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所办规模最大的兵工厂。1865年李鸿章建于上海。李鸿章购买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其原设于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合并,建成江南制造总局,同年,容闳受曾国藩之托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也运交该局。洋务派官僚丁日昌兼任总办,以美国人科而任总监工,雇用洋...
同文馆是洋务派为培养、训练办洋务人材而专门设立的机构,是总理衙门的下属机构。1862年恭亲王奕訢奏请设立的“洋务学堂”。因地址在北京,故又称“京师同文馆”。开办之初为外语学校,专限八旗子弟,年在十三、四岁以下的入学,中间也曾一度招收汉人子弟,但名额有...
海军衙门于1885年设立,以醇亲王奕 为总理大臣,奕劻、李鸿章为会办,但实权掌握在李鸿章手中,此后李鸿章大力扩充一直由他控制的北洋海军,以巨款向国外购买铁甲战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共有舰只二十二艘,其中包括两艘铁甲舰。淮系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
《蒲安臣条约》又称《中美续增条约》或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款》。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AnsonBurlingame)卸任。次年,经他自荐,清政府授其“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头衔,率领“中国外交使团”出访欧美。该使团成员有中国官员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
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等,1861年在北京设立。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而设立的中央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主要任务是办理外交,也经管通商、海防、军务、关税、各地机密事宜和各国新闻等事务,后来甚至主管工厂、开矿、筑路、购买和制造枪械军火、派遣驻外使团和留...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出现的。他们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代表人物是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
总税务司是清政府管理海关税务的最高行政官员。根据1858年订立的《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各口划一办理”,列强遂强行要求将中国各海关都仿照上海海关管理办法,实行“统一办理”。1859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总税务司署,按照英国建议,任命英人李泰国(Hor-at...
同治元年(1862)二月,法国教士罗安富得到清廷允许在江西南昌传教。当时,南昌人民对外国传教士的种种劣迹早有耳闻,遂在豫章书院集会表示反对,并散发揭露传教士罪行的檄文。罗安富向江西巡抚沈葆桢进行控告,因此更激起了当地人民的义愤。遂聚众将南昌的两座教堂...
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天津、牛庄、登州(后改烟台)三口通商事务,最初,由奕訢的得力助手崇厚担任。三口通商大臣从1870年起改称北洋通商大臣,例由直录总督兼任。北洋长期为李鸿章淮系...
清朝宫廷内部发生的一次政变。1861年8月,咸丰帝病死于热河行宫,遗命让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摄政辅佐。西太后和奕訢都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对肃顺等人极为不满。于是他们勾结在一起,策划篡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奏,请...
南洋通商大臣简称南洋大臣,隶属于总理衙门。原为五口通商大臣,1844年设立于广州,是鸦片战争后,办理对外事务而设的,先后由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兼理。1861年划归总理衙门管辖。1866年因通商已扩张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例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和长...
1862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塔城讨论西部边界的具体划分。谈判时,俄方代表蛮横无理,硬要清政府完全按照他们提出的划界方案签字画押,声称“如不照此办理,稍有更改,立即回国,只好派兵强占”。清政府在沙俄的威迫下,不顾边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地方官员的抵制,于...
《中俄北京条约》是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1月14日,沙俄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的军事压力,借口“调停”有功,并以“兵端不难屡兴”相威胁。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耶夫(ИиколайПавлович ИгнатЬев)...
势力范围也叫“利益范围”。指帝国主义列强在进行侵略扩张时,在一定的地区各自划分的政治经济利益范围。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划分“势力范围”。1898年,德国租借了胶州湾,取得了在山东境内两条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三十里以内地区的开矿权...
租借地是帝国主义国家侵占弱小国家领土的一种形式。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强行取得的、供其在一定时期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如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于北京,取得胶州湾海面及青岛的租借权,租期九十九年。1898年3月27日沙...
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之际,于1858年5月28日将兵舰驶至爱珲,用武力要挟和外交讹诈手段迫使清政府黑龙江将军奕山与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цЧМуравЬе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是:黑龙江北岸中国六十多万...
英法侵略军进北京后,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这是1860年10月24日、25日清朝钦差大臣奕訢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James Bruce, Earl of Elgin andKincardine)、法国全权代表葛罗(Jean Baptiste Louis Gros)在北京分别签订的。条约规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于六月十七日攻占大沽炮台后,大举进犯天津。义和团领袖曹福田、张德成率众两万余人进行抗击,曾重创侵略军。七月上旬,清廷执行镇压义和团的政策,任李鸿章回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宋庆为帮办北洋军务大臣。清军对义和团猛烈进攻,八...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大肆抢劫。为了消灭罪证,于18日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圆明园是清朝皇室的一座别宫,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所组成。经营一百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聚古今艺术珍品而建成的壮丽宫苑。圆明园藏有各种无价的珍宝,稀世的典籍,著名的历...
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一种形式。他们强迫中国在通商口岸内划出一定的地区作为他们直接管理的地方,实行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以外的统治制度。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于1845年11月和苏松太道员宫慕久议定,将黄埔江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