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墨名家程君房、方于鲁之争

        明代,徽州地区文房用具的制作极其发达,笔、墨、纸砚各业兴旺,出现了许多能工巧匠,制墨业大军亦浩浩荡荡,人才济济,其中名家不乏其人,程君房、方于鲁就是两位佼佼者。
        程君房,字又博,别署还朴斋,宝墨斋,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他在总结前人制墨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调配墨的原料中胶与烟的比例,制作出的墨坚而可磨,色艳而不滞笔,有“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之誉。方于鲁,初名大滶,后以字行,改字建元,万历年间歙县岩寺人,通晓文墨,能作诗,他的墨不仅内在质量好,而且外观优益,最著名的是画彩墨,通体漆衣,加以敷彩,把色泽单调的黑色墨彩绘得光彩耀人,增强了墨的美术性、观赏性。
        有关程、方之争,明代麻三衡《墨志》、沈德符《飞凫语略》以及清代一些书籍均有记载,大致为方于鲁初在程君房家协助程君房制墨,深得其法,后在程君房的经济援助下,方于鲁自己独立门户,开设墨店,改善经营,在制墨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程君房的竞争对手。程君房为此怀恨在心、认为方于鲁忘恩负义,二人在墨业中角遂,为了战胜对手,于墨的原料、制作、图案均予改进和提高,并相继出版了两套带有广告性质的《方氏墨谱》、《程氏墨苑》,成为两套杰出的版画巨著。后程君房因杀人罪被捕入狱,方于鲁亦有从中作梗之嫌。
        程、方之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两人所处的嘉靖、万历时代,正是从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初,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崩芽最显著的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产生的竞争。程方之争带有资本主义商业竞争色彩,这种竞争,一方面推动了当时制墨业的发展,不仅相继出现了许多墨店,也编印出版了许多墨谱,墨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竞争也有阴暗的一面,为了达到高人一筹,会使出各种卑劣手段,这是资本主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贪婪罔极的丑恶本质。程、方中最终总有一方残败而走上绝路,伤害了两位制墨家的情谊。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yihanjiaoxun/16634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