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元夏文彦编,五卷。文彦字士良,松江人。于正正二十五年(1365)编成此书。它记述了历代画家一千五百余人生平。前四卷,多录自《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书,汇集并保存了前人成果。第五卷有关元代画家的记载,或取当代著作,或据亲身见闻...
山西芮城永乐宫主殿三清殿内的元代壁画。内容为各方天神、地祗朝谒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壁画内共有人物形象286个,每像高达二米以上。人物表情生动、造型饱满、面型异常丰富。壁画色彩丰富、绚烂而又协调,线条有力度而又宛转自如,流动飘荡而又谨严含蓄。绘画技...
亦称纯阳宫。道教著名宫观,以元代壁画闻名于世。原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吕洞宾故居。初为吕公祠,金末改祠为观,后毁于火。中统三年(1262)重建,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现存四殿,仍保持元代建筑面貌。殿内元代壁画十分精美。主殿三清...
元代佛寺。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霍山南麓,分上下两寺。下寺右侧另有明应王殿,本是民间奉祀的水神庙,习惯将它包括在广胜寺内。该寺始建于东汉,历唐、宋,至金毁于战火。元初重建,大德七年(1303)地震再毁。大德九年(1305)又兴工,至延祐六年(1319)完工...
元代佛寺。建于大都(今北京)西北寿安山下。延祐七年(1320),英宗拨钞千万贯,调军卒一万数千人建寺,由左丞相拜住奉旨督造。天历元年(1328),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领之。至顺二年(1331)给钞十万锭扩建。右丞相燕帖木儿等奉旨总督工役。又以晋王邸属民二万四千余户隶...
世祖至元八年(1271)始建于大都(今北京市)城西南部。核心建筑物白塔,由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等主持修筑。白塔为尼波罗塔式,纯白,高50.9米。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上设覆莲座承接塔身;塔身为覆钵形,再上为十三天,上覆直径约三丈六尺的铜制伞盖,四周透雕花纹,...
元朝全真道观,在今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的前身是唐太宗开元中始建的天长观。金章宗泰和三年(1203)赐天长观额为太极宫。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后,太祖十九年(1224)全真道首领丘处机居于此。二十二年,成吉思汗以丘处机道号长春真人,敕赐太极宫额为长春宫。丘...
即摩尼教。波斯人摩尼创建。因崇拜光明,故又称明教。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讲究团结互助,教徒称为一家。元代泉州、温州均有明教寺院,恢复宋朝曾加禁止的明教,仍持本教戒律。元设官管领江南明教。...
元朝人对基督教徒和教士的通称。蒙古国建立之前,基督教在中国西北和北方的一些游牧民如乃蛮、克烈、汪古等部中颇为盛行。蒙古几次西征,俘掠大批西亚、东欧的基督教徒,让他们充任官吏、军将、工匠或勒充驱奴,其中大多数随着蒙古统治者进入内地,居住在全国各地...
元代伊斯兰教士称号。是波斯语的译音,意为“具有知识者”、“学者”,或作达失蛮,大石马。中亚河中地区以此为伊斯兰教长老称号。《长春真人西游记》载;邪迷思干(今撒马尔罕)“国中有称大石马者,识其国字,专掌簿籍。”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答...
元代伊斯兰教徒的通称,是波斯语musulman的音译,即阿拉伯语muslim(穆斯林)。又译作谋速鲁蛮、没速鲁蛮、铺速满。元代汉文献中通常将西域各族木蛮蛮称为回回。元朝境内的木速蛮,大部分是蒙古西征以来从中亚、波斯各地所俘的工匠和其他平民;先后签调来的军队;入...
亦称正一派。元代道教符箓派的统称。以江西龙虎山天师道为主体。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龙虎山、閤皂山、茅山。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修炼外丹,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
原名“大道教”。元代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五传至郦希诚,见知于元宪宗(1251-1260),始名其教为真大道教。以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为宗旨,教人忠孝诚谦,去恶复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而不言“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事。“其教...
创始于金朝中期,极盛于成吉思汗及之后的蒙古汗国时期的道教新派别。全真道的创始人王喆有七大弟子:马钰,号丹阳;谭处端,号长真;丘处机,号长春;刘处玄,号长生;王处一,号玉阳;郝大通,号广宁;孙不二,号清静散人。被人称为“七真”。七真中以丘处机最著名。他曾为...
元代佛教的一个苦行派。头陀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之义。据《十二头陀经》《大乘义章》卷十五载,共有十二种修行规定,称“头陀行”。即著粪扫衣(用被遗弃的破布缝制的僧服);著三衣(三种用不正色布制的袈裟);常乞食,不作余食(一天只吃午饭);一坐食(除午饭...
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南宋茅子元所创,推慧远为初祖。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主张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念阿弥陀佛五声,即能往生西方净土。入元大盛,以庐山东林寺和淀山湖普光王寺为中心,堂庵遍布南北。主持者少数...
元代理学主要继承了宋代理学,其中许衡、刘因、吴澄被称为元代三大理学家。理学由南宋的朱、陆之争发展到朱陆“和会”,以吴澄为代表;由空谈性命到比较倾向日用生理,主张用世、“践履”、“治生”,以许衡为代表;提出“古无经史之分”,返求六经,谓经为史,比较务...
元代藏文大藏经两组成部分之一,意为佛语部。元搽里八万户长公哥朵儿只编订,约成于十四世纪中。原用金银字书写,分二百六十卷。今留传德格版共收书一千一百零八种。包括显密经律,分为七类:戒律、般若、华严、宝积、经集、涅槃、密乘。...
元代藏文大藏经两组成部分之一。意为论部。元代沙鲁寺高僧布思端编订,成书于十四世纪中叶。今留传德格版共收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包括经律的义理和注疏、密教仪轨和五明杂著等。分四大类:赞颂、咒释、经释、目录。其中经释包括:中观、经疏、瑜珈、小乘、本生...
元朝藏文史籍名。作者公哥朵儿只。书名以蒙语题为《忽兰·迭卜帖儿》。作者从至正六年(1346)开始撰写,至正二十二年(1363)成书。主要内容:佛教在印度首创及佛法传承的历史,印度的王统;汉地周昭王(与释迦牟尼诞生同时)开始的王统,唐代诸帝王和吐蕃的历史、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