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汝之胄出,門戶何巍巍。”詩句出處:《譴瘧鬼》;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餘輝。如何不肖子,尚奮瘧鬼威。 乘秋作寒熱,翁嫗所罵譏。求食歐泄間,不知臭穢非。 醫師加百毒,熏灌無停機。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 詛師毒口牙,舌作霹靂飛。符師弄刀筆,丹墨交橫揮。 咨汝之胄出,門戶何巍巍。祖軒而父頊,未沫於前徽。 不修其操行,賤薄似汝稀。豈不忝厥祖,靦然不知歸。 湛湛江水清,歸居安汝妃。清波為裳衣,白石為門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隨九歌,飲芳而食菲。 贈汝以好辭,咄汝去莫違。
|
【註釋】:
咨:
①商議;咨詢。諸葛亮《前出師表》:“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實行。”《左傳·昭公元年》:“子產咨於大叔。”②舊時用於平行機關的一種公文。薛福成《出使四國公牘序》:“公牘之體,曰奏疏,下告上之辭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③語氣詞。表示贊賞。相當於“嘖”。《論語·堯曰》:“堯曰:‘咨,爾舜! 天之歷數在爾躬。’”(歷數:天道,此指朝代更替的次序。)《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嶽!”④嘆息。《呂氏春秋·行論》:“文王流涕而咨之。”汝:
①古水名。源出河南省魯山縣大盂山,流經寶豐、襄城、郾城、上蔡、汝南,註入淮河。②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韓非子·內儲說上》:“予汝天下而殺汝身。”之:
①到……去。《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晉、衛:皆諸侯國名。)《漢書·高帝紀》:“沛公引兵之薛。”(沛公:劉邦。薛:地名。)②直到。《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mǐ)它。”(矢:發誓。靡它:沒有他心。)③代詞。1. 指代人和事物。相當於“他(她)”、“它”、“他(它)們”。《左傳·隱公元年》:“(薑氏)愛共叔段,欲立之。”(共叔段:人名。)《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時:按時。習:演習。)2.指示代詞。“這”、“這個”。《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④助詞。1.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詩經· 召南·羔羊》:“羔羊之皮。”2. 用於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左傳·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虞:料想。涉:進入。)3.用於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相當於“是”。《墨子·公輸》:“宋何罪之有?”4.用於句中或句末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左傳·莊公十年》:“公將鼓之。”(鼓:擊鼓。)《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bó)然興之矣。”(浡然:興起的樣子。)胄:
①後代。諸葛亮《草廬對》:“將軍既帝室之胄。”(既:既然。)②古代作戰時戰士所戴的頭盔。賈誼《治安策》:“將吏被介胄而睡。”(被:披。介:甲。睡:打瞌睡。)出:
①出去;從裡面到外面。屈原《九歌·國殤》:“出不入兮往不返。”②到;到達。《漢書·霍光傳》:“築神道,北臨昭靈,南出承恩。”(神道:墓道。昭靈、承恩:皆館名。)③超過;超越。《論語· 鄉黨》:“祭肉不出三日。”白居易《與元九書》:“自思所陳亦無出足下之見。”④發出。《商君書·更法》:“於是遂出墾草令。”⑤指天然生長或人工生產。《荀子·富國》:“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⑥產生;發生。《荀子·勸學》:“肉腐出蟲。”(腐:腐爛。)⑦出現;露出。葛洪《抱樸子·外篇· 省煩》:“枝分葉散,重出互見。”(重:重復。)蘇軾《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⑧拿出;支出。《宋史·食貨志上五》:“又農民出錢,難於出力。”(比出力困難。)曹操《收租調令》:“戶出絹二匹。”⑨指引文、典故等來源於某書。《後漢書·孔融傳》:“(曹操)後問出何經典。”⑩舊指離棄妻子。《孟子· 離婁下》:“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11)指花瓣。《宋書·符瑞志下》:“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花雪:雪花。)[出塵]1.超出塵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標,瀟灑出塵之想。”2.佛教用語。脫離煩惱的塵俗。《四十二章經》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出閤]1.皇子出就封國。《南齊書·江謐傳》:“諸皇子出閤用文武主帥,皆以委謐。”2.指閣臣出任外職。《梁書·江蒨傳》:“初,王泰出閤。”3.公主出稼。元稹《七女封公主制》:“雖穠華可尚,出閤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後用為女子出嫁的通稱。[出首]1.自首。《晉書·華軼傳》:“尋而軼敗,(高)悝藏匿軼二子及妻,崎嶇經年,既而遇赦,悝攜之出首。”2.檢舉;告發。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二折:“我將這簡貼兒去夫人行出首去來。”門:
①建築物的進出口。《詩經·小雅 ·何人斯》:“不入我門。”《木蘭詩》:“開我東閣門。”②關鍵。《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商君書·君臣》:“臣聞道民之門,在上所先。”③傢;傢族。《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汝勿妄語,滅吾門也。”④門類;類別。《舊唐書·杜佑傳》:“凡書九門,計二百卷。”⑤派別;學派。《後漢書·鄭玄傳》:“仲尼之門,考以四科。”⑥門第。《北史·劉昶傳》:“唯能是寄,不必拘門。”門戶:
①單扇門為戶,雙戶為門。泛指房室墻院的出入口。《墨子·備城門》:“諸~~皆令鑿而慕孔。”②途徑,關鍵。《淮南子·人間》:“是故智慮者禍福之~~也。”③傢室,傢庭。《玉臺新詠·隴西行》:“健婦持~~,勝一大丈夫。”④門第;門望。《南史·何點傳》:“點明目秀眉,容貌方雅,真素通美,不以~~自矜。”戶:
①單扇的門。泛指門。《禮記·禮運》:“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外戶:房屋的大門。)《詩經·小雅·斯幹》:“築室百堵,西南其戶。”②住戶;人傢;一傢稱一戶。《韓非子·說林上》:“乃與之萬戶之邑”。③門第。李肇《唐國史補》卷上:“李稹,酒泉公義琰姪孫,門戶第一,而有清名。”④阻止;阻攔。《新唐書·李紳傳》:“河南多惡少,或危帽散衣,擊大毬,戶官道,車馬不敢前。”《禮記·月令》:“蟄蟲咸動,啟戶始出。”⑤酒量。古稱酒量大者為大戶或上戶,酒量小者為小戶或下戶。白居易《久不見韓侍郎戲題四韻》:“戶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詩。”何:
(一)①疑問代詞。1. 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 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 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 (二)hè 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 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巍:
高大;高大的樣子。王充《論衡·書虛》:“太山之高巍然。”陳元光《落成會詠》:“環堂巍嶽秀。”(嶽:山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