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规定这种待遇的条文称“最惠国条款”。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给予的,其享受范围可以由缔约国双方协议确...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与英法联军的最后一战。张家湾一战,清军败退,英法联军乘胜追击,一举占领郭家坟和通州城。1960年9月21日,联军自郭家坟分兵东、西、南三路对八里桥清军发动攻击。当时驻守八里桥的清军有三万人,其中马队近万人。为了对付联军...
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27日,清政府的代表桂良、花沙纳在天津与英、法签订的。11月,英、法又迫使清政府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
一国的进出口关税要同别国协议商定。有多边协定关税、双边协定关税和片面协定关税。但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无法享受平等的协定关税,外国侵略者总是强迫中国接受片面的协定关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
指帝国主义国家在一些弱小国家的全部侨民都不受当地法律的管辖,而由本国领事按本国法律处理,是侵犯弱小国家主权的行为。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法,中国无权判决,须由英国领事根据英国法律来判决。1844年订立的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规定,...
大沽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三次战斗。1858年5月20日,英、法军舰闯入白河,突然炮击大沽炮台。清军英勇抵抗,沙春元、陈毅殉国。由于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谭延襄率先逃跑,大沽炮台终于失陷。英、法联军沿河而上进犯天津,清政府被迫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勾结土豪及地痞流氓,“妖言惑众,纠众拜会”,进行“奸淫妇女,抢劫村寨”的罪恶活动。1856年2月被当地知县张鸣凤处死。法国政府决定以此为借口,打着保护“圣教”的旗子,派...
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崩,同治帝年少,御史董元醇奏请皇太后暂理朝政,同治帝奉两宫皇太后御养心殿听政,王公大臣齐集殿门外,行礼如仪,太后前垂帘设案,皇帝前设案,议政王、御前大臣率侍卫按班分立,有事,命王大臣传旨,宣告臣下时亦称“朕”。光绪时两宫皇太后垂帘...
新军是清末编练的近代化陆军。1894年开始筹练。1895年胡燏棻正式奉命编练。募得五千人,编成十营,初驻马厂,后屯小站,以西法训练,号“定武军”。该军对入伍士兵的年令、体格、文化程度有较严规定。中日甲午战后,由袁世凯接办,改称“新建陆军”。与此同时,张之洞...
“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停泊于广州黄埔港的一只中国船“亚罗”号上,逮捕了二名海盗和十名有海盗嫌疑的水手。该船是一艘属于中国人所有的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过期。英国据此硬说此船为英国船,声称广东水...
英国和法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新的侵略战争。因这次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三国不满足既得的利益,他们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的权益,1854年夏,向清政府提出增加沿海的通商口...
光绪四年(1878),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请筹备南洋、北洋、粤洋三支海军,其后清廷以此事责成李鸿章筹划。经数年后,至光绪十年(1884),南洋水师已有军舰十七般,福建水师也有军舰十一艘。当年,爆发了中法战争,由于清将张佩纶怯懦畏敌,致使福建水师全部覆灭,南洋水师也...
清廷过去只有旧制之水师,在鸦片战争中,深感原有之水师无法抵御“船坚炮利”的西方侵略者,于是逐渐改制以图自强。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廷从菲律宾购置兵舰一艘,并令水师进行操练,从此清廷才有了军舰。其后,曾国藩、奕訢等又陆续以关税款向国外购买小兵轮十余...
太平天国革命期间陕甘等省的回民举行起义。陕西、甘肃是我国回族聚居较多的省份。回汉人民在这里交错杂居,但清朝统治者经常挑拨回、汉之间矛盾,制造民族纠纷,而且支持汉族封建地主阶级欺压和歧视回族人民。1862年春,太平军陈得才部率军西进,攻打西安。在清朝...
淮军是清末以安徽籍李鸿章为首的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1853年太平军进占安徽时,李鸿章曾在合肥参予办团练,被太平军击败。1858年入曾国藩幕,襄办军务。1861年逃亡到上海的一批清方的绅商、地主向曾国藩大营呼吁派兵援助,经曾国藩推荐,李鸿章赴庐州(今合肥)...
云南彝族起义是太平天国革命期间云南哀牢山区,以彝族为主,并有回、汉等族人民参加的一次反清起义。云南哀牢山区是彝族聚居的地方。1856年5月,彝族贫苦农民李文学在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李学东的协助下,率众五千在哀牢山区的天生营誓师起义,参加起义的还有汉、哈...
湘军是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最得力的工具。1853年初,咸丰帝为对抗太平军,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曾国藩被命为湖南的帮办团练大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湘军。曾国藩办湘军的方针是:以封建地域关系和宗法依附关系为纽带,维系内部,实行家长式的统治。...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云南回民的反清起义。1854年,云南楚雄地方的汉回豪绅因争夺石羊厂矿引起纠纷,发生回民和汉人的武装械斗。当地官吏指使暴徒屠杀回民。1856年,姚州(今姚安)、蒙化(今巍山)、新兴(今玉溪)、建水、邱北等地回民纷纷起义。逐渐形成两支回民军:一...
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中实行的一种政策。为了巩固封建的统治秩序,为了防范欧美殖民者对沿海地区的骚扰,清政府把对海外贸易的城市限制于广州一口,并对这种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公行”,又统称为“十三行”。外国商人...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苗族人民举行的一次反清起义。贵州是苗族聚居地区,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但仍是“土流并存”的局面。在清朝官吏、汉族地主和苗民土司的压迫和剥削下,特别是太平天国起义后,贵州官吏借“抽厘助饷”为名,对苗民进行残酷的掠夺,终于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