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举行大同、集宁战役

2020-12-01 可可诗词网-解放军大事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7月31日 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举行大同、集宁战役 :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根据国民党必然大打,而只有战胜国民党军的进攻才能争取和平前途这一判断,拟定了在北线相机夺取正太等铁路和大同等城市,使我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解放区相连的战略计划。大同位于晋北,是平绥、同蒲两铁路的交会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侵华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第2战区阎锡山部即占领大同,并把该城的日军及伪军收编为省防军和保安部队,加上国民党第12战区傅作义部的两个骑兵师,总兵力约1.9万人。1946年7月,我晋绥军区和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张宗逊和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分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的主力及地方部队各一部共30个团的兵力,遂行夺取大同和打援任务。7月31日,晋绥、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以5个旅的兵力攻歼大同外围的应县、怀仁、口泉等地之敌,至8月4日,扫清了大同外围据点,歼灭国民党军2000余人,敌大部缩踞城关及郊区各点。我参战之攻城部队经一周准备,于8月14日开始夺取城关及效区据点,但由于攻城的兵力,火力不集中,部队缺乏攻城经验,进展缓慢,形成拉锯,直到9月4日,才肃清城郊各点及北关、西关之敌,逼近城下。这时,国民党军第12战区傅作义部以第35军3个师、暂编第2军2个师及4个骑兵纵队(师) 3万余人,分北、中、南三路从归绥方向向集宁开进,企图经集宁南援大同。晋绥、晋察冀军区前线指挥部根据情况变化,决定缓攻大同,先求歼集宁方向国民党援军,然后再回师攻取大同。具体部署是;以一部兵力在大同地区围困、监视国民党守军,集中4个旅向集宁、丰镇地区集结,加上原担负打援的4个旅使集宁及其附近地区的兵力达到25个团。7日,国民党军从卓资山东犯集宁,我军以3个团守城,主力5个旅集结在集宁以南,拟乘敌进攻集宁时突击其侧背,以丰镇的2个旅为预备队。10日,国民党军3个师在空军配合下向集宁西北两面进攻,在遭到我军反击后转入固守。11日,我军向卧龙山、脑包山之敌发起攻击,歼灭敌暂编第11师大部、第17师一部共5000余人,截断了敌西退的道路,将新编第17师大部及第11师残部压缩在集宁西南的卧龙山阵地。但我军未能对已被打乱之敌组织连续攻击,却转兵西进,求歼来援之敌第101师等部,几度攻击均未奏效。12日,被围之国民党军2个师及另1个师残部得以乘隙重新整顿,尔后在空军配合下攻入集宁城内,与我守城部队展开巷战。晋绥、晋察冀军区参战部人为避免被动,于9月13日晚主动放弃集宁城。国民党援军占领集宁后继续向大同方向前进。鉴于集宁失利,攻取大同已无可能,大同我军遂于9月16日撤围大同。此役晋绥、晋察冀军区参战部队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给国民党军以一定的打击,但未能达到攻城打援的原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