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苏联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想纠正由于多年只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生产劳动所造成的大量中学毕业生既不能升学又不愿也不会从事实际劳动的偏向。经过30年代大力整顿之后,整个三四十年代苏联普通中学的任务,就是专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并且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还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五十年代以前全日制十年制中学生毕业生还不能满足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但到1954年之后,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在成倍地增长,很快便大大超过了高校的招生数。1957年完全中学毕业生数比1945年增加10.6倍,而大学招生数只增长了85.8%。这样大批中学毕业生不能升学。但他们无论在思想上、课业上和技术上又都无任何就业准备,也根本不喜欢体力劳动,不愿去工厂、农场劳动。而战后苏联的生产场所始终缺乏劳动力,这就造成了毕业与就业的矛盾。
所以苏联把1958年教育改革的着重点放在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上,放在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准备上。应该说,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在于它更多地注意到生产劳动这一方面,而忽视或偏废了知识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方面,对科学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有较大程度的消弱。其结果,学习年限延长了,而知识质量(教学质量)却下降了。劳动课时虽增加很多,而生产技术和职业劳动训练却基本上落实了。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又影响到高等学校招收学生的质量越来差,从而导致大学质量的下降,这种情况迫使1958年的教育改革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次课程改革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计划上大量增加了劳动教学的课时,却没有培养出相应的生产教学师资,没有为学校配备必要的生产教学设备。鉴于这个教训,80年代在普通学校开设《信息学和电子计算技术原理》课时,对于开设这门课所需的师资和设备作了周密的安排。
所以苏联把1958年教育改革的着重点放在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上,放在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为学生将来就业作准备上。应该说,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在于它更多地注意到生产劳动这一方面,而忽视或偏废了知识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方面,对科学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有较大程度的消弱。其结果,学习年限延长了,而知识质量(教学质量)却下降了。劳动课时虽增加很多,而生产技术和职业劳动训练却基本上落实了。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又影响到高等学校招收学生的质量越来差,从而导致大学质量的下降,这种情况迫使1958年的教育改革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次课程改革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计划上大量增加了劳动教学的课时,却没有培养出相应的生产教学师资,没有为学校配备必要的生产教学设备。鉴于这个教训,80年代在普通学校开设《信息学和电子计算技术原理》课时,对于开设这门课所需的师资和设备作了周密的安排。
- 上一篇:农村学校作用大条件差
- 下一篇:苏联人才外流日趋严重
发布时间:2024-10-0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yihanjiaoxun/170177.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