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飛雨散今如此,繡闥雕甍作荒谷。”詩句出處:《雜曲歌辭·行路難五首》;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不會當時作天地,剛有多般愚與智。到頭還用真宰心, 何如上下皆清氣。大道冥冥不知處,那堪頓得羲和轡。 義不義兮仁不仁,擬學長生更容易。負心為爐復為火, 緣木求魚應且止。君不見燒金煉石古帝王, 鬼火熒熒白楊裡。 君不見道傍廢井生古木,本是驕奢貴人屋。 幾度美人照影來,素綆銀瓶濯纖玉。雲飛雨散今如此, 繡闥雕甍作荒谷。沸渭笙歌君莫誇,不應長是西傢哭。 休說遺編行者幾,至竟終須合天理。敗他成此亦何功, 蘇張終作多言鬼。行路難,行路難,不在羊腸裡。 九有茫茫共堯日,浪死虛生亦非一。清凈玄音竟不聞, 花眼酒腸暗如漆。或偶因片言隻字登第光二親, 又不能獻可替不航要津。口談羲軒與周孔, 履行不及屠沽人。行路難,行路難,日暮途遠空悲嘆。 君不見道傍樹有寄生枝,青青鬱鬱同榮衰。 無情之物尚如此,為人不及還堪悲。父歸墳兮未朝夕, 已分黃金爭田宅。高堂老母頭似霜,心作數支淚常滴。 我聞忽如負芒刺,不獨為君空嘆息。古人尺佈猶可縫, 潯陽義犬令人憶。寄言世上為人子,孝義團圓莫如此。 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君不見山高海深人不測,古往今來轉青碧。 淺近輕浮莫與交,池卑隻解生荊棘。誰道黃金如糞土, 張耳陳馀斷消息。行路難,行路難,君自看。 |
【註釋】:
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飛:
①鳥類和某些昆蟲鼓動翅膀在空中 飛行。屈原《天問》:“蒼鳥群飛。”杜甫《曲江二首》之二:“點水蜻蜓款款飛。”(款款:緩緩。)②物體憑借外力或機械作用在空中行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yuān)飛。”(木鳶:古代飛行器。鳶:鳥名。)③飛動;飄落。杜甫《閿鄉薑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張志和《漁父》:“八月九月蘆花飛。”④高。何晏《景福殿賦》:“飛宇承霓。”⑤無根據的;無緣無故的;意外的。《後漢書·周榮傳》:“若卒遇飛禍,無得殯斂。”⑥形容極快。《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而飛書召蒙。”散:
(一)①離散;分散。《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野荒民散則削之。”(削:削減其土地。)②分發;散發。《尚書·武成》:“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③排遣;抒發。《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使臣得一散所懷,攄舒蘊積,死不恨矣。”④紛亂。《淮南子·原道》:“不與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沒有約束;松散。《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庸:平庸。劫:劫奪,引申為強制其除去。)《北史·序傳》:“子孫散居諸國,或在趙,或在秦。”②閑散。《梁書·忠壯世子方傳》:“性愛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狀藥物。《後漢書·方術傳下 ·華佗》:“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今:
①此時;現在。《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戰國策·趙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傳·襄公二年》:“(崔子)今不來矣。”②現代。與“古”相對。《禮記·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違反。)《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詩經·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當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⑤將要;將會。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⑥不久。《史記·申屠嘉列傳》:“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記·項羽本紀》:“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如:
①順從;依照。《左傳·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無不如志。”李朝威《柳毅傳》:“毅如其言,遂至其宮。”②往;到……去。《漢書·燕王傳》:“田生如長安,不見(劉)澤。”③似;像;如同。《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④及;趕得上。《論語·公冶長》:“弗如也! 吾與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當於“奈……何”,把……怎麼樣。《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湯問》:“其如土石何?”⑥介詞。相當於“於”。引進比較對象。《呂氏春秋·愛士》:“人之困窮,甚如饑渴。”⑦連詞。1. 相當於“如果”,表示假設。《詩經·秦風·黃鳥》:“如可贖兮,人百其身。”2. 相當於“和”。表示並列。《儀禮·鄉飲酒禮》:“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當於“而”。表示轉折。至於;卻。《論語·先進》:“如其禮樂,以俟君子。”4.相當於“或者”。表示選擇。《論語·先進》:“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縱橫六七十裡。邦:諸侯封國。)⑧助詞。形容詞後綴,相當於“然”,表示“……的樣子”。《論語·鄉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參《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此:
