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心与线索
记叙文的中心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事实来表现的,这个事实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景或物。中心在文章中有两类不同的情况: 一类是把中心意思直接告诉读者。归纳时只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意思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意思。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意思,需要自己分析概括。归纳时可先把各段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情感等即可。概括中心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开头、结尾的概括性叙述句,也要注意从议论、抒情句中找中心句。
记叙文的线索,大致可分为六类,简称为: 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是有标志的,有的文章标题即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例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上面这段文字的线索是( )
A. 家庭 B. 母亲
C. 人物 D. 人物活动
[D]
▲这段文字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2. 结构与层意
记叙文的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写作的顺序体现着文章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总分、主次、因果、现象到本质等)三种。分析文章的结构,必须先总览全文,把握文章安排表达的顺序,再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段划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段落层次,进而弄清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层次划分,从内容上看,有四种划分依据。①从时间、空间的变化上来划分; ②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划分; ③按思想感情的变化点来划分; ④按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从形式上看: ①层次的或首或尾,出现的总括或总结这个层次内容的段落,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来; ②过渡段、过渡句承上启下,自然显示出层次; ③用表示关联或转折的词语作为开头,来显示层次; ④纵式结构的文章,按时间先后;横式结构的文章,按性质不同的问题、事件、或从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划分层次。层意的归纳一般从小到大,即从句子到自然段,再从自然段到整个层次,概括层意,既要内容全面,又要语言简明。
例如: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这段文字可分两层还是三层,为什么?
[分两层。第一层写了暮春中午的劳动很愉快,第二层写夏天晚上劳动之余的休息纳凉富有田园乐趣。]
▲整个段落的段意是什么?
[从事田园劳动的无穷乐趣。]
▲这段文字是按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
[季节、场景变换。]
又如: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层。……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
B. 两层。……“还要贵一点。”‖后来,……。
C.三层。……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还要贵一点。”‖后来,……。
D.三层。……“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还要贵一点。”‖后来,……。
[A]
▲请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店里了解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结果使他十分沮丧。]
3. 描写方法。
描写,根据对象可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风霜雪雨、花草树木等,也包括人为的建筑;社会环境,即时代背景,往往借助自然环境来表现。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的场景。
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之分。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人物来间接表现,烘云托月;正面描写则直接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心理感受来写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分析描写方法的答题要领是,必须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
例如:
①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 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 ——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②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③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第①段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 )
A.显示韩麦尔先生在这里教书时间长。
B. 交待韩麦尔先生的生活环境。
C. 暗示事件发生的时令。
D. 揭示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
[D]
▲从描写方法看,第②段文字主要是描写韩麦尔先
生的____,第③段文字主要是描写韩麦尔先生的____。
[①行动。②神态。]
▲文中的“我”是谁?请根据这三段文字概括出“我”的性格特征,并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加以印证。
[小弗朗士。他天真、顽皮而又懂事,例如他说:“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4. 修辞运用
选择词语、选择句式或者运用特殊的表达方法来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是修辞,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调遣语言上所进行的一切努力也是修辞。
修辞可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消极修辞就是准确、简明、达意地运用语言;积极修辞就是平常所说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格。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除了语言要求准确、简明、达意以外,往往借助各种修辞格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分析修辞,要注意把握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特点,从材料实际出发,分析词句和辞格,同时要注意使用修辞后在材料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例如: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首先领略了一个“绿”字,只凭这一点,已使我留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下列句子中的比喻句是( )
A. 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C.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D.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
[D]
▲这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什么特点? 并举例说明。
[根据事物的特点,准确选用词语,如“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绿得发蓝”、“布满青苔”、“碧澄澄的”、“飞珠滚玉”等。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如比喻: 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拟人:“绿意扑眼而来;夸张: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又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B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这样”所指的内容是写到文章的哪句话为止?
