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国子监祭酒、司业、博士要由“当代学行卓异之名儒”充当,如唐代的韩愈,宋代的程颐,明代的宋讷,清代的孔尚任等人,都是在国子监、国子学执教任职的一代名儒。国子监在加强学校管理,培养文武官吏,造就各种高级专门人材,繁荣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纳育各国留学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和普通民家聪慧子弟
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和普通民家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收八品以上官员子弟和普通民家子弟
分享到:
唐代中央国子监下设六学
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弟
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和普通民家聪慧子弟
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和普通民家子弟
律学、书学、算学:收八品以上官员子弟和普通民家子弟
发布时间:2019-06-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046.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