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新华通讯社”。...
爱美剧(话剧)团体。1921年3月,由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等十三人在上海组成。以“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下设实行、研究两部。实行部拟试演世界名剧,未成。研究部主办《戏剧》杂志(月刊),倡导非职业的爱美剧运动,对当时的戏剧界产生过一...
参见“女子军特务连”。...
又称“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出席的各根据地和白区代表六百一十人。大会讨论和通过了宪法大纲、劳动法、土地法及经济政策等重要决议,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项英、张国焘等六十三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宣布中华苏...
又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选举六十三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另组成人民委员会,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执行机关,毛泽东、项英分别当选正副主席...
又称“红兵起义”。1854年(咸丰四年) 7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在佛山镇率众起义,李文茂等聚众响应。起义军头裹红巾,宣称“反清复明”,围攻广州半年之久。次年撤围,转入广西。9月攻克浔州(今桂平),旋建“大成国”,以“洪德”为年号,改浔州府城为秀京。陈开称镇...
清末革命派报纸。1909年(宣统元年) 5月15日由于右任创办于上海。撰稿人有范鸿仙、周锡三、吴宗慈、戴天仇(季陶)等。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设社说、时论、小说、新闻、文苑、译丛、词话等栏。抨击清廷腐败吏治,宣传“鼎革”思想;呼吁反帝爱国,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刊物。1931年3月9日在上海创刊。秘密发行,封面曾用《平民》、《光明之路》、《时时周报》等名称伪装出版。1933年8月出至第五十九期起改为半月刊。1933年11月停刊,共出六十二期。...
报纸名。1916年1月22日由陈其美等创办于上海。邵力子、叶楚伧等主编,撰稿人有朱执信、戴季陶、沈玄庐等。以讨伐袁世凯为主旨,系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主要舆论阵地。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报道新文化运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等消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改...
著作名。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湘赣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规律出发,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工农...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由《红旗》和《上海报》合并出版。辟有社论、专载、专论、各地通讯、革命根据地来信、莫斯科通讯、欧洲通讯、国际消息、红旗俱乐部、我们的字典、短斧头(政治讽刺小品)、小说等栏。以“登载全国的...
清末革命派报纸。1909年(宣统元年) 10月3日由于右任创办于上海。系《民呼日报》改头换面的延续。景耀月主编,范鸿仙为社长,朱少屏(葆康)为发行人。以“振发国民精神,痛陈民生疾苦,保有国粹,讲求实学”为宗旨。设社说、时论、上谕、要闻、记事、文苑、丛录、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对峙的宁(南京)、粤(广州)国民党经讨价还价,同意“和平统一”。同年11月至12月间,蒋介石派在南京;胡汉民派在广州;汪精卫派在上海分别召开三个国民党四全大会。南京的大会于11月12日至23日召开,决定设立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通过恢复自国民...
戴季陶的唯心主义哲学学说。歪曲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认为“生存是人类原始的目的,同时也是人类终极的目的。在生存的行进中逢着一种障碍的时候,求生的冲动便明明显显地引导着人发出一种生存的欲望”,因此,“民生是历史的中心”。鼓吹“仁爱”是民生的基础,是“生...
1945年5月5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会议以维护国民党的一党独裁,抵制联合政府,策动内战,攫取人民抗战胜利成果为主旨,通过党务、政治、军事报告和《政纲政策》、《农民政策纲领》、《农业政策纲领》、《土地政策纲领》、《工业建国纲领实施原则》、《劳工政策纲领...
参见“工农红军大学”。...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第五十期至第八十期兼为中国共产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江西瑞金。初为周刊,第五十期起改三日刊,第一百四十八期起改双日刊,长征途中,曾出不定期油印...
1935年11月12日至23日在南京召开。11月19日蒋介石在会上发表对外关系演词,提出“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也不轻言牺牲”的外交方针。但又表示日本如无止境地进攻,超过“和平之限度”,只有“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大会通过决...
即“旧国会”。...
1929年3月18日至28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代表四百零六人,其中指派圈定的有三百三十人。蒋介石、胡汉民、谭延闿、孙科、朱家骅、古应芬、陈果夫、陈耀垣、于右任(未参加大会)等九人组成主席团。由蒋介石、胡汉民包办的这次大会公然指责三大政策,彻底抛弃孙中山改...