[写到“那是在学跳舞”为止。]
▲文中划线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夸张。B. 比喻。]
▲从结构上看,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具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
分享到:
记叙文的中心是通过具体记叙的事实来表现的,这个事实可以是人或事,也可以是景或物。中心在文章中有两类不同的情况: 一类是把中心意思直接告诉读者。归纳时只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意思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就是中心意思。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意思,需要自己分析概括。归纳时可先把各段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情感等即可。概括中心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开头、结尾的概括性叙述句,也要注意从议论、抒情句中找中心句。
记叙文的线索,大致可分为六类,简称为: 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是有标志的,有的文章标题即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例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上面这段文字的线索是( )
A. 家庭 B. 母亲
C. 人物 D. 人物活动
[D]
▲这段文字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2. 结构与层意
记叙文的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写作的顺序体现着文章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总分、主次、因果、现象到本质等)三种。分析文章的结构,必须先总览全文,把握文章安排表达的顺序,再分析文章各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联系紧密、意思接近的段划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段落层次,进而弄清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层次划分,从内容上看,有四种划分依据。①从时间、空间的变化上来划分; ②从描写对象的变化上来划分; ③按思想感情的变化点来划分; ④按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从形式上看: ①层次的或首或尾,出现的总括或总结这个层次内容的段落,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来; ②过渡段、过渡句承上启下,自然显示出层次; ③用表示关联或转折的词语作为开头,来显示层次; ④纵式结构的文章,按时间先后;横式结构的文章,按性质不同的问题、事件、或从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来划分层次。层意的归纳一般从小到大,即从句子到自然段,再从自然段到整个层次,概括层意,既要内容全面,又要语言简明。
例如:
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还是稠,中耕得深还是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这段文字可分两层还是三层,为什么?
[分两层。第一层写了暮春中午的劳动很愉快,第二层写夏天晚上劳动之余的休息纳凉富有田园乐趣。]
▲整个段落的段意是什么?
[从事田园劳动的无穷乐趣。]
▲这段文字是按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
[季节、场景变换。]
又如: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层。……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
B. 两层。……“还要贵一点。”‖后来,……。
C.三层。……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还要贵一点。”‖后来,……。
D.三层。……“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还要贵一点。”‖后来,……。
[A]
▲请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店里了解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结果使他十分沮丧。]
3. 描写方法。
描写,根据对象可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风霜雪雨、花草树木等,也包括人为的建筑;社会环境,即时代背景,往往借助自然环境来表现。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的场景。
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之分。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人物来间接表现,烘云托月;正面描写则直接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心理感受来写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分析描写方法的答题要领是,必须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出发。
例如:
①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 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 ——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②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③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第①段中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 )
A.显示韩麦尔先生在这里教书时间长。
B. 交待韩麦尔先生的生活环境。
C. 暗示事件发生的时令。
D. 揭示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
[D]
▲从描写方法看,第②段文字主要是描写韩麦尔先
生的____,第③段文字主要是描写韩麦尔先生的____。
[①行动。②神态。]
▲文中的“我”是谁?请根据这三段文字概括出“我”的性格特征,并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加以印证。
[小弗朗士。他天真、顽皮而又懂事,例如他说:“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4. 修辞运用
选择词语、选择句式或者运用特殊的表达方法来很好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是修辞,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调遣语言上所进行的一切努力也是修辞。
修辞可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消极修辞就是准确、简明、达意地运用语言;积极修辞就是平常所说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各种修辞格。记叙文要求形象生动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除了语言要求准确、简明、达意以外,往往借助各种修辞格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分析修辞,要注意把握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特点,从材料实际出发,分析词句和辞格,同时要注意使用修辞后在材料语境中的特定作用。
例如: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地来又匆匆地去。几天中我首先领略了一个“绿”字,只凭这一点,已使我留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下列句子中的比喻句是( )
A. 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B.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
C.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D.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
[D]
▲这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具有什么特点? 并举例说明。
[根据事物的特点,准确选用词语,如“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绿得发蓝”、“布满青苔”、“碧澄澄的”、“飞珠滚玉”等。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如比喻: 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拟人:“绿意扑眼而来;夸张: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又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B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这样”所指的内容是写到文章的哪句话为止?
[写到“那是在学跳舞”为止。]
▲文中划线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A.夸张。B. 比喻。]
▲从结构上看,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具有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
发布时间:2019-06-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chuzhongyuedu/153083.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