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 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

2020-12-05 可可诗词网-解放军大事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同日 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主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 : 辽沈战役于1948年11月2日胜利结束后,东北全境也随即获得了解放,近百万人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将可能随时进关作战,处于有利的主动地位。而华北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在战略上则处于为不利的境地。由于随时都面临着我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联合打击的威胁,因而,傅作义集团犹如惊弓之鸟,十分恐慌。对华北究竟是撤退还是固守,是南撤过长江,还是西窜至绥远,由于美、蒋、傅三方存在着矛盾斗争,故敌人处于举棋不定的十字路口。
11月4日,傅作义被蒋介石召之南京商谈。从加强长江防线,应付淮海作战的需要出发,蒋介石委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要他放弃平、津,率部南撤。傅作义对蒋介石吞并、排斥异已深怀戒心,不愿南撤,而欲在平、津危机时西窜绥远老巢。经过一番明争暗斗,蒋、傅认为,在东北我军入关以前,傅作义尚可自保,而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至少需要3个月至半年的休整,因此,还是以继续控制平、津较为有利。对蒋而言,可将东北,华北解放军钳制在华北,争取时间部署长江防线,组训新兵;对傅而言,既可以利用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和美国的直接军援扩充其队,又便于西撤绥远。遂拟定了“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方针。这一方针是傅作义和蒋介石双方妥协的产物,并没有解决两人之间的矛盾。
傅作义从南京回来后,即开始着手于调整部署。傅作义置蒋介石确保津、沽出海口的命令于不顾,以“顾及张垣系通往绥、包唯一通道,不欲轻易撤离”为由,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除归绥(今呼和浩特) 1个军8个师,大同1个师外,将其它12个军、42个师(旅)及地方部队共50余万人,部署在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今怀安),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其部署特点是: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25个师防守北平及北平以东之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而以傅系部队的1个兵团4个军17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北平以西之怀来、宣化、张北、张家口等地。这个以唐山、塘沽、天津、北平、张家口为重点的一字长蛇阵部署,充分反映了傅作义企图在形势不利时,与蒋分道扬镳,西逃绥远,以求自保的心态。
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可用于进关作战的部队达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和1个铁道兵纵队共84万人,除以第4、第11纵队等部组成先遣兵团于1948年10月底向河北省遵化、蓟县地区开进外,其各部正在沈阳、锦州、营口地区休整。华北军区所属的3个兵团11个纵队和地方武装共46万余人,其第1兵团在徐向前指挥下正围攻太原;第3兵团正在杨成武指挥下围攻归绥;第2兵团由扬得志率领在河北阜平地区集结待机。从力量对比上看,我军占有极大优势,而且还有强大的后方物资供应基地。
人民解放军的战役方针与部署:辽沈战役尚在进行之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已经在考虑举行平律战役的问题,最初设想于1949年的上半年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傅作义集团主力,解放平、津等地,实现华北和东北的统一。根据这一设想,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于1948年10月31日,指示林彪,结束辽沈战役后,先休整1个月左右,然后入关。11月上旬,中央军委在分析了敌人的动向后,判断敌人的行动方针有3种可能;一是固守平、津;二是放弃平、津,傅系几个军退回绥远的归绥,包头,蒋系几个军撤至南京一带;三是放弃平、津,蒋傅两系均南撤。军委认为,如果敌人固守平、津,对我最为有利;如果敌人撤退,对我利害各半,我虽可不战而得平、津,但要延迟全歼敌人的时间。
