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金属铸币流通

        南朝的货币经济在东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西晋长时期政府未尝铸钱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均曾铸钱;梁朝还曾铸造铁钱,流通中货币名目繁多,币制非常紊乱。刘宋后期及萧梁两朝,因受战争影响较大,封建政府曾采取铸币贬损政策,以致造成私铸盛行、物价昂贵的现象。刘宋时期(420~479年),政府曾先后铸造四铢钱、孝建四铢、二铢钱等。最初,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立钱署,铸“四铢钱”,面文“四铢”,重如其文,形制同汉五铢。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因物价贵,四铢盗铸多,钱恶值贱,乃行大钱,即用古钱,一当四铢二,行不到一年即废止,改用五铢钱。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铸行“孝建四铢”;废帝永光元年(465年)更铸“二铢钱”,有“孝建”、“永光”、“景和”三种。钱型既薄且小,每况愈下。这时,流通界更形混乱,每当官方铸行一次新钱,民间就纷纷仿铸。但私钱比官钱则更为轻薄,当时有一种无轮廓,石磨,像似被剪凿的钱,称为“耒子”;还有一种更轻薄的钱,叫做“鹅眼钱”、“綖环钱”,鹅眼钱“一千钱长不盈三寸”,綖环钱则“入水不沉,随手破碎”。这些劣钱“十万钱不盈一掬”,因而一时造成“斗米万钱、商贾不行”的极度混乱情形。宋明帝即位后(465年12月),整顿币制,泰始二年(466年)废钱署,停铸并禁止一切新币流通,专用古钱(五铢钱),收缩通货,物价才逐渐趋于稳定。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南齐时期。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8-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610.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