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作家。女真族人。本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寓居德兴(今河北怀来)。世祖、成宗时曾任湖南肃政廉访使。所作杂剧十二种,仅存《虎头牌》一种。另有《伯道弃子》存有残曲。《虎头牌》表现的是女真族的故事,描写女真族习俗,采用女真族音乐,富有民族特色。内容健...
见“贯云石”。...
元代文学艺术家。畏兀儿人。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就以贯为姓。字浮岑,号疏仙、酸斋、芦花道人。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守永州。后让位于弟忽都海涯,北上从学于姚燧。仁宗皇庆二年(1313),任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等职。时年28岁。人称...
元朝第四代皇帝。成宗兄答刺八刺次子。武宗弟。早年师事李孟,学习儒家学说,成宗丧后,与丞相哈刺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武宗)为帝,挫败了安西王阿难答在仁宗皇后卜鲁罕支持下自立的阴谋。武宗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至大四年(1...
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字彦修,学者尊为丹溪翁。元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致力于儒学,三十岁改儒为医。他是刘完素的三传弟子,也攻读过张从正、李杲这些名医的书。研求三家之学,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主张重在滋阴,提出用滋阴降火之剂治病的新主张,并...
元播州(今贵州遵义)世袭土官。原名汉英,自号中斋,苗族。至元十三年(1276),其父邦宪降元,任绍庆(今四川彭水)、珍州(今贵州正安东)、南平(今四川綦江)等处沿边宣慰使、播州安抚使。二十年,邦宪卒,汉英年仅五岁,随母田氏觐见忽必烈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忽...
元朝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元太原(今属山西)人,后流寓杭州。终生不仕,浪迹江湖,寄兴词曲,足迹所至,亦以词曲与文士官员相交。自写其生平云:“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约在至元初年(1264年以后),泰定元年(1324)已去世。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他生平事略,说他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病卒,火葬于...
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真金之孙。父答刺麻八刺。大德三年(1299)代宁远王阔阔出总兵北边,连败海都。八年,封怀宁王。十年进兵也儿的失河(今额齐斯河),逐海都子察八儿。十一年正月成宗死,拥兵南下,即皇帝位于上都(今内蒙正蓝旗东),封弟爱育拔力八达为皇太子,相约兄...
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善画山水竹木。笔力劲爽,墨气淋漓,能画出山川林木峥嵘郁茂的景气。时人评吴镇“余观仲圭,隐者也,其趣适常在山岩林薄之下,故其笔类有幽远闲放之情,殊乏贵游子弟之气。”“今使人指其画曰:‘是有山僧道人之气’。...
元朝思想家。字子兰,号龟巢。元末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以授徒讲学为业,江浙省举为清献书院山长,辞不就,构室名龟巢。元末兵起,避乱于吴中。明洪武四年(1371)返乡。他一生致力于破除世俗迷信。其著作《辨惑编》是一本反对迷信思想的专著。其中分十五目:死生、疾...
元朝文学家。字伯庸,汪古部人,世代信奉聂思脱里派基督教。高祖锡里吉思,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以马为姓。家居于浚仪(今河南开封)。父马润官至漳州路同知,移家光州(今河南潢川)。马祖常从小随理学家张学习。延祐初,中乡贡,会试第一,廷试第二。历任监察御史...
元代著名外科医生,在麻醉和骨折复位手术上有重大贡献。字达斋,元南丰(今属江西)人。家世业医。集五代祖传医方,著《世医得效方》十九卷。其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记录,及麻醉药物的配制、使用的记录。其麻醉药麻药草乌散等,是以洋金花(曼陀罗花)乌头等为主...
父甘麻刺。大德六年(1302)嗣父封为晋王。至治三年(1323),英宗遇害,被御史大夫铁失等拥立为帝。年号泰定(1324—1328),后改年号致和(1328)。即位后,以杀害英宗罪惩处铁失党羽,维护了蒙古札撒的原则(臣仆不准杀害黄金家族),又赢得了英宗臣僚的拥护。在位期间,标...
元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与欧阳修同族。后迁居谭州浏阳(今属湖南)。十几岁已有文名,二十岁后数年闭门不出,治经史、理学。当时任湖南道廉访使的卢挚颇器重他,但他拒绝卢的推荐,不当宪吏。延祐元年,(1314)元廷恢复科举,他以攻读《尚...
元朝大臣。蒙古蔑里乞氏。镇海之孙。初侍武宗于藩...
又译燕帖木儿,元文宗时的权臣。钦察人,功臣土土哈之孙。初为海山藩邸宿卫十余年,海山即位,封燕铁木儿同知宣徽院事。皇庆元年(1312),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任佥书枢密院事,掌宿卫,留守大都(今北京)。七月,泰定帝卒于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
来元的意大利旅行家,方济各会教士。1316年来东方传教,到伊利汗国都城桃里寺(今大不里士),孙丹尼牙。随商队东行,因伊利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发生战争,故改海路抵印度,居留多年,后乘船到苏门答腊,历访爪哇、占城等地,到广州,遂经泉州、福州、杭州、建康、扬州,由运...
元朝国师。又译必刺忒纳失里,毗奈耶室利。元北庭感木鲁(哈密立,今新疆哈密)人。初名只刺瓦弥的理。“幼熟畏兀儿及西天书,长能贯三藏暨诸国语。”(《元史·释老传》)研习佛典多年。大德六年(1302),奉旨从帝师受戒,代成宗出家,改赐名。仁宗时奉诏译梵文佛经。译...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马致远年青时代,情怀豪壮,“昔驰铁骑经燕赵”,有“佐国心”的报负。至元、元贞年间,居大都耽于词曲,出入剧场等游乐场所,文名藉藉。后为江浙省务提举。元贞年间,与剧作家、演员组织书会,编演北曲杂剧。所作杂剧1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