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

        宋代以来的一种地方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为官方藏书、修书或私人治学的地方。书院盛行于宋代。北宋时,最负盛名的书院有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岳麓(在今湖南长沙)、应天(在今河南商丘)、石鼓(在今湖南衡阳)、嵩阳(在今河南登封)等书院。南宋时,随着理学的兴盛,各地官员竞相创建书院,书院星罗棋布,几乎遍及全国。书院的掌教者称山长或洞主、堂长,南宋末年,山长成为朝廷命官,由吏部委派。宋代书院最初纯系民办学馆,后来逐渐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它不仅为宋王朝培养出许多知名学者和官员(如历史上著名的抗元将领文天祥),而且对文化知识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元代统治者对书院采取奖励政策,积极提倡,先后存在过的书院约在四百所以上,据称“几遍天下”。由于受官方控制甚严,缺乏辩论争鸣气氛。明初,书院日趋沉寂,明中期以后,才又兴盛起来。东林书院“远近名贤,同声相应,天下学者,咸以东林为归”,积极参与当时政治斗争,致力于讽议朝政,为朝廷权奸恨之入骨,是明末影响最大的书院。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到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明统治者为加强对政治思想的控制曾四次下诏禁毁书院。清初鉴于明末教训而采取抑制书院的政策,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允许在政府严密监督下创建书院。由于政府提倡,书院迅速发展到近两千所,其中民办的书院仅为182所。清代书院完全官学化,实际成了科举的附庸。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1-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047.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