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主管盐铁的机关叫大农,其长官叫大农令。大农下设两个独立机关,一个掌管盐事,一个掌管铁事,分别由两个大农丞领导。汉武帝以前,盐铁税收,均归皇室之私有。到汉武帝时,采用张汤建议,创兴盐政,实行盐专卖制度,并任命当时齐地的大盐商东郭咸阳为大农丞,掌管盐事。大农丞以下官吏,也多是富豪盐商,从制盐、运盐到卖盐、营私舞弊。结果盐利收入, 上不交给国家, 下不让利给百姓,而只饱肥了盐吏的私囊,以致国家的盐税收入,有时还不抵发给盐业职工的工资。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大农令为大司农,其职务类似今日的财政部长。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任大司农,治理全国盐政铁冶。在盐政方面,为改革前时之弊端,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别主管各郡国盐事,在各县设置均输盐铁官,这是中央直接选派地方盐官的开始。各郡国盐官,均归司农管辖,但到东汉时,各郡国盐官,不再隶属中央,而均归地方郡县。这是因为西汉时主要实行盐专卖,故采用中央集权,而东汉时主要实行征税制,故采用地方分治。政策不同,官制也因此不同。在产盐多的郡县,设置盐官,再根据事务之多寡,在县设令、长及丞,官的品位与县的建制相同。东汉改为征税制度,仅在产盐区设盐官,主要是管盐税。西汉因实行官自卖盐,在销盐区域,也必有运销机关,无疑由均输官兼理。东汉则在盐销地不再设盐官。按《汉书·地理志》载,在37个县设置了盐官,分布在27个郡中。西北地区多于东南,以现今产盐地相比,只两淮、福建未设盐官。考虑汉武帝实行专卖制度,盐款用途,着重在国防,所以专注于西北,因地制宜。到东汉时,在广陵(今扬州)设盐官,则为今之淮南产区。三国时,盐制都趋重于专卖,其官制也大略相同。魏有司盐都尉,司盐监丞;蜀有盐府校尉,吴在海盐设司盐校尉,在东莞设司盐都尉,也有司盐监丞。按官之品位,都尉、校尉较高,监丞较低。司盐这个官,最早是魏国先设,蜀、吴皆仿魏制。如蜀之盐府校尉,下设司盐校尉。晋代盐务由度支尚书(其职类似今之财政部长)掌管。地方官制仍沿魏制,设有司盐都尉,司盐监丞。北魏因实行征税制,在河东盐池,设立司盐监都尉,主管税收。到隋朝,设置总监、副监、监丞等,管东西南北盐池,四面等监,也各有副监、监丞,并以四面监具体管理盐政事务,而归总监统一领导。从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盐禁,实行无税制,盐官制度随之而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2-0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548.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