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是要求在文言文阅读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辨析、翻译文言文的特殊句式,而不是抽象地记忆其种类,机械地理解其用法。
        例: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 圣益圣。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小学而大遗。
        2. 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文是: ____。
        4.这段文字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其作用是: (20字以内回答)
        

(1999年浙江省高职考试题)


        简析: 第1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常用实词,第①小题中“之”的运用,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第②小题的“圣”是“圣明”的意思,形容词;第③小题中的“耻”是词类活用的类型,形容词转为意动,可译为“以……为耻”;第④小题的“遗”作“放弃”、“丢弃”解释。
        第2题是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正确答案: C
        第3题翻译时要注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句均是句子倒装。“或师焉,或不焉”,“师”不作名词,作动词,解为“从师”;“不”是通假字,本字是“否”。“或”一般解释为“有的”。
        第4题要写出文中采用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并限定在20个字以内。答案可以这样: 三种情况的对比,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8-1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yuedu/zhigaoyuedu/154057.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