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事私終殺,憂民態亦凋。”詩句出處:《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是唐朝詩人貫休的作品。
至理至昭昭,心通即不遙。聖威無遠近,吾道太孤標。 辛苦蘇氓俗,端貞答盛朝。氣高吞海嶽,貧甚似漁樵。 庾亮風流澹,劉寬政事超。清須遭貴遇,隱已被誰招。 栗塢修禪寺,仙香寄石橋。風雷巡稼穡,魚鳥合歌謠。 視事私終殺,憂民態亦凋。道高無不及,恩甚固難消。 大寇山難隔,孤城數合燒。烽煙終日起,湯沐用心燋。 勇義排千陣,誅鋤擬一朝。誓盟違日月,旌旆過寒潮。 古驛江雲入,荒宮海雨飄。仙松添瘦碧,天驥減豐膔。 似在陳兼衛,終為宋與姚。已觀雲似鹿,即報首皆梟。 盡願回清鏡,重希在此條。應憐千萬戶,禱祝向唐堯。
|
【註釋】:
視:
①看。《左傳·莊公十年》:“下視其轍。”②觀察;審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③對待;看待。黃宗羲《原君》:“視下天為莫大之產業。”④探望。《三國志·魏書 · 張遼傳》:“遼還屯雍丘,得疾,帝遣侍中劉曄將(jiàng)太醫視疾。”(將:帶領。)⑤比照;比較。張溥《五人墓碑記》:“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⑥通“示”。向……表示;顯示。《漢書·高帝紀》:“亦視項羽無東意。”[視事]1.辦公;理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稱疾,不視事。”2.任職。《後漢書·張衡傳》:“[張衡]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上書乞骸骨:猶言向上打報告申請退休養老。)事:
①職位;職務;官職。《左傳·莊公十四年》:“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②職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沛:江蘇沛縣。)③事情。《論語·子路》:“言不順則事不成。”④變故;意外事故。《史記·刺客列傳》:“秦有荊軻之事。”蘇軾《徐州上皇帝書》:“今臣於無事之時,屢以盜賊為言……不然,事至而圖之,則已晚矣。”(圖:謀。)⑤實行;從事;做。《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⑥侍奉;服事。《左傳·隱公元年》:“欲與大叔,巨請事之 ”⑦從師求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⑧量詞。用於器物或衣服,相當於“件”。白居易《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管弦三兩事。”私:
①個人的。與“公”相對。《孟子·滕文公上》:“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②私心;私欲。《漢書·翟方進傳》:“(陳)咸與逢信邪枉貪污,營私多欲。”(枉:不正派。)③謙稱,我。《晉書·荀勗(xù)傳》:“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並於尚書……”④偏向;偏愛;偏私。《墨子·兼愛下》:“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無有私也。”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三:“身服幹戈事,豈得念所私。”(服:從事。)⑤隱秘;秘密。《三國志· 吳書·韋曜傳》:“發摘私短以為歡。”(短:缺點。)⑥暗中;私下;偷偷地。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⑦男女通奸。《戰國策·燕策一》:“臣鄰傢有遠為吏者,其妻私人。”⑧小便。《左傳·襄公十五年》:“師慧過宋朝,將私焉。”⑨古代女子稱姊妹的丈夫。《詩經·衛風·碩人》:“邢侯之姨,譚公維私。”終:
①終瞭;結束。《詩經·大雅·蕩》:“靡(mí)不有初,鮮(xiǎn)克有終。”(靡:無。鮮:少。克:能。)《孫子兵法·勢篇》:“終而復始,日月是也。”②生命完結;死。《史記·刺客列傳》:“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政:人名。)③自始至終。《戰國策·魏策四》:“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④副詞。終歸;終於。《戰國策·齊策二》:“為蛇足者,終亡其酒。”⑤盡;全。《老子》:“驟雨不終日。”[終……且……]既……又……。《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暴。”(暴:急雨。)殺:
(一)①殺死;弄死。《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柳宗元《捕蛇者說》:“去死肌,殺三蟲。”②消減;消除;滅除。柳宗元《時令論上》:“季夏行水殺草。”③草木枯敗;枯死。《呂氏春秋·應同》:“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④收束;收尾;結束。《晉書·衛瓘傳》:“杜氏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⑤副詞。用在動詞後,表示程度深。《古詩十九首》之十四:“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二)shài ①降等。《孟子·盡心下》:“周於利者兇年不能殺。”(周:富足。)②減省。《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春秋》辭繁而不殺者,正也。”③衰;衰微。《儀禮·士冠禮》:“德之殺也。”《呂氏春秋·長利》:“是故地日削,子孫彌殺。”④等差;等級。《禮記·中庸》:“親親之殺,賢賢之等,禮所生也。”(親親:親其所當親。) (三)sà 顏色暗淡。《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故傷脾之色也,望之殺然黃。”憂:
①擔憂;發愁。《鹽鐵論·伐功》:“憂人之患者,民一心而歸之,湯武是也。”(湯武:商湯王和周武王。)白居易《賣炭翁》:“心憂炭賤願天寒。”②困厄;憂患。《新書·禮》:“憂民之憂者,民必憂其憂。”蘇軾《貧士》:“未能遣一力,分汝薪水憂。”③特指父母的喪事。《魏書·李彪傳》:“朝臣丁父憂者假滿赴職。”(丁:遭遇。)民:
①[名]奴隸。《左傳·定公四年》:“昔武王克商,分魯公以殷~六族。”②[名]人民,百姓。《曹劌論戰》:“小惠未遍,~弗從也。”③[名]人。《禮記·王制》:“五方之~,言語不通。”④[名]指別人。《詩經·邶風·谷風》:“凡~有喪,匍匐救之。”態:
①情態;姿態;態度。屈原《離騷》:“餘不忍為此態也。”歐陽修《鳴鳩》:“君不見人心百態巧且艱,臨危利害兩相關。”②容貌;體態。宋玉《招魂》:“容態好比。”陳琳《柳賦》:“偉姿逸態,英艷妙奇。”[態度]舉止形貌。《荀子·修身》:“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由:遵循。夷固:倨傲。僻違:邪僻悖理。庸:凡。)辛棄疾《探梅》:“更無花態度,全是雪精神。”亦:
①副詞。1. 相當於“也”、“也是”。《詩經·鄭風·將仲子》:“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仲:老二。懷:懷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2. 表示語氣的減弱。相當於“不過”、“隻是”。《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好:喜歡。患:擔憂。)②語氣詞。《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止:語氣詞。覯gòu:相遇。)[不亦]用於反問句。表示委婉語氣。《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凋:
①草木零落。杜枚《寄揚州韓綽判官》詩:“秋盡江南草木凋。”②使凋謝。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③衰敗;敗落。陸遊《樓上醉書》詩:“八年梁益凋朱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