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問酷吏傢,使無貪殘心。”詩句出處:《雜曲歌辭·君子有所思行》;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我愛正考甫,思賢作商頌。我愛揚子雲,理亂皆如鳳。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撲碎驪龍明月珠, 敲出鳳凰五色髓。陋巷蕭蕭風淅淅,緬想斯人勝珪璧。 寂寥千載不相逢,無限區區盡虛擲。君不見沉約道, 佳人不在茲,春光為誰惜。 安得龍猛筆,點石為黃金。散問酷吏傢,使無貪殘心。 甘棠密葉成翠幄,潁鳳不來天地塞。所以傾城人, 如今不可得。
|
【註釋】:
散:
(一)①離散;分散。《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野荒民散則削之。”(削:削減其土地。)②分發;散發。《尚書·武成》:“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③排遣;抒發。《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使臣得一散所懷,攄舒蘊積,死不恨矣。”④紛亂。《淮南子·原道》:“不與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沒有約束;松散。《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庸:平庸。劫:劫奪,引申為強制其除去。)《北史·序傳》:“子孫散居諸國,或在趙,或在秦。”②閑散。《梁書·忠壯世子方傳》:“性愛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狀藥物。《後漢書·方術傳下 ·華佗》:“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問:
①詢問;與“答”相對。《史記 · 管晏列傳》:“晏子怪而問之。”②責問。《左傳·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復:返。)③管;幹預。柳宗元《童區寄傳》:“恣所為不問。”(恣:放任。)④慰問;問候。《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⑤贈送。《詩經·鄭風·女曰雞鳴》:“雜佩以問之。”⑥通“聞”。1. 音訊。《晉書·陸機傳》:“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傢問。”(羈寓:寄居。)2. 名聲;聲譽。《詩經·大雅·文王》:“宣昭義問。”(宣昭:宣揚昭示。)酷:
①[形]酒味濃。曹植《七啟》:“浮蟻鼎沸,~烈馨香。”②[形]殘忍,暴虐。《史記·酷吏列傳》:“高後時,~吏獨有侯封。”③[副]極,非常。《晉書·何無忌傳》:“何無忌,劉牢之甥,~似其舅。”酷吏:
濫用刑法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民倍本多巧,奸軌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嚴削為能齊之。作《~~列傳》第六十二。”吏:
①古代官員的通稱。《尚書·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君王的官吏喪失德行,對於百姓比烈火還厲害。)賈誼《新書·大政上》:“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②低級官吏或官府的差役。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史記·李斯列傳》:“為郡小吏。”吏傢:
官吏的傢族。《漢書·循吏傳》:“府縣~~子弟好遊敖,不以田作為事,輒斥罷之。”傢:
①傢;傢庭。《尚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儉於傢。”《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②傢庭的住所。杜甫《苦雨》:“群木水光下,萬傢雲氣中。”③卿大夫的采邑。《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傢者,不患寡而患不均。”④學術流派。《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傢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使:
①命令;派遣。《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屈完如師。”《史記·李將軍列傳》:“天子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jiàng)八百騎。”(將:帶兵。)②役使;使用。《論語·學而》:“使民以時。”《孟子·盡心下》:“使人不以道。”(道:道理。)③出使。《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九》:“晏子使楚。”④令;讓;致使。《公羊傳·僖公二十八年》:“使人兄弟相疑。”⑤任;放縱。《宋書·劉瑀傳》:“瑀使氣尚人。”⑥表假設的連詞。假使;如果。《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毛)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蚤:通“早”。穎:指錐尖。)[使命]1. 使者所接受的指令。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2.使者。《宋史·田景咸傳》:“每使命至,惟設肉一器,賓主共食。”無:
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貪:
①愛財;貪婪。《戰國策·齊策四》:“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爾:你。)②貪圖;貪求。《詩經· 大雅·桑柔》:“民之貪亂,寧為荼毒。”《宋史·選舉志二》:“唯務貪多,累牘連篇。”③通“探”。探求。《後漢書·郭躬傳論》:“若及推己以議物,舍狀以貪情,法傢之能慶延於世,蓋由此也。”殘:
①傷害;殺害。柳宗元《斷刑論》:“秋冬之有霜雪也,舉草木而殘之。”(舉:全部。)②毀壞;破壞。《荀子·榮辱》:“鬥者……室傢立殘,親戚不免乎刑戮。”(立:立刻;馬上。)③殘暴;殘忍。《史記· 張耳傳》:“將軍瞋目張膽,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為天下除殘也。”④指殘暴的人。《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以神武雄才……當橫行天下,為漢傢除殘去穢。”⑤殘缺;不完整。《後漢書·儒林列傳》:“禮樂分崩,典文殘落。”⑥剩餘;殘餘。方幹《送饒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處士》:“留醉悲殘歲,含情寄遠書。”杜審言《大酺樂》詩:“梅花落處疑殘雪。”心:
①心臟。《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臟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維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③掛懷;關心。唐順之《與呂沃洲巡按書》:“兩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於。)④中央;中心。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呂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處。《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而敵傢數道並進,已入心腹。”2. 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