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属河北)人。很年轻就考中了进士。武则天时的宰相,处事圆滑,人称“苏模棱”。诗歌创作与李峤齐名,有“苏李”之并称。火树:悬挂了很多点燃的灯的树。合:连成一片。星桥:秦时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上建有七道桥,上应北斗七星,每道桥用铁锁控制。这里是解禁的意思。秾李:比喻歌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落梅:即《梅花落》,乐曲名。金吾:主管京城治安的长官。玉漏:形容计时器精美。
入选理由:
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可以作为一个节日的代表作的作品,如寒食节的“春城无处不飞花”(韩[[!NFDA1]]),清明节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中秋节的“明月几时有”(苏轼)等。正月十五就是这一首了。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完美的诗,因为它宣扬的就是完美。首先是形式上的完美,八句对偶,突出整体一致的美,好像诗中的任何人都快乐一样,没有例外。第一联写正月十五夜一片光明,什么禁令也没有了,除了观灯,就是玩乐;第二联以暗衬明月,明月就更是清光一片,马蹄踏起的灰尘已经在月光下看不见了,只是感觉中的灰尘而已。灰尘似乎也受了欢乐的感染,只在暗中动动而已,知趣地不坏人游兴。这样的节日中,月亮自是不可少的朋友,她与人亲近,善解人意,与任何人都友好;第三联写最美的风景,要集中特写。美丽的姑娘们是最能让人动情的,她们天生就是美,何况还锦上添花地打扮了一番,要刻意展现美呢。音乐是生活中不可少的东西,在这美好时刻,只有经典名曲才能煽情助兴。《梅花落》,表现无限情思的曲子,它将人带入男女相思的缠绵,带向星空,带往无边的天地;六句已经将欢乐写到了极点,可最后两句还要把时间拖住,让正月十五的夜无限延长,让狂欢的欲望无限膨胀,这就是极点中的无限,感情的无限逍遥。极点和无限在八句对偶句式的约束中无限延伸,这就是“戴着镣铐跳舞,却跳得那样自如”。
诗人的对偶技巧也很经典,一是有四句用反对,“合”和“开”,“暗”和“明”,“去”和“来”,而且对得自然,让人一点也没有感觉是在有意使用反对逞才。二是借对的运用。所谓借对,就是将此事物借作彼事物对偶,最常见的是借声音和借颜色。此诗竟多达两处:一是“落梅”是乐曲名,与植物中的桃李各不相干,但“梅”在这里就借来对“李”,变成了同类的花朵了。二是“金吾”是官名,与有玉装饰的器具“漏”各不相干,但“金”在这里正好对上“玉”,不仅类属,连颜色都对上了,真是妙合天然。难怪当时几百文人同写这个题目,唯此诗被称为“绝唱”(参看唐人刘肃《大唐新语·文章》)。促成此诗成为“绝唱”的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此诗中对声光色的描写能让人痛快淋漓地宣泄感情,充分自由地放飞心情。换句话说,此诗在声光色上大做文章。正月十五夜放灯,又有天上的月,灯海天光,不得不写,但以暗衬明就是作者的妙用了。光有光还不行,还得有色,彩灯有色,更突出的是美女的色,所以作者要重笔写。光有光色还不行,还得有声,那些美丽的女子其实已是无声胜有声了,她们充满青春活力的笑声不是此起彼伏于火树银花之中了吗?还有经典音乐名曲,将人引向高潮,与心灵撞击的乐音一直回旋在澄澈的月光之下。最后,催人的漏声尽管在阴暗角落里,似乎听不见,但诗人却要让它来点缀,让它来反衬“欢娱嫌夜短”的心情,突出正月十五夜的花好月圆。
-
李清照《一剪梅》
[2019-05-13]
-
蒋 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019-05-13]
-
王 粲《七哀诗(其一)》
[2019-05-13]
-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2019-05-13]
-
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