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1999年中考武汉题《对与错》

        阅读下文,回答1—5题。
        

对 与 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放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拼图,它就是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已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再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运用的表达方式有______、______。
        2.文中说“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在邮局前面,“姑妈”在混淆对与错上也有她的“口实”,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两条。(每条限15字内回答)
        答:①______。②______。
        3.本文最后一句中“因此”的“此”指代的是______。(用原文回答,限6字内。)“大人的秘密”的危害是______。(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
        4.整体把握全文后,说说“他固执地说”中的“固执”一词反映出“小侄子”和“我”(即姑妈)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别以4字短语概括)
        答:“小侄子”:____;“我”____。
        5.本文以“对与错”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请分别指出。(每小题限20字内回答)
        ①从概括内容上说,“对与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揭示主旨上说,“对与错”指的是____
        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记叙 描写。
        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人们不会在意装饰内容的正误。
        ② 即使错了,也不关小孩的事。
        第3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大人的秘密
        清除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第4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参考答案:
        坚持真理(或公理、正义)
        淡漠是非(或混淆对错)
        第5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参考答案:
        ①大人和小孩对待地图对错的不同态度
        ②赞扬(或肯定)小孩明辨是非(或坚持真理),批评(否定)大人淡漠是非(混淆对错)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2-2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chuzhongyuedu/153110.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