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的曲《紫钗记·第三十四出·边愁写意》原文、赏析和鉴赏

汤显祖《【曲】·紫钗记·第三十四出·边愁写意》

【原文】

【北点绎唇】 (众边将上)紫塞飞霜,平沙月上,旌旗晃。剑戟排墙,拥定铜符帐

一声参佐发兰州,万火屯云映绿油。边铺恐巡旗尽换,山城欲过馆重修。咱们是朔方刘节镇部下,因李参军分兵回乐峰受降城,断截吐蕃西路,今夜巡塞各城堡,守瞭军人严紧伺候。(众应介)(众鼓吹灯笼拥生上)

【金珑璁】 万里逐龙荒,拥弓刀千骑成行。刁斗韵悠扬,画角声悲壮。锦盘花袍袖生凉,才起点报星霜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片月孤。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吹入小单于。自家本用文墨起家,翻以弓刀出塞,既有三军之事,岂无一夕之劳。分付将官军士,用心巡守。(众应介)(生)将帐门卷上,一望塞外风烟。

【一江风】碧油幢,卷上牙门帐,步上严城壮。汉旌旗数点灯前,掩映纱笼绛。远望火光,可是胡儿夜猎也? (众)非关猎火光,非关猎火光,是平安报久常。玉门关守定这封侯相。

回乐峰前了。

【前腔】 (生)那边厢,淡素铺平敞,堆积的凄寒状。敢是下雪也? (众)是沙也。是氤氲几垛平沙,似雪纷弥望。瑶池在瀚海傍,瑶池在瀚海傍,(众)梁园在古战场。筑沙堤等不得沙河将。

是受降城也。

【前腔】 (生)冷清光,气色霏微漾,晕影儿朦胧晃。敢是霜也?(众)是月亮。(生)步寒宫认得分明,不道昏黄相。衣痕上辨晓霜,衣痕上辨晓霜,(众)是嫦娥在女墙。照愁人白发三千丈。

(生)俺坐一会也。

【前腔】 据胡床(11),沙月浮情况。(内吹笛介)猛听的音嘹亮。(众)何处吹笛也? 这吹的是《关山月》也(12),是《思归引》也(13)。(众作回头望乡介)(指云)那不是俺家乡洛阳? 那不是俺家乡长安? 那不是他家乡陇头? (生亦作望乡掩泣)(众)被关山横笛惊吹,一夜征人望。家山在那方? 家山在那方? 离情到此伤,断肠声泪谱在罗衫上。

(王哨上)龙吟塞笛空横泪,雁足吴笺好寄书。禀参军爷,小卒是京师卢太尉府中王哨儿便是。因来刘节镇军中探取军情回京,可有平安书寄? (生)正好相烦,情书不尽,暂将屏风数折,对此清光,画出边城夜景,见咱凄凉也。秋鸿,取画笔丹青听用。(鸿上)《王会图》中开粉本(14),《阳关曲》里寄丹青。纸屏风蛾墨在此(15)。(生做画介)

【三仙桥】 阳关落照,尽断烟衰草。河流一线,那更鸿缥缈。边城上着几点汉旌摇,盼胡天恁遥。呀! 俺提起润生绡,拂拭些情泪落。还倚着路数分斜,随着素毫,展风沙蘸的个墨花淡了。屏风呵,一递递短长城,做不出叠巫山清晓(16)

待画这沙似雪,月如霜。

【前腔】却怎生似雪样偎沙迥杳,一抹儿峰前回乐。则道是拂不去受降城上清霜,看则是永夜征人沙和月长恁照。影飘飘碧濛濛把关河罩,幕寒生夜悄。四下里极目暗魂销,清寒似寂寥。这几笔儿轻勾淡绕,撇绰的暮光浮,隐映的朦胧晓。屏风呵,恁路数儿是分明,可引的梦沙场人到。

待画着征人闻笛望乡也。

【前腔】一笛关山韵高,偏趁着月明风袅。把一夜征人,故乡心暗叫。齐回首乡泪阁,并城堞儿相偎靠,望眼儿直恁乔。想故园杨柳,正西风摇落。便做洗边尘霜天乍晓,也心似嘹云飘,衡入遍《梁州》未了(17)。屏风呵,比似俺吹彻《梅花》(18),怎递送的倚楼人知道?

画完,题诗一绝:回乐峰前沙似雪(19),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诗已题下,王哨儿寄去也。(哨)自有回报。

【尾声】做不得李将军画汉宫春晓,俺这里卷不去的雪月霜沙映白描。趁着这一天鸿雁秋生早。(哨下)

(走报人上)乌鹊南飞终是喜,马首西来知为谁? 自家长安门走报的便是。来报李参军转官,不免径入。(见介)恭喜老爷,新奉圣旨,加秘书省清衔,改参卢太尉孟门军事,即日起程。(生)何因有此? 先赏报人去,便写书谢了刘节镇起程。(报)节镇刘爷也钦取还朝,总管殿前诸军事。(生)呵,原来如此!

西塞东归总战尘,画屏风里独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若见沙场愁杀人。

[注] ①铜符帐:主将的营帐。主将出征时朝廷颁有铜质信符,故称。②绿油:绿油幢,军幕。下文碧油幢同。③朔方:唐方镇名。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节镇:方镇的最高长官节度使。④回乐峰:当作回乐烽。在灵州回乐县(治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受降城:亦在灵州回乐县境内。⑤龙荒:泛指我国北方荒漠地区。龙,指匈奴祭天处龙城。荒,荒服。⑥起点:初更时候。点,更点。⑦瀚海:大沙漠。⑧梁园:古代著名别墅园林,汉梁孝王所筑,故址在今河南开封西南。⑨寒宫: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中宫殿。⑩女墙:城上的矮墙。(11)胡床:一种坐具,可以折叠。又称交椅、交床。原为胡地器具。(12)关山月:汉横吹曲名,为伤离别之曲。(13)思归引:琴曲名。一曰《离拘操》。(14)王会图:唐贞观年间有异族酋领入朝,诏令画师阎立本绘为图像,称《王会图》。粉本:画稿。(15)蛾墨:本指画眉之墨。女子之眉称蛾眉。(16)巫山: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记楚先王游高唐,梦一女自称“巫山之女”,自荐枕席,与王交欢。后因以巫山事指代男女欢爱。(17)衡(zhūn):真,尽。入遍:即曲遍,亦即大曲。唐代大曲由若干“遍”组成,故称。梁州:唐大曲名,由西凉传入。(18)梅花:指乐曲《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19)“回乐”句:此为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七绝的首句,“峰”原作烽。

【鉴赏】

这是一出李益的戏。向来评论《紫钗记》者都不大注意李益这个人物。汤显祖自己说:“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紫钗记》题词)这是就对情的痴迷执着程度与小玉相比而言。与霍小玉相比,李益在维护自己的权益方面的确显得有些怯懦,少有作为。但从整体而言,作者刻画的这个李益要比霍小玉形象更为丰满。他不仅多情、重情,而且是一个在军事上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更主要的是,作者把他写成了一个真正的诗人。

将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婚恋题材主人公的作品并不鲜见,《琵琶记》中的蔡伯喈,《荆钗记》中的王十朋等都是。但在传奇里,只是用了他们的姓名符号,其故事与历史人物几乎完全无关。小说《霍小玉传》的那个男主人公,就是生于陇西,进士及第,作过郑县尉,有过“多闲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甚至有“妒痴尚书”之称(《唐才子传》)的不良记录的李益,这个李益也就是那个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诗人李益。但对后者小说基本舍弃了。那个李益无论情节或性格都缺少诗人的质素。而《紫钗记》中运用了生活中的李益的一些事迹作为素材。《唐才子传》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李益)二十三受策秩,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励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汤显祖据此构思了卢太尉为报复将李益派往边关的重要关目,写了《陇上题诗》、《高宴飞书》、《河西款檄》、《吹台避暑》、《边愁写意》、《节镇还朝》等一系列的戏。其中《边愁写意》正是把李益作为边塞诗人来写的。这就使整个作品的背景更加广阔,生活内容更有现实性,李益的性格也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爱情内涵更加美好,小玉的痴情价值因之更高。这是汤显祖的一大成功。

《边愁写意》写了李益画屏题诗和托王哨儿寄屏(结尾处交待了蒙旨还朝,不是本出重点)。这是从李益的著名绝句《夜上受降城闻笛》化出来的一出戏。在此之前的《陇上题诗》一出里已经化用了李益的另一首名作《过五原胡儿饮马泉》,但与本出不同,是将写诗的过程作为情节穿插,并非演绎诗意。本出用了李益两首诗,其一是《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也是一首边塞诗。止于引用,没有多所发挥,而于《夜上受降城闻笛》则将诗意全部调动出来,作了最充分的展开。李益的边塞诗作不少,汤显祖选中了《夜上受降城闻笛》,一是它的画面特别鲜明,可以作为李益观赏景色和作画情节的依据;二是诗的主题是征人望乡,与本出戏需要表达的情感相合。

全出十支曲,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从【北点绛唇】到【一江风】三曲,写了塞上军营的风光。在紫塞平沙的背景上,视觉中近处出现了旌旗、剑戟、营帐、灯笼,远处出现了一片火光,听觉中出现了刁斗、画角与秋风的凄厉之声,……一派整肃森然的战场气氛。李益的警惕,更增加了军情紧张感。边塞军旅的情景在此得到了清晰的描画。袍袖生凉,夜已深沉,人物自身对天气和温度的切身感受,增强了真实感。虽是以抒情写景为主的场次,作者还是注意了情节的严密合理,比如士兵报告火光是平安信息,后面李益有观赏景色和作画吟诗的闲情才成为可能。

以下三支【一江风】,第一支【前腔】描写“沙似雪”,第二支描写“月如霜”,将诗意转换成人物眼中的景色。这正是表达方式从诗歌到戏剧的转换。它们不再是客观描述和比喻,而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李益看到“淡素铺平敞,堆积的凄寒状”和“气色霏微漾,晕影儿朦胧晃”的景物,误以为是雪,是霜。月光下的沙漠,沙漠中的月光是那么逼真,那么美丽,又那么凄凉。雪和霜,不仅使画面有了颜色,也有了温度——给人以凄寒之感。诗歌中简炼的语言描写出来的景色,在可以展开铺叙的曲中得到了丰富。“瑶池在瀚海傍,梁园在古战场”,“衣痕上辨晓霜,是嫦娥在女墙”,是描述,也是幻觉,在真实中更增加了几分神秘感。第三支【前腔】则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诗意描写情节化了,也具体化了。笛声传来,是著名的思乡曲《关山月》、《思归引》。一夜征人尽望乡的“乡”在士卒的心中就是洛阳、长安。李益也作望乡掩泣,并用“被关山横笛惊吹,一夜征人望。家山在那方”对情景作了概括,诗意落到了实处,得到了强化,也有了戏剧性。

以下一直到【尾声】是作画题诗的过程。画的也是这首诗的诗意,但作者注意了避免重复。在【三仙桥】中,景物描写增加了阳关落照,断烟衰草,河流、鸿雁、边城、旌旗……增加了绘画过程的叙述,而挥毫泼墨又与情感融为一体:“俺提起润生绡,拂拭些情泪落。还倚着路数分斜,随着素毫,展风沙蘸的个墨花淡了。一递递短长城,做不出叠巫山清晓。”【前腔】(却怎生)一曲是“沙似雪”、“月如霜”的再现,但也不是重复,它是画中的雪沙霜月,是画中的清寒寂寥。【前腔】(一笛关山)写画中的征人在笛声中望乡,所以不在动作,而在形象:“齐回首乡泪阁,并城堞儿相偎靠,望眼儿直恁乔。”更重要的是这几曲写李益已不是一般的思念家乡,而是思念家中的小玉了。他遗憾自己能画出长城,却画不出“巫山清晓”;他希望画的塞上美景,能“引的梦沙场人到”,他希望吹奏的乐曲,能“递送的倚楼人知道”。这里的“巫山清晓”用的正是巫山云雨典故,这是回忆他们往日欢情的含蓄表达。“梦沙场人”、“倚楼人”当然都指那个思念着他的小玉。

作者写李益画完之后才题诗,也就是到此时《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才诞生,表明诗人是在充分感知了客观世界,引起了情感的强烈波动,才写出了这首诗。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篇形象化的诗歌创作论。但它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为了完成李益这个诗人形象的塑造。

应该说,《紫钗记》不仅仅写了诗人李益,更塑造出一个唐代边塞诗人的形象,并通过边塞诗人的生活和性格写出了大唐气象,把唐代的诗歌精神注入了戏剧。汤显祖不仅仅是作为戏剧家,而且是作为诗人、学者在写作《紫钗记》,作者这几方面的涵养在作品中相得益彰。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2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zuozhe/mingdai/tangxianzu/197980.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