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丰富物候知识记载的著作,它成书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这篇著述不到400字,文辞古朴简练,但内容相当丰富。它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分别纪载着每个月中的天文、气象、物候以及重要的政事,特别是农耕、蚕桑、畜牧、渔猎等方面的活动。其中物候知识最为丰富,植物方面有木本和草本,动物方面有鸟兽、鱼和家禽,非生物界有天、地、风、云、江、河、湖、海等。如它对正月(相当现在江淮地区的二月)的物候和农事记载有:冬眠的昆虫苏醒了;大雁向北方飞去;野鸡振翅鸣叫(求偶);水温上升,鱼从水下向上游动,水面还有薄冰;菜园里韭菜长出来了;田鼠出穴活动;水獭捕食鱼类;柳树生出葇荑花序;梅、杏和山桃开花;鸡开始下蛋;和风不时吹来,天还有些冷,但冻土已开始消融;北斗七星斗柄朝下;修整农具,整理田界,开始耕田等等。这充分说明我国古代早已收集物候资料,并且按月记载下来,作为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时安排农业生产的依据。但是,《夏小正》中又有一些浅陋、错误、牵强附会的东西。比如,书中说下月鹰变成鸠,缟草(莎草的一种)已经结实;三月田鼠变成鹌鹑;八月鹌鹑变成田鼠;九月雀鸟入海变成蛤蚌;十月黑山鸡入淮河变为大蛤等。这些错误大都因为古人认识的局限,对一些物候现象停留在表面和直觉观察下,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实际上鹰和鸠都是候鸟,正月鹰去鸠来。缟草的花序很像果实,正里长出来的不是果实而是花序。说三月和八月田鼠与鹌鹑相互变化是因为三月田里鹌鹑很多,而田鼠尚未大量活动,八月鹌鹑少了,田鼠却大量活动,而田鼠和鹌鹑颜色又相近,其它附会之处也都是因为观察不深、不细、不实,而加以猜测、推断、联想,或是因袭前人说法。
我们不能强求古人,但应该总结祖先察物不精而生疏漏的教训:察物求知忌浅贵深,忌浮贵沉,忌粗贵细忌虚贵实,忌假贵真,忌草率贵认真,忌妄断贵察疑,忌人云亦云贵独立思考。要真切体察透澈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问题,一番道理,就必须变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下马看花,刨根问底,看个仔细,察个清楚,想个究竟,弄个明白。否则,难免见肌肤不见腠理,见现象不见本质,见假象不见实情,自以为知其然,实则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分享到:
我们不能强求古人,但应该总结祖先察物不精而生疏漏的教训:察物求知忌浅贵深,忌浮贵沉,忌粗贵细忌虚贵实,忌假贵真,忌草率贵认真,忌妄断贵察疑,忌人云亦云贵独立思考。要真切体察透澈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问题,一番道理,就必须变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为下马看花,刨根问底,看个仔细,察个清楚,想个究竟,弄个明白。否则,难免见肌肤不见腠理,见现象不见本质,见假象不见实情,自以为知其然,实则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发布时间:2024-08-1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yihanjiaoxun/165720.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