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之死
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
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①。
劫寨将轻骑②,驱兵饮巨瓯③。
神鸦能显圣④,香火永千秋。
【释词】
①仇雠(chou):敌人、仇人。欧阳修《伶官传序》:“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将:动词,带领。
③巨瓯:盛酒的大杯。瓯:小盆,引申为大酒杯。
④神鸦:啄食祭品的乌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俚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赏析】
甘宁是东吴杰出的将领。小说家在孙权进剿黄祖,鼎足江东,与魏蜀征战的历史背景下,选择了几个典型细节,极其生动地刻画了甘宁的性格特征。这首诗安插在甘宁之死的情节中,对甘宁的故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成为一篇小型叙事诗。
“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少有气力,好为游侠,颇通史书。年轻时曾聚合亡命之徒,纵横江湖之中。“尝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皆称‘锦帆贼’。”他后悔前非,改恶从善,带领八百僮客投奔刘表,本想建立一番功名,哪知刘表视他为江湖劫贼,不以重用。他也看出刘表好虚不实,终无所成,便打算投奔孙权,却在江夏为黄祖留下。黄祖都督苏飞屡荐甘宁,可黄祖以“劫江之贼,岂可重用”而不礼遇。苏飞知黄祖之意,便又推荐他做了邾县长后,才得脱投奔孙权。
“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孙权江夏用兵,大获全胜,杀了黄祖,活捉苏飞,终于为父亲报了仇。孙权派人做了两个木盒,用来盛黄祖和苏飞的头,祭祀先考。“苏飞在槛车内,密使人告甘宁求救。宁曰:‘飞即不言,吾岂忘之?’”“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之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 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甘宁此举把两个政治集团中的一对敌我矛盾化解了,他靠的是自己的功勋和情义。同样,他靠自己的救人之恩和胸怀大度,又化解了凌统与自己结下的杀父之仇。在大会文武庆功祝酒时,“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后被孙权劝住。又有一次庆功夺皖城的酒宴上,“酒至半酣,凌统想起甘宁杀父之仇,又见吕蒙夸美之,心中大怒,瞪目直视良久,忽拔左右所佩之剑,立于筵上曰:‘筵前无乐,看吾舞剑。’甘宁知其意,推开果桌起身,两手取两枝戟挟定,纵步出曰:‘看我筵前使戟。’”吕蒙一见大惊,赶忙持刀操盾,置身其间,把二人分开了。孙权得知,慌忙上马,直至筵前,才避免了一场格斗。但甘宁并未记仇。一次乐进和凌统阵前交战,曹军放冷箭,正中凌统坐骑,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连忙持枪来刺。枪还未到,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射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凌统得救,回寨拜谢孙权。孙权说:“‘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甘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这一联诗记叙了两件事,表现了甘宁有恩必报,胸怀大度,善解矛盾。
“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这是写甘宁百骑夜袭曹营。已在第六十八回“百翎贯寨”一诗中赞美了他的胆略和勇气。而这联诗却从另一个角度,叙写了甘宁作为一名将军,善于激励士气。当时甘宁提出百骑夜袭曹寨,部下一个个“面有难色”。甘宁见状,拍案而起,怒此曰:“我为上将,且不惜命;汝等何得迟疑!”其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使众人深受感动。接着他将孙权所赐的酒肉与百人共饮食尽。甘宁身先士卒,英勇果敢,来激励部下的士气,取得了奇袭一战的成功。
遗憾的是这位屡建奇功的东吴将领之死,却是如此的平淡无奇。刘备率八路大军征吴,势不可当。甘宁正在船中养病,听说蜀兵大至,火急上马,恰遇番王沙摩柯,被沙摩柯射中头颅。甘宁带箭西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吴王闻之,哀痛不已,具礼厚葬,立庙祭祀。小说家给甘宁的最后形象,连诗作者也隐隐透出为之不平,只好用祝愿的口吻写下对甘宁的怀念:“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