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 豫鄂边军民创建抗日根据地
同月 豫鄂边军民创建抗日根据地 : 1月初,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决定,李先念率领由新四军第8团驻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留守处的2个中队和60余名干部组成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向豫鄂边之四望山、应山、京山地区挺进,首先以四望山为立足点,往返活动于信(阳)罗(山)边地区,先后联络信阳、应城等地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豫鄂边抗日根据地。2月,独立游击大队在应山罗家庙地区击退日伪军100余人的进攻,歼敌20余人。初战胜利,鼓舞了当地人民,扩大了我军影响。4月,李先念率独立游击大队向鄂中挺进。5月间,在李新湾、吴家湾地区歼灭伪军第8军司令部和1个营又2个连,俘伪旅长以下300余人,缴枪500余支,初步打开了黄陂、孝感地区抗战局面。
6月上旬,李先念率领的独立游击大队,陈少敏率领的信阳挺进队的2个中队和竹沟留守处的部分干部、应山县的2个抗日中队以及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的4个中队会合于安陆赵家棚地区。为统一指挥,这些部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下辖3个大队。6月12日,根据中共中原局的指示,挺进团改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政治委员(后由陶铸代理政治委员),下辖4个团队。11月,为加强边区党组织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成立了新的豫鄂边区党委,郑位三任书记,陈少敏任副书记,李先念为军事部长,陶铸为统战部长,委员11人。同时,将边区各地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成立,朱理治任书记(后由任质斌接替),统一领导边区的党政军民工作。同时,将豫鄂挺进支队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仍由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后由任质斌接替),下辖5个团队和3个总队。在积极打击日伪军和反击顽军进攻的斗争中,根据地和武装力量迅速壮大。至同年底,抗日根据地扩展到黄安(今红安)、应山、京山、天门、荆门等十几个县的广大乡村,建立了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民兵近10万人,为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6月上旬,李先念率领的独立游击大队,陈少敏率领的信阳挺进队的2个中队和竹沟留守处的部分干部、应山县的2个抗日中队以及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的4个中队会合于安陆赵家棚地区。为统一指挥,这些部队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下辖3个大队。6月12日,根据中共中原局的指示,挺进团改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陈少敏兼政治委员(后由陶铸代理政治委员),下辖4个团队。11月,为加强边区党组织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指示,成立了新的豫鄂边区党委,郑位三任书记,陈少敏任副书记,李先念为军事部长,陶铸为统战部长,委员11人。同时,将边区各地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豫鄂边区军政委员会成立,朱理治任书记(后由任质斌接替),统一领导边区的党政军民工作。同时,将豫鄂挺进支队改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仍由李先念任司令员,朱理治任政治委员(后由任质斌接替),下辖5个团队和3个总队。在积极打击日伪军和反击顽军进攻的斗争中,根据地和武装力量迅速壮大。至同年底,抗日根据地扩展到黄安(今红安)、应山、京山、天门、荆门等十几个县的广大乡村,建立了9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部队发展到1.5万余人,民兵近10万人,为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今日更新
-
同日 宁夏军管会成立
[2020-12-07]
-
9月26日 青海人民军政委员会成立
[2020-12-07]
-
9月25日 陶峙岳、包尔汉等率军政人员起义
[2020-12-07]
-
同日 国民党旗舰“长治”号起义
[2020-12-07]
-
同日 漳厦战役
[2020-12-0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