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驅大浪破,急擊群山空。”詩句出處:《李雲南征蠻詩》;是唐朝詩人高適的作品。
聖人赫斯怒,詔伐西南戎。肅穆廟堂上,深沉節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料死不料敵,顧恩寧顧終。 鼓行天海外,轉戰蠻夷中。梯巘近高鳥,穿林經毒蟲。 鬼門無歸客,北戶多南風。蜂蠆隔萬裡,雲雷隨九攻。 長驅大浪破,急擊群山空。餉道忽已遠,懸軍垂欲窮。 精誠動白日,憤薄連蒼穹。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彌西東。臨事恥茍免,履危能飭躬。 將星獨照耀,邊色何溟濛。瀘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歸來長安道,召見甘泉宮。廉藺若未死,孫吳知暗同。 相逢論意氣,慷慨謝深衷。
|
【註釋】:
長:
(一)①長度;兩端的距離。《考工記· 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②長度大。與“短”相對。1.指空間。古樂府(木蘭詩》:“北市買長鞭。”2.指時間。《韓非子·難一》:“矜偽不長,蓋虛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會:一定。濟:渡。)④遼闊。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鳥飛不到吳天長。”⑤經常。張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傢取黃犢。”⑥長處;專長。韓愈《畫記》:“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⑦擅長。《三國志· 吳書·周瑜傳》:“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二)zhǎng ①年齡大;輩分高。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記·李斯列傳》:“始皇有二十馀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③首領;首長。《禮記·曲禮下》:“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牧:官名。)④生長;成長。賈誼《論積貯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長。”⑤撫養。《詩經· 小雅·蓼莪》:“長我育我。”⑥滋長。《詩經·小雅·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盟:盟誓。用:以。)⑦增進;增強。《禮記·學記》:“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與韓荊州書》:“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青萍:劍名。結綠:玉名。)驅:
①策馬前進。《詩經·唐風·山有樞》:“子有車馬,弗馳弗驅。”②奔馳;快跑。《聊齋志異·狼》:“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③驅趕;驅逐。《左傳·桓公十二年》:“驅楚役徒於山中。”④驅使;役使。杜甫《兵車行》:“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⑤迫使。陶潛《乞食》:“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大:
(一)①與“小”相對。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戰國策·燕策二》:“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條狀物橫剖面大。《後漢書·光武帝紀上》:“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③擴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園囿,高其臺。”《陳書·周弘正傳》:“庶改澆競之俗,以大吳國之風。”④程度深;聲勢大。晁錯《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⑤誇張;誇大。《史記·高祖本紀》:“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貴的;重要的。《論語·顏淵》:“出門如敬大賓。”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論》:“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漢書·王吉傳》:“《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⑧敬詞。《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裴松之註引《江表傳》:“(魯)肅撫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輩分較長。古樂府《孤兒行》:“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稱呼祖父、祖母。《史記·留侯世傢》:“韓破,良傢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傢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歸有光《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11)表示超過。《戰國策·秦策》:“亦無大大王。”(12)不詳細,不準確。《新書·數寧》:“故聖之起,大以五百為紀。”(五百:指五百年。)(13)副詞。很;極。《史記·張丞相列傳(附申屠嘉)》:“(鄧)通小臣,戲殿上,大不敬,當斬。”[大夫]古代官職名。殷周時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級。秦漢時期,中央要職有禦史大夫、諫大夫、光祿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禦史大夫、諫議大夫等。清代稱高級文職階官為大夫,並非實職(武官則稱將軍)。[大王]對帝王的尊稱。《戰國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並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教:習。)[大方]專傢內行。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二·閨秀畫》:“三百年中,大方名筆,可與頡頏者不過二三而已。”(頡頏: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關漢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兒去,我大燒炷夜香咱。”[大夫]對醫生的尊稱。宋代醫官設有大夫、郎、醫效等。見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後一般寫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獲得好結果。)浪:
(一)①波浪。《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浪湧。”范仲淹《嶽陽樓記》:“濁浪排空。”②水波湧起。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湧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湧流的樣子。)③放蕩;放縱。《詩經·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傳》:“寅恥不就,歸傢益放浪。”④隨便;輕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見酒須相憶,將詩莫浪傳。”杜牧《罪言》:“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韓愈《秋懷》之一:“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蘇軾《贈月長老》:“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體滴落或流動的樣子。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觀《寄孫莘老少監》:“天上圖書森似舊,人間歲月浪如馳。”[浪浪]流動的樣子。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破:
①破碎;不完整。《荀子·勸學》:“風至苕(tiáo)折,卵破子死。”(苕:蘆葦類草本植物。)②破壞;打破。《史記·項羽本紀》:“皆沉船,破釜甑(zèng),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釜:鍋。甑:蒸飯器具。)③打敗;攻克。蘇軾《前赤壁賦》:“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④揭露;拆穿。范仲淹《宋故衛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銘》:“在郡未幾,破奸發伏,有神明之號。”⑤破亡;殘破。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⑥剖開;分開。《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⑦剖析;分析。黃庭堅《送吳彥歸番陰》:“摹書說偏旁,破義析名傢。”急:
①急躁。《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韋:皮帶。)又氣惱;發怒。②著急。屈原《離騷》:“忽馳騖以追逐兮,非餘心之所急。”③迫切;緊急。諸葛亮《前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④急需的、緊急嚴重的事情。《史記·五帝本紀》:“順天之義,知民之急。”⑤快;急速。《戰國策·趙策四》:“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呂氏春秋·處方》:“齊令周最趣章子急戰。”⑥逼迫;迫使。《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擊:
①敲擊;敲打。《楚辭·九歌·國殤》:“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枹:鼓槌。)蘇軾《石鐘山記》:“而陋者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②攻打;攻擊。《左傳·隱公九年》:“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祝聃:鄭大夫。衷:同“中”,中斷。)蘇洵《六國論》:“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③擊殺。《史記·項羽本紀》:“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④觸及;碰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持其璧睨(nì)柱,欲以擊柱。”(睨:斜視。)《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群:
①羊群;聚集在一起的禽獸。《詩經· 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②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淮南子·主術》:“千人之群無絕梁。”③成群的;眾多的。《左傳·莊公十二年》:“群公子奔蕭。”④眾人。《梁書·劉顯傳》:“聰明特達,出類拔群。”⑤同類;種類。《周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⑥會合;聯合。《漢書·刑法志》:“不仁愛則不能群,不能群則不能勝物,不勝物則養不足。”(養:給養。)⑦聚合。《荀子·非十二子》:“而群天下之英傑。”空:
(一)①空虛;什麼也沒有。《韓非子·初見秦》:“囷倉空虛。”宋玉《風賦》:“空穴來風。”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②不實;空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③白白地。《漢書·匈奴傳》:“兵不空出。”④天空;空中。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⑤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並無實體,都是空的。《般若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物質現象。) (二)kǒng 孔;洞穴。《周禮· 考工記·函人》:“眡(shì)其鉆空。”(眡:視。)《史記·五帝本紀》:“舜穿井為匿空旁出。”(三)kòng ①窮困。《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宜空我師。”(空:用如使動,使……窮困。師:眾;眾人。)《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回:顏回。庶:庶幾;差不多。)②缺少。《法言·問神》:“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酒誥》:《尚書》中的篇名。)白居易《春憶二林寺舊遊》:“最慚僧社題橋處,十八人名空一人。”③間隙;空子。《三國志·吳書·周魴傳》:“看伺空隙,欲復為亂。”④閑著;未被利用的。《史記·蕭相國世傢》:“上林中多空地。”(上林:苑囿名。)《論衡·命義》:“伯牛空居,而遭惡疾。”(伯牛:冉耕,字伯牛。空居:閑居在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