11月6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至11月中旬,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已被我军分割,其黄伯韬兵团更是陷入我军重围之中,即将被歼。中央军委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变化,对敌我形势又作了新的分析判断。中央军委认为,在淮海战役即将进入高潮之时,蒋介石为解刘峙集团之围,很可能置华北于不顾,而将傅作义集团迅速南撤,以确保其长江防线的稳固。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必须提前发起平津战役,将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加以歼灭。否则就会丧失战机,犯最大的错误。
中央军委遂于11月中旬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①撤围归绥,绥攻太原,利用敌徘徊不定的心理,使其不致感到孤立而早日南撤西逃,给敌以情况缓和的错觉;②抓住傅系,拖住蒋系,令华北第3兵团首先在平绥路中段,对张家口实施突然包围,目的不在于夺取张家口,而在于吸引北平傅系主力西援,然后会同华北第2兵团和已先行入关的东北先遣兵团,将平绥铁路腰斩为数段,把傅系部队主力分割包围于平绥线上。这样,既抓住了傅系,又拖住了蒋系,同时还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前出平、津、唐地区争取了时间;③令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迅速隐蔽入关,利用傅作义认为我军不可能迅速入关的错误判断,出其不意,对敌傅作义集团实施战略包围,战役分割,尔后加以各个歼灭;④通过与傅作义进行谈判,迷惑、稳住敌人。
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我军参战部队有:东北野战军12个步兵纵队, 1个铁道纵队,2个地面炮兵指挥所(各辖3个团)、1个高炮指挥所(辖3个团)、1个装甲兵指挥所(辖2个坦克团、1个装甲团)、1个工兵指挥所(辖2个团)、1个重迫击炮团;华北野战军7个步兵纵队及1个炮兵旅,连同冀热察、内蒙、冀东、北岳、冀中、冀南军区部队和晋绥军区1个纵队,共计100万人。中央军委命令,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组成中共平津总前线委员会,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和管理平、津、唐等地的一切事宜。为支援和保证战役的胜利,华北、东北解放区党政军民全力以赴,组织了30万民工随军行动,动员了150万群众及34万辆大车,参加修桥补路、运输物资等战勤工作。平津战役经历了3个阶段。
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人民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了其南撤西逃的道路。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区出动,夜行晓宿向关内挺进。为实现抓住傅系,拖住蒋系,掩护东北野战军入关的第一步作战计划,华北野战军首先从西线发起攻击,在平绥路上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帷幕。1948年11月29日,华北第3兵团向张家口外围敌军发起突然进攻。至12月1日,先后占领了左卫、怀安、万全等地,切断了张家口敌人的西逃道路及与宣化敌人的联系。平绥路是傅作义部西逃绥远的唯一通道,张家口又是其重要军事基地。这一突然的进攻,切中傅作义的要害。此时傅作义错误地判断,以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尚未入关,这仅仅是华北军区部队的一次局部性行动,决心实施回击,先击破华北军区部队,然后再对付东北野战军。于是果然按照我军的设想,急令在北平的第35军(欠1个师)及怀来的第104军第258师,分乘火车、汽车星夜驰援张家口;将驻怀来的105军第310师调至宣化;将昌平的第104军主力移至怀来;将涿县的第16军移至南口、昌平间,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联系。至12月4日,傅作义部4个军16个师被我军吸引到昌平至张家口一线。傅作义主力西移后,中央军委明确指出:“此种形势,对我极为有利。”于是急令华北第2兵团于5日到达宣化、下花园地区,隔断怀来、宣化敌军联系。令东北先遣兵团迅速包围南口、怀来之敌,隔断怀来、北平敌军的联系。12月5日,先遣兵团于进行中一举攻克了密云。傅作义在密云失守后,发现我东北野战军已经入关,深恐我军直取北平,遂急令西援张家口的第35军迅速东返,令怀来、南口的第104、第16军向西接应;同时调天津附近之第62、第92、第94军共8个师到北平布防;将第13军撤至通县,第101军撤至丰台。敌人的这一收缩行动,对我军抑留敌人于平津十分有利。敌35军于12月6日从张家口乘车东窜,9日被我华北第2兵团包围于新保安。10日,东北先遣兵团在康庄歼敌16军军部及2个师大部, 11日,又将接应35军的104军军部及2个师歼灭。华北第3兵团则歼灭了弃宣化而逃的敌军第271师。此时东北野战军只有6个纵队进入冀东,5个纵队尚未进关;而在淮海战场上,我军正在围歼黄维兵团和加紧包围杜聿明集团。为了不使敌人决策狂跑,毛泽东12月11日下达了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方针指出:在目前两星期内,对新保安、张家口采取“围而不打”的原则;对北平、天津等只作战略包围,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不作战役包围,待部署完成,各个歼灭之。同时,指示淮海前线对杜聿明集团“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稳住敌人。