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们产生了飞上天空的想法,他们想象中的天帝和众神都能自由地往来于天地之间。到了春秋时期,造出了木鸢,使人飞上天有了可能。对于造木鸢之事,诸书记载有所不同。《墨子·鲁问篇》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墨子·墨子绪闻》、《韩非子·外储说》、《淮南子·齐俗训》都说墨子造木鸢,《抱朴子·应嘲篇》还说是“墨子刻木为鸡”。根据上面的记载,采取多数人的意见,可以说墨子造了木鸢。鸢和鹊、鸡相似,还是以叫鸢为好,因为早在《诗经》中就有“鸢飞戾天”的说法,说不定墨子正是要把这一想法变为现实。对于木鸢如何飞,说法也不尽相同。《鲁问篇》说是“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绪闻》说是“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唐人余知古收集古代史料写的《渚宫旧事》,还说“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我们推测:墨子(或公输般)在造车的基础上,又花了多年功夫,造出木鸢,是可能的,但并不十分成功,因此“飞一日而败”,或“飞三日不下”,墨子自己也说,造木鸢不像造车那样容易。至于“乘之以窥宋城”,那恐怕只是造木鸢的一种实用目的,并非可能。飞行尚且不能控制,又怎能“乘之”呢。不过,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已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制造技术,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造出了第一架“飞机”,比西方造飞机早二千多年。它的实用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高空军事侦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把人类“飞”的理想变为初步和科学。可惜的是,其法未传,没能按实用的目的,继续研究制造下去,而是以“玩”为目的,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纸鸢(风筝),由实用科技转到观赏艺术上去了。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一直向往并重视腾飞,也确实腾飞为一个世界上的伟大民族;但在实际的“飞”上,所走的弯路,恐怕是找不准“飞”的途径,又不能专心致志、坚韧不拔、一代一代的实干下去。木鸢的失传,就是一例。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一直向往并重视腾飞,也确实腾飞为一个世界上的伟大民族;但在实际的“飞”上,所走的弯路,恐怕是找不准“飞”的途径,又不能专心致志、坚韧不拔、一代一代的实干下去。木鸢的失传,就是一例。
- 上一篇:《墨经》中真理火花的泯灭
- 下一篇:古人遨游太空的畅想曲
发布时间:2023-08-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yihanjiaoxun/165724.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