①代詞。這;這個。《孟子·公孫醜下》:“彼一時,此一時也。”《禮記·禮運》:“此之謂大同。”②這樣;這般。庾信《哀江南賦》:“天何為而此醉。”③副詞。乃;則。《後漢書·黃瓊傳》:“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繡:
①刺繡。李白《贈裴司馬》詩:“繡成歌舞衣。”②刺繡品。李白《贈宣城越太守悅》詩:“脫繡歸田園。”③華麗的;精美的。杜甫《清明》詩:“繡羽銜花他自得。”闥:
①門。《後漢書·王閎傳》:“帶劍至宣德後闥。”②門內;門屏之間。《詩經·齊風·東方之日》:“彼姝(shū)者子,在我闥兮。”(姝:美麗。子:女子。)③迅疾的樣子。嵇康《琴賦》:“闥爾奮逸,風駭雲亂。”雕:
①一種兇猛的鳥。《史記·李將軍列傳》:“是必射雕者也。”②刻,畫。《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韓非子·十對》:“茵(yīn因)席雕文,此彌侈矣。”(茵:古代車子上墊席。文:紋。彌:更,更加。侈:浪費。)③文辭上的修飾。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綺(qǐ)麗以艷說,藻飾以辨雕。”(綺:美。藻飾:修飾。)④通“凋”。衰敗。曹操《為徐宣儀矯下令》:“喪亂以來,風教雕薄。”甍:
①屋脊。《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動於甍。”②泛指房屋。《周書·武帝紀下》:“甍宇雜物,分賜窮民。”徐陵《洛陽道二首》之二:“傍幔見甍開。”作:
①起;起立。《論語·先進》:“舍瑟而作。”②興起;產生。《史記·秦始皇本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並作。”(一:統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職》:“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孫醜上》:“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韓非子·解老》:“大奸作則小盜隨。”③始。《尚書· 禹貢》:“萊夷作牧。”(萊夷:地名。牧:放牧。)④勞作;工作。《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楊惲《報孫會宗書》:“田傢作苦。”⑤創作;寫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懼,作《春秋》。”《呂氏春秋·勿躬》:“容成作歷。”(容成:傳說中黃帝臣,歷法的創造者。)王充《論衡·定賢》:“譬猶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詞,指作品。蕭統《文選序》:“則有‘憑虛’、‘亡是’之作。”⑦事務。鮑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蠶作。”(事:從事。)⑧擔當;充任。《論語·子路》:“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而:假如。)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敦槐作關中都督,甚得民情。”⑨當成;算做。羅公升《溪上》:“門前溪一發,我作五湖看。”(一發:一根頭發。)又成為。李賀《浩歌》:“南風吹山作平地。”⑩通“詛”。詛咒。《詩經·大雅·蕩》:“侯作侯祝。”(侯:語氣詞。)(11)通“詐”。欺騙。《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作先合,然後引之大道。”[作色]臉上變色。指神情嚴肅起來或發怒。《禮記·哀公問》:“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荒:
①荒蕪。《商君書·算地》:“勝敵而草不荒。”《韓非子·解老》:“獄訟繁則田荒,田荒則府倉虛。”②荒地;荒野。陶潛《歸園田居五首》之一:“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③荒年。《韓非子·六反》:“天饑歲荒。”④廢棄;荒廢。曹植《送應氏》:“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尚書·盤庚上》:“非予自荒茲德。”⑤逸樂過度;放縱。白居易《雜興三首》之一:“(楚王)色禽合為荒,刑政兩已衰。”(禽:田獵。)⑥僻遠的地方。鐘嶸《詩品·上品》:“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表:外。)屈原《離騷》:“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⑦遮蔽;覆蓋。《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荒之。”[荒服]邊遠地區。《論衡·恢國》:“唐虞國界,吳為荒服。”谷:
(一)gǔ ①兩山之間的水道或夾道。《墨子·親士》:“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故能大。”②喻困境。《詩經·大雅·桑柔》:“人亦有言,進退維谷。”③山谷。《詩經·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二)yù [吐谷渾]見“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