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一)
光武中兴兴汉世①,上下相承十二帝②。
桓灵无道宗社堕③,阉臣擅权为叔季④。
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⑤。
豺獭虽驱虎狼入⑥,西州逆竖生淫凶⑦。
王允赤心托红粉⑧,致令董吕成矛盾。
渠魁殄灭天下宁⑨,谁知李郭心怀愤。
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⑩。
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
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11)。
生灵糜烂肝脑涂(12),剩水残山多怨血(13)。
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14)。
人君当守“苞桑”戒(15),太阿谁执全纲维(16)。
【释词】
①光武中兴:光武,即光武帝刘秀。西汉衰亡,刘秀在农民起义破坏旧政权的基础上,扩大自己的势力,建立了东汉王朝,他在位二十多年,从吏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皇权,使刘氏王朝复兴,史称“光武中兴”。
②十二帝:东汉自光武帝到汉献帝,延续了十二代皇帝。
③堕:毁坏。
④叔季:叔世、季世简称。国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魏书·释老传》:“叔季之世,暗君乱主,莫不眩焉。”
⑤社鼠:社庙中的老鼠。比喻仗势作恶的小人,这里指擅权的阉党。
⑥豺獭(ta):豺、獭是两种野兽。豺性残暴,獭性贪食。比喻贪婪残暴的人。
⑦西州:即东汉三国时的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而称西州。逆竖:叛逆之徒,指董卓。
⑧红粉:借代女性。
⑨渠魁:首领。多指敌对或叛逆者的首领。殄(tian)灭:消灭,灭绝。
⑩饥馑:饥荒。谢灵运《白石岩下径行日》:“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11)金瓯:古代盛酒的器皿。又作国土的美称。张维屏《雨前》:“早筹全策固金瓯。”
(12)生灵:也作生民,指人民。张可久《卖花声·怀古》:“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13)怨血:怨恨和血污。
(14)黍离:《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小序》说:西周灭亡后,东南大夫过旧都镐京,见宗庙宫室毁坏,废墟长满禾黍,触景生情,感伤不已,彷徨不忍离去而作了这首诗。后人便以黍离为哀伤亡国之辞。
(15)苞桑:桑树的本干。《易·否》:“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后世以“苞桑”比喻根基牢固。
(16)太阿:古宝剑名。相传春秋时欧冶子所铸。这里比喻权柄。纲维:法制,法纪。纲,大绳;维,连结。泛指纲纪,法制。
【赏析】
李傕、郭汜把持朝廷,横行无忌。太尉杨彪为削弱二人的势力,用反间计使二人反目,互相残杀。李傕乘势劫持天子,汉献帝大惊。小说家在此以诗叹息汉家二百年社稷毁坏,朝纲不整。
这是小说中出现的第一首以小说家身份和口气所写的诗。诗的内容是咏史,分为两部分:一曰叙史。围绕着董卓之乱这一中心,将前前后后发生的历史事件用极凝练的语言概括出:桓灵昏庸,宦官专政。何进无谋,引狼入室。董卓暴虐,王允除奸。李、郭叛乱,上下涂炭。总之,董卓之乱开启了豪族混乱的局面,吹响了东汉王朝的丧音,从此“英雄割据分山河”。二曰感怀。“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在悲叹现实的同时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统一,固金瓯,守“苞桑”,“全纲维”。与诗的开头“光武中兴”遥相呼应,突出了诗的主题。这是一般常见的咏史结构。咏诗部分以历史素材为寄托,感怀部分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抒发情感,并寻求隐括史实和咏怀之间的统一。
从诗中可以窥探小说家的历史观:十分强调正统,而且还把“理”作为判断政权正统与否的标准。那么何谓“理”,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中明确了两点:一是得天下首先应该“正”,如“高帝以除暴秦、击楚之杀义帝者而兴;光武以诛王莽而克复旧物;昭烈以讨曹操而存汉祀于西川,祖宗之创之者正”。另一是“子孙之继之者亦正”。按照毛宗岗这“理”去审视东汉末年的历史,别说董卓乱政了,即使汉桓帝、汉灵帝这样的龙子龙孙,也属于“继之者”不正之列,非正统也,因此怒斥道:“桓灵无道宗社堕。”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批评,是结合历史和社会学批评而进行的文学批评,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了解他修定《三国演义》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