘:

    ①水名。今名湘江,在湖南省。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②通“鬺”。烹;煮。苏轼《元修菜》:“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帆:

    ①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李白《行路难》诗:“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借指帆船。温庭筠《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③张帆行驶。韩愈《除官赴阙》:“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划:

    ①用桨拨水使船前进。张镃《崇德道中》:“破艇争划忽罢喧,野童村女闯篱边。”凡拨水前进也称划。②划子;小船。魏源《城守篇·守御下》:“急募善樴(zhí),载锹乘划。”(樴:木桩。)

    穷:

    ①穷尽;完结;尽头。《楚辞 ·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横:充满。)《吕氏春秋·审分》:“意观乎无穷,誉流乎无止。”②极度;极端。《墨子·天志上》:“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③极力推究;深究。《礼记 · 乐记》:“穷本知变,乐之情也。”④阻塞不通。《汉书·赵广汉传》:“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⑤走投无路。《荀子·哀公》:“鸟穷则啄,兽穷则攫。”⑥困厄;不得志。与“达”相对。李康《运命论》:“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⑦贫困;生活困难。《战国策 · 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

    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上一篇: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下一篇:--张彻狂鲸时孤轩,幽狖杂百种。

  • 上一篇: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下一篇:--张彻狂鲸时孤轩,幽狖杂百种。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