还令山东我军控制济南以北一段黄河,并在胶济线上预作准备,以防敌人向青岛逃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强调:“此种计划出敌意外”,平津之敌决不料你们在12月25日以前能够完成上列部署”。东北野战军主力“应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以最快速度进至平、津、塘地区。遵照中央军委的上述指示,华北第2、第3兵团在张家口、新保安实行严密包围,并多次击退了企图突围之敌。12月12日,傅作义发现我东北军主力正由宝坻向天津开进,遂令刚到北平的第62军主力返回天津,将北平和天津、塘沽划分为两个防区,实行分区防御。至12月20日,东北野战军第3、第4、第5、第11纵队和华北军区第7纵队包围了北平之敌;第1、第6、第10纵队和第7、第8、第9纵队分别隔断了平津和津塘间联系,对天津形成包围。至12月21日,人民解放军已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区,并歼灭其2个军部6个师,封闭了敌南撤或西逃的道路,完全实现了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
战役第二阶段,从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实行打掉两头,孤立中间的作战方针,先后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12月22日晨,华北第2兵团向新保安发起总攻。新保安有较坚固的城墙,并筑有相当数量的防御工事,守敌35军共1.6万余人,是傅作义的嫡系主力。经10小时激战,我军全歼了该敌。张家口守敌见35军被歼,遂于23日晨弃城仓惶突围,企图撤至绥远。华北第3兵团及东北第4纵队顶风雪冒严寒,前堵后追,当晚收复张家口并于24日16时,将敌第11兵团5.4万余人歼灭于张家口东北的一条小山沟内,仅兵团司令官孙兰峰带少数骑兵于混乱中逃脱。张家口,新保安之敌被歼,使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丧失殆尽,我军完全控制了平张线,傅作义西窜绥远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为防止敌从海上撤退,军委计划立即夺取塘沽。由于塘沽背靠大海,附近地势开阔,且多为水网盐田,冬不结冰,步兵难以运动,炮兵,坦克又不便施展,很难断敌退路全歼敌人。东北野战军建议,我军改为攻取天津。中央军委认为夺取天津将会进一步孤立北平,动摇傅作义固守的信心,从而为争取和平解放北平创造有利条件,于是同意先打天津。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官陈长捷指挥10个师及地方部队共13万人, 自恃“固若金汤”的城防工事,企图固守顽抗。我军在前线指挥员刘亚楼率领下,集中了22个师,34万余人采取对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法,于1月14日向拒不接受劝降的天津敌军发起总攻。经过29小时激战,至15日15时歼灭全部守军共13万人,活捉陈长捷。驻守塘沽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共5万余人,于1月17日乘船南逃,掩护逃跑的敌军3000余人被我军歼灭。
战役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16日至31日,我军接受傅作义投城,和平解放北平。中央军委在平津战役发起之前,就计划通过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为此,指示中共北平地下组织通过各种关系,对傅作义施加政治影响,傅作义也几次派出代表进行谈判。尤其是在天津解放后,据守北平的25万国民党军,更是犹如一叶孤舟,深陷于我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欲逃无路,欲守无力。为促使傅作义早日定下接受改编的决心,毛泽东主席于1月14日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任何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举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16日我平津前线指挥部向傅作义发出了最后通牒,指出:一是放下武器,一是和平改编。否则,“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勿谓言之不预”。同时,部队积极进行了攻城的最后准备。在此情况下,傅作义接受了和平改编,并于20日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至1月31日,北平守敌8个军,25个师,全部撤出城外,听候改编,北平宣告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成为执行毛泽东提出的以“八项条件”解决国民党军的第一个榜样。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我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歼敌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并从此确定了全国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