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建立太学,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50名,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王莽统治时期,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笼络广大儒生,在长安广置太学,博士弟子达万余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东汉时,太学规模更大,顺帝永建元年(126年),对太学进行重建和扩建,费时一年,用工112 000人,建成240房,1850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达3万多人。唐代,太学规模完备,盛极一时。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博士的主要职责是授业传道,此外,还要奉使议政,试贤举能。汉代对博士的要求很高,规定博士必须是熟习经史,“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一代鸿儒巨贤。博士待遇十分优厚,政府常以酒肉束帛进行慰劳。太学的学生,历代称谓不一,有称“博士弟子”的,有称“太学生”和“诸生”的。太学以儒家五经作为基本教材,讲授“孔子之术,六艺之文”。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意在政治上、组讲学图(摹本)织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强对太学的管理和统制。汉代在中央政府设置“太常”作为兼管教育的长官;唐、宋两朝设置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国子监。历代太学都制定有规章制度,严禁各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行为。
分享到:
汉武帝时所建的太学礼堂
传经讲学 汉代的讲坛(四川汉代画像砖)
讲学图(摹本)
发布时间:2019-06-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04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