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A)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B)生物难以生存。大约在4亿年前,水陆变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C)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器”。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① 。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 ② 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让我们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1.从下边选择恰当的词用到横线处。缩小 萎缩 减少 气候 气温 温度
横线①处:____
横线②处:____
2.“所以”用到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才恰当?____处。
3.按要求说明画线句作用。从内容方面看,第一个画线句作用:
从结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作用:
4. 指出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
5.第二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 。
6.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选词填空。
答案:
①萎缩
②气候
第2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实际上是要确认说明对象的因果关系。
答案: C
第3题。考查句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答案:
第一画线句: 是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第二画线句: 承上启下 或: 过渡
第4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把握。
答案:
末段:“让我们……生态环境。”
第5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答案: 作诠释
第6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
答案: 逻辑顺序
分享到: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A)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很高,(B)生物难以生存。大约在4亿年前,水陆变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C)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器”。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① 。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 ② 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让我们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1.从下边选择恰当的词用到横线处。缩小 萎缩 减少 气候 气温 温度
横线①处:____
横线②处:____
2.“所以”用到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才恰当?____处。
3.按要求说明画线句作用。从内容方面看,第一个画线句作用:
从结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作用:
4. 指出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
5.第二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 。
6.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选词填空。
答案:
①萎缩
②气候
第2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实际上是要确认说明对象的因果关系。
答案: C
第3题。考查句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答案:
第一画线句: 是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第二画线句: 承上启下 或: 过渡
第4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把握。
答案:
末段:“让我们……生态环境。”
第5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答案: 作诠释
第6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
答案: 逻辑顺序
发布时间:2024-07-0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chuzhongyuedu/15318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