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玉《九辩(节选)》

2025-01-01 可可诗词网-经典诗词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 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慄兮,若在远行;

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 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宋玉:生卒年不详,楚国人,略晚于屈原,据传是屈原的学生,生活在战国末期。除本篇外,他还有《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文章。憭慄:凄凉。泬寥:空旷。收潦:静止不动的积水。憯:悲伤。增:层,反复地。坎廪:坎坷。廓落:空虚孤独。友生:朋友。“生”是语助词。廱廱:雁叫声。鹍鸡:一种像鹤的飞禽。啁哳:声音细碎而杂乱。亹亹:运行不停。蹇:发语词。


入选理由

开创“悲秋”文学的作品;描写涉及了景物、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形象鲜明,细腻入微,难怪有人认为中国文学称得上真正的描写是从宋玉开始的。

诗词赏析 《九辩》是一首长诗,是模仿屈原的风格所写的作品,有些词句甚至直接来自屈原的作品。因此就其价值而言,是虽长而无益。不过开头部分描写秋天,秋景秋色秋声,尤其是秋意,与人心通感的秋意,却是屈原作品中完全没有的。这种新意即本诗的价值所在,而且这新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悲秋”作品形成滚滚洪流。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杜甫的《登高》,就是典型的悲秋诗歌。

《九辩》是抒情较为细腻深刻的作品,它将作者的人生感受,特别是孤独凄凉的境遇,作了充分的表达,如“薄寒之中人”,“羁旅而无友”等。这些情感都集中在一己之私上,集中在个人的小环境里,与屈原那些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作品固然不能比,但从艺术的角度讲,表现一己之私、局限于小环境的作品未必就没有震撼力。中国之所以有数不清的悲秋作品,就是因为诗人、作家们在漫长的古代社会没有经济及人格的独立性,他们的依附性决定了其人生不稳定的走向:奔走京城、奔走他乡;幕僚、参谋等身份;遭贬、受排挤、丢官;甚至屡试不中,一生终老篱下,形成了人生的基本印迹。因此一旦有此经历时,心中的忧愁苦闷便需要排遣宣泄。“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品,特别是诗歌,就成了最好的沟通渠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老病有孤舟”,“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尽是孤独感伤共鸣的心声,都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它们都像《九辩》里的情感:真实。真实是动人的前提,《九辩》的动人还有一个写作上的特点,那就是将景物和谐地融进了抒情之中。秋水秋山,大雁叫声,蟋蟀夜行,一切都与寂寞凄凉统一,而我们却读不到作者刻意将这些安排入诗的痕迹,这就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