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炯《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杨炯(650-?),华阴(今属陕西)人。11岁举神童,后授校书郎,在京城做了几任小官,因讽刺朝廷官员矫饰风气,被贬为地方官,卒于盈川(今四川筠连)令。“初唐四杰”之一。有《盈川集》。烽火:指战争。牙璋:象牙或玉做的兵符,一分为二,一半留朝廷,一半由出征将帅掌握。凤阙:代指京城。汉代的皇宫建章宫上面装饰有铜凤。龙城:本是汉代匈奴祭天的地方,这里指敌军大本营。百夫长:低级军官。
入选理由:
一首驰骋想象的好诗;表现“初唐四杰”不满现实、个性张扬、年轻气盛的名篇。
诗词赏析 《从军行》是乐府诗,从古到唐写这个诗题都与军事战争有关。
本篇写从军打仗,从战争爆发写起,再写受命出征,一直写到包围敌军,展开生死大战的内容。精彩处写得大雪寒冻,连军旗上的图画色彩都变得模糊不清,好像色彩都冷得快要掉下来了;大风大沙猛烈,连敲鼓进军的声音都被压得低沉而听不清了。战斗激烈而残酷,好像作者真是身临其境一样,是写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其实不然。这只是他不满现状(作者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想象而来的投笔从戎的画面而已。但是他写得那样真切,实在让人感叹才子的头脑无所不能。为什么说这幅画面是未然的想象,而不是已然的经历呢?诗的最后两句愤慨之语告诉了我们:我宁愿去做一名带领一百人冲锋陷阵的小军官,也胜过现在只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小官。有一点可以补充说明,作者的仕宦经历最高限是盈川县令。写此诗的确切年代虽不可考,但他有低级的文职官衔是可以肯定的,否则就不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武职“百夫长”。如果写诗时他只是一个白丁,那么相应的表达就只能是从军、投军,如李贺的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那样,不会触及军官的概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后两句的主题意义,那正是“初唐四杰”心志很高,自感才能优秀而又人生不顺的不平心声。
-
李清照《一剪梅》
[2019-05-13]
-
蒋 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2019-05-13]
-
王 粲《七哀诗(其一)》
[2019-05-13]
-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2019-05-13]
-
王 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