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大通智勝佛,幾劫道場現。

    “大通智勝佛,幾劫道場現。”詩句出處:《獨遊青龍寺》;是唐朝詩人顧況的作品。

    春風入香剎,暇日獨遊衍。曠然蓮花臺,作禮月光面。
    乘茲第八識,出彼超二見。擺落區中緣,無邊廣弘願。
    長廊朝雨畢,古木時禽囀。積翠曖遙原,雜英紛似霰。
    鳳城騰日窟,龍首橫天堰。蟻步避危階,蠅飛響深殿。
    大通智勝佛,幾劫道場現。

    【註釋】:

    大:

    (一)①與“小”相對。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戰國策·燕策二》:“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條狀物橫剖面大。《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③擴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臺。”《陳書·周弘正傳》:“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④程度深;聲勢大。晁錯《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⑤誇張;誇大。《史記·高祖本紀》:“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貴的;重要的。《論語·顏淵》:“出門如敬大賓。”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⑧敬詞。《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魯)肅撫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輩分較長。古樂府《孤兒行》:“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稱呼祖父、祖母。《史記·留侯世傢》:“韓破,良傢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傢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歸有光《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1)表示超過。《戰國策·秦策》:“亦無大大王。”(12)不詳細,不準確。《新書·數寧》:“故聖之起,大以五百為紀。”(五百:指五百年。)(13)副詞。很;極。《史記·張丞相列傳(附申屠嘉)》:“(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大夫]古代官職名。殷周時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級。秦漢時期,中央要職有禦史大夫、諫大夫、光祿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禦史大夫、諫議大夫等。清代稱高級文職階官為大夫,並非實職(武官則稱將軍)。[大王]對帝王的尊稱。《戰國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教:習。)[大方]專傢內行。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頡頏: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兒去,我大燒炷夜香咱。”[大夫]對醫生的尊稱。宋代醫官設有大夫、郎、醫效等。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後一般寫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獲得好結果。)

    通:

    ①通向;通到。陳壽《隆中對》:“西通巴蜀。”《列子·湯問》:“指通豫南,達於漢陰。”②通行;通過。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③貫通;沒有阻礙的。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順暢;暢通。范仲淹《嶽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⑤疏通。《史記·秦始皇本紀》:“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北史·宇文愷傳》:“今錄其疑難,為之通釋,皆出證據,以相發明。”(發明:闡明。)⑥流通;交換。薛福成《變法》:“環大地九萬裡之內,罔不通使互市。”(罔:無。)⑦交往;溝通。《左傳 · 桓公七年》:“衛孫桓子來盟,始通。”周密《齊東野語》卷十:“既貴,恥其傢微,陰有所遺,而絕不與通。”⑧四通八達的。《晉書·列女傳》:“恨不得梟(xiāo)汝首於通逵,以塞大恥。”(梟:斬首懸掛。逵:大路。)⑨知曉;通曉。《呂氏春秋·謹聽》:“通乎己之不足,則不與物爭矣。”嵇康《釋私論》:“是故言君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⑩開通;開明。《漢書·孝成趙皇後傳》:“知陛下有賢聖通明之德,仁孝子愛之恩。”(11)傳達;通知。《周禮·天官·內豎》:“內豎掌內外之通令。”(12)全部;整個。曹植《與吳質書》:“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義也。”司馬光《為龐相公再讓宰相表》:“臣聞量能授職者,人主之通術。”(14)(馬)糞。《後漢書·戴就傳》:“乃臥就覆船下,以馬通熏之。”(15)量詞。1. 用於文書,表示一份。《世說新語·文學》:“無不傳寫,各有一通。”2. 用於擊鼓。相當於“陣”、“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傳吏疑其偽,乃椎鼓三通。”

    智:

    ①聰明;智慧。《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賈誼《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②指智能之士。《列子·黃帝》:“子華使其俠客以智鄙相攻,強弱相凌。”(子華:人名。)③通“知”。知道。《墨子·耕柱》:“豈能智數百歲之後哉。”[智慧]聰明才智。《孟子·公孫醜下》:“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乘勢:趁著時勢。)

    勝:

    ①(舊讀shēng)能承擔;經得起。《韓非子·揚權》:“枝大本小,將不勝春風。”(本:莖幹。)②(舊讀shēng)盡;完。《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③戰勝。跟“負”、“敗”相對。《詩經·周頌·武》:“嗣武受之,勝殷遏劉。”(嗣武:指周武王。遏劉:制止屠殺。)④勝過;超過。《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⑤克制:制服。《鹽鐵論·周秦》:“臧文仲治魯,勝其盜而自矜。”(矜:誇耀。)⑥優美的;美好的。范仲淹《嶽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⑦勝地或勝景。柳宗元《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見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⑧優良。王勃《滕王閣序》:“勝友如雲。”

    佛:

    (一)①佛陀的省稱。又稱浮圖、浮屠等。《後漢書·西域傳》:“西方有神名曰佛。”②佛教指修行功德圓滿,達到最高境界的人。蘇軾《贈杜介》:“何人識此志?佛眼自照瞭。”③指佛像。杜甫《山寺》:“前佛不復辯,百身一莓苔。”④佛教的省稱。韓愈《原道》:“不入於老,則入於佛。”(老:指尊奉老子為教主的道教。) (二)fú ①通“拂”。違拗。《法言·寡正》:“荒乎淫,佛乎正,沈(chén)而樂者,君子弗聽也。”(沈:沉溺;入迷。)②[仿佛]好像;似乎。揚雄《甘泉賦》:“猶仿佛其若夢。”

    幾:

    (一)古人坐時憑依的器具。《詩經·大雅·公劉》:“俾筵俾幾。”(俾:使,使人。筵,幾:用如動詞。指鋪席、設幾。)《孟子·公孫醜下》:“隱幾而臥。”後指放置物件的小桌。蘇軾《雨中過舒教授》:“幾硯寒生霧。”《聊齋志異·促織》:“簾外設香幾。” (二)jǐ[幾幾]裝飾美盛的樣子。《詩經·豳風·狼跋》:“赤舄幾幾。”

    劫:

    ①挾持;脅迫。《左傳·成公十七年》:“(晉)胥童以甲劫欒書、中行偃於朝。”《顏氏傢訓·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瑕疵:毛病。喧聒:取鬧。發遣:處理,安排。)②強取;搶奪。《史記· 日者列傳》:“君子內無饑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論衡·答佞》:“功城襲邑,剽劫虜掠。”③強盜;盜匪。《陳書·世祖紀》:“時宣城劫帥紀機、郝仲等各聚數千餘人,侵暴郡境,世祖討平之。”(侵暴:侵犯;騷擾。)《南史·宗愨傳》:“愨年十四,挺身與劫相距。”④佛教名詞“劫波”的簡稱,意為極久遠的時節。佛傢傳說世界經歷若幹萬年毀滅一次,然後再開始,每一周期為一劫。李白《短歌行》:“萬劫太極長。”⑤同“蜐”。石蜐,即龜足,甲殼類動物。江淹《石劫賦序》:“石劫,一名紫䖀(xiāo),蚌蛤類也。春而發華,有足翼者。”按:《廣韻·業韻》引《南越志》作“石蜐”。⑥漢代西域諸國之一。

    道:

    (一)①道路。《史記·陳涉世傢》:“會天大雨,道不通。”②水流通行的途徑。《左傳·昭公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於良,水道不可,吳子辭,乃還。”(會:約會。良:地名。)③取道。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裡。”④方法;途徑。《論語·裡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⑤技藝。《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⑥宇宙萬物的本原。《周易·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⑦規律;道理。《荀子·天論》:“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循:遵照。貳:不專一。)⑧政治主張或思想學說。《論語·裡仁》:“吾道一以貫之哉。”⑨好的政治局面。《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⑩道德;道義。徐階《送司封仲芳楊子赴留都》:“古道日淪替,群諛紛追隨。”(淪:淪亡。替:衰落。諛:阿諛,奉承。)(11)道傢。上古思想流派之一。(12)指道術。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二:“子若學道,即有仙分。”(13)行政區劃名。1.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開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2. 清代和民國初年曾在省以下設若幹分守道。(14)說;講述。《鹽鐵論·遵道》:“飾虛言以亂實,道古以害今。”(15)量詞。用於命令、題目等。《新唐書·選舉志》:“進士試詩、賦及時務策五道。”(二)dǎo ①同“導”。1.疏通。《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決:河流決口。克:能。)2. 引導。《漢書·張騫傳》:“唯王使人道送我。”②治理。《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政:政令。齊:整頓。免:免於犯罪。)③介詞。從;由。《漢書·淮南王安傳》:“諸使者道長安來,為妄妖言。”

    場:

    (一)①多人聚集或事情發生的地方;處所。李白《出自薊北門行》:“推轂出猛將,車旗登戰場。”②科舉時代考試之所;亦指科舉考試。王定保《唐摭言·升沉後進》:“欲入舉場,先問蘇張。”《聊齋志異·鐘生》:“場畢而行母子猶及見也……明日即完畢矣,何爭此一朝夕乎?” (二)cháng ①古祭神用的平地。《國語·楚語下》:“屏攝之位,壇場之所。”②翻曬作物和脫粒的平坦場地。《詩經·豳風·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③量詞。用於事情的經過或行為的次數。《宋史·孝宗紀》:“淳熙五年,增銓試為五場,呈試為四場。”

    現:

    ①顯露;出現。《抱樸子·至理》:“或形現往來,但聞其聲音言語。”②現在;此刻。蕭衍《立神明成佛義記》:“善惡交謝,生乎現境。”③當即;臨時。


    上一篇: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下一篇: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
  • 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

    “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诗句出处:《独游青龙寺》;是唐朝诗人顾况的作品。

    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摆落区中缘,无边广弘愿。
    长廊朝雨毕,古木时禽啭。积翠暧遥原,杂英纷似霰。
    凤城腾日窟,龙首横天堰。蚁步避危阶,蝇飞响深殿。
    大通智胜佛,几劫道场现。

    【注释】: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

    智:

    ①聪明;智慧。《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②指智能之士。《列子·黄帝》:“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子华:人名。)③通“知”。知道。《墨子·耕柱》:“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智慧]聪明才智。《孟子·公孙丑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势:趁着时势。)

    胜:

    ①(旧读shēng)能承担;经得起。《韩非子·扬权》:“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本:茎干。)②(旧读shēng)尽;完。《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战胜。跟“负”、“败”相对。《诗经·周颂·武》:“嗣武受之,胜殷遏刘。”(嗣武:指周武王。遏刘:制止屠杀。)④胜过;超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⑤克制:制服。《盐铁论·周秦》:“臧文仲治鲁,胜其盗而自矜。”(矜:夸耀。)⑥优美的;美好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⑦胜地或胜景。柳宗元《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⑧优良。王勃《滕王阁序》:“胜友如云。”

    佛:

    (一)①佛陀的省称。又称浮图、浮屠等。《后汉书·西域传》:“西方有神名曰佛。”②佛教指修行功德圆满,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苏轼《赠杜介》:“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③指佛像。杜甫《山寺》:“前佛不复辩,百身一莓苔。”④佛教的省称。韩愈《原道》:“不入于老,则入于佛。”(老:指尊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 (二)fú ①通“拂”。违拗。《法言·寡正》:“荒乎淫,佛乎正,沈(chén)而乐者,君子弗听也。”(沈:沉溺;入迷。)②[仿佛]好像;似乎。扬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

    几:

    (一)古人坐时凭依的器具。《诗经·大雅·公刘》:“俾筵俾几。”(俾:使,使人。筵,几:用如动词。指铺席、设几。)《孟子·公孙丑下》:“隐几而卧。”后指放置物件的小桌。苏轼《雨中过舒教授》:“几砚寒生雾。”《聊斋志异·促织》:“帘外设香几。” (二)jǐ[几几]装饰美盛的样子。《诗经·豳风·狼跋》:“赤舄几几。”

    劫:

    ①挟持;胁迫。《左传·成公十七年》:“(晋)胥童以甲劫栾书、中行偃于朝。”《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瑕疵:毛病。喧聒:取闹。发遣:处理,安排。)②强取;抢夺。《史记· 日者列传》:“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论衡·答佞》:“功城袭邑,剽劫虏掠。”③强盗;盗匪。《陈书·世祖纪》:“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数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侵暴:侵犯;骚扰。)《南史·宗悫传》:“悫年十四,挺身与劫相距。”④佛教名词“劫波”的简称,意为极久远的时节。佛家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然后再开始,每一周期为一劫。李白《短歌行》:“万劫太极长。”⑤同“蜐”。石蜐,即龟足,甲壳类动物。江淹《石劫赋序》:“石劫,一名紫䖀(xiāo),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翼者。”按:《广韵·业韵》引《南越志》作“石蜐”。⑥汉代西域诸国之一。

    道:

    (一)①道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水流通行的途径。《左传·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会:约会。良:地名。)③取道。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④方法;途径。《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⑤技艺。《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⑥宇宙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⑦规律;道理。《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循:遵照。贰:不专一。)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哉。”⑨好的政治局面。《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⑩道德;道义。徐阶《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古道日沦替,群谀纷追随。”(沦:沦亡。替:衰落。谀:阿谀,奉承。)(11)道家。上古思想流派之一。(12)指道术。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子若学道,即有仙分。”(13)行政区划名。1.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2.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14)说;讲述。《盐铁论·遵道》:“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15)量词。用于命令、题目等。《新唐书·选举志》:“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二)dǎo ①同“導”。1.疏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决:河流决口。克:能。)2. 引导。《汉书·张骞传》:“唯王使人道送我。”②治理。《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政令。齐:整顿。免:免于犯罪。)③介词。从;由。《汉书·淮南王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妖言。”

    场:

    (一)①多人聚集或事情发生的地方;处所。李白《出自蓟北门行》:“推毂出猛将,车旗登战场。”②科举时代考试之所;亦指科举考试。王定保《唐摭言·升沉后进》:“欲入举场,先问苏张。”《聊斋志异·钟生》:“场毕而行母子犹及见也……明日即完毕矣,何争此一朝夕乎?” (二)cháng ①古祭神用的平地。《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②翻晒作物和脱粒的平坦场地。《诗经·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③量词。用于事情的经过或行为的次数。《宋史·孝宗纪》:“淳熙五年,增铨试为五场,呈试为四场。”

    现:

    ①显露;出现。《抱朴子·至理》:“或形现往来,但闻其声音言语。”②现在;此刻。萧衍《立神明成佛义记》:“善恶交谢,生乎现境。”③当即;临时。


    上一篇: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下一篇: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

  • 上一篇:所贵法乾健,于道悟入微。

    下一篇:物情弃衰歇,新宠方妍好。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