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2024-03-17 可可诗词网-经典诗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生卒年不详,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中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他与宋之问对格律诗的形成颇有贡献,当时并称“沈宋”。补阙:官名,乔知之当时任此官。寒砧:制作寒衣的捣衣石。辽阳: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古代的东北边防要地。白狼河:在今辽宁境内。丹凤城:指京城。流黄:黄紫相间的丝织品,这里指女子所居处的帐帏。一说指女子所捣的寒衣。

入选理由

诗歌的内容虽说没有新意,但它却是初唐时期出现的形式完整的七言律诗。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很多,有标作《古意》的,有标作《独不见》的。根据这里的标题,又可理解为是一首献给长辈或有地位的人的诗,谓“古意”就有点内容“纯属虚构”的意味了,关键是看“我”的写作才华。本篇的内容一无可取,完全没有新意。写闺中思妇的寂寞相思,写她们的孤独愁苦等,早已是六朝时文人诗歌,尤其是梁、陈时“宫体诗”司空见惯的内容,而且是写得细腻入微的内容了。不过本篇的形式倒是很值得在意。唐代的格律诗主要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几种形式,而前三者都比七律出现得早。七律的形式定型于初唐,但究竟是初唐的什么时间却不确定。本篇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例子。全篇每句、每联,更重要的是联与联之间(粘连)的平仄讲究都做到了(只有“独不见”三字仄声,当时并无“三平调”规则),也就是说全部合乎格律。有的地方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是为了合平仄而作的调整,如“谁为”两字,正常的汉语词序应该是“为谁”,即“为了谁”的意思,但用正常的词序“为谁”,就与后面的平仄不合,所以作者有